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7年9月26日许璇老师苓桂术甘汤拓讲
[打印本页]
作者:
当归
时间:
2017-9-26 21:32
标题:
2017年9月26日许璇老师苓桂术甘汤拓讲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00:08
1 [; c1 f/ [& x6 K
大家好
$ T# u) g& T. v* T, s1 z
今天起我们继续来学习,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为基础加减化裁的一系列方药。
- J3 h7 _9 q$ d o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02:32
- K% I. Q+ {. I3 O8 S
本次课共有4个方剂讲给大家,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这四个方会显得比较“大”,相比于之前的组方的四、五味药会多一些,但并没有多复杂的变换。
3 }8 w! }/ E" N0 s
0 h+ a7 Y* k3 Q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04:16
0 ?* Q3 |' H& `$ J' J# d( n( q+ J; D
将三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看,本次课更像是“例题”之后的“练习题”,表面看起来相去甚远,内里法则一以贯之。
6 L+ _& Q$ ], p2 m0 i' y
4 _) n, } X0 F2 G0 l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05:07
`8 P1 P% N1 {/ P( j" B: `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个方子:
) U. ^- }. g: C
9 u5 c3 c3 b$ ^& q( c' p! l- E* b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05:19
& @0 t5 r' F; L+ `2 w+ }
【苓甘五味姜辛汤】
+ W4 ?4 {- c" y/ a: K& R1 d
8 {! D8 ]% e2 W5 l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05:40
9 f% f/ I# Z: `7 r" U9 d1 s+ ]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金匮要略增补》
: l) J1 Q8 ^5 U, x
# z, t4 u2 d1 h% S2 b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05:50
2 v- Y& W2 e0 L& j2 `( _, }/ `1 Z
茯苓(四两) 甘草 干姜 细辛(各三两)五味(半升)
) G8 \# I6 k+ X+ n( ?4 w0 ]+ R6 A8 z- U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 u" I% W. x. }7 w8 F- n
: C7 F; m+ M; x `6 S, p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07:46
9 |1 k0 z1 ~! A; H6 W
在此更正一下上次课中的错误,君药当是干姜。
' k$ M( E# i: G
5 o( N2 ], g6 {: i5 A5 B& H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08:05
" q1 n$ X& h! S9 j6 Y! s) U/ R0 _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 f1 ^' H6 Q3 E% U! E- r' W
三才解析法:
! f0 I6 F/ a' o: R* ]# D& d
阳性:细辛(大温,辛) 干姜(热,辛) 五味子(温,辛甘滋微苦)
3 N4 A. _" G. _1 J# B
平性:茯苓(平,甘淡) 炙甘草(平,甘滋)
: @+ z$ y, Z1 C5 e9 W1 M% y; p
阴性:无
5 u# f5 n' p" n. f, k
四象解析法:
5 `8 f+ W8 f) Z1 U3 X
君药:干姜3
) ^ y" P4 ^- B: v! r0 k: r
臣药:细辛3 五味子2
( |% S% Q% [8 E- r) {8 }8 }
佐药:茯苓4 甘草3
' f& u$ |. X" |
使药:无
+ ?8 D9 I2 ~: }' O1 c
& G! m. i9 ~6 Y- F3 Q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09:24
0 q/ j. i+ {- c. b# _
此方直接针对内里的寒饮,温化降逆,以治其咳满。
( _ f8 _$ A, C
1 {5 e9 d- D3 }3 t- p+ a3 [, g+ p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10:47
+ l, @; X+ ?* r$ h. X/ t
我们今天,从它开始说起。
' V# k( |& ^+ O. R, k4 ~/ }
+ B3 y8 ?# x5 W3 M# Z. z0 z& g* f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11:04
$ l" y* p% W- M; s* B3 U6 F5 W$ v) w8 w
它加上半夏,也就是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的组成了。
' T* h/ d8 y& n$ u- {. S
5 c/ ~! z) X3 I2 D, }: k, c1 G1 \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11:17
1 ?4 o L9 z* K G' a0 P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7 y9 ]2 e: ~. m* l2 e( B
5 i3 D9 z, \/ L2 e; b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11:30
2 @% G4 @1 ?2 M; `) L4 P
茯苓(四两) 甘草 细辛 干姜(各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M$ M& D! D6 D! a) O$ ^$ e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 X6 O: w* D# _2 W5 `, y! q+ J- q5 k
5 R y8 j% q3 l4 a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12:56
, r3 C6 W8 m( D) E" F4 k" \0 N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0 C' k( _; M) o' L' K' p3 X
5 ~3 y2 C2 n! g6 P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13:07
, H3 z: W# y. e) _% _! V
三才解析法:
+ S [# n: W3 A# B B
阳性:半夏(大温,辛) 细辛(大温,辛)
R1 q& ?1 L9 L9 I. |
干姜(热,辛) 五味子(温,辛甘滋微苦)
5 G* y9 X9 }5 F2 a. k R
平性:茯苓(平,甘淡) 炙甘草(平,甘滋)
* Z: F7 v0 I, I$ p
阴性:无
& H" J$ {8 J1 r: B
% l! h5 D, f# n6 X. l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14:02
# w' I" s8 v- G$ v+ S/ D* r* X
四象解析法:
3 `! Y& k8 @* D6 g! D* u N
君药:干姜2
. K' e$ a$ n# l) J, v% H
臣药:半夏4 细辛3 五味子2
5 w( |1 ~( O% J, V9 N+ H
佐药:茯苓4 甘草3
) o3 ? o8 d8 R v2 z% T! t
使药:无
: V8 l/ I( D$ ?* [7 j, J
6 ]- g# C& B& H C) A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15:15
; w7 f' I$ k9 R% l& M
顾名思义,此方为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掉桂枝加上干姜、细辛、半夏,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苓甘五味姜辛汤加上半夏的组成。
6 C$ l! F A7 g8 h1 H7 `
4 [/ P$ p; _" c. _3 p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16:06
* [. i+ q4 @( c, f( |$ F* v! @
那我们在组成更为接近的苓甘五味姜辛汤的基础上学习本方。
3 H9 I: K) p _
9 o- _4 Y7 u- v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17:33
& N( u% d \) C; c" h
苓甘五味姜辛汤:
5 T4 o" @6 s1 m2 H/ [7 L4 a
干姜3 细辛3 五味子2 茯苓4 甘草3
U4 b [& w7 B* s4 ^0 G
- i, B2 v$ U# F/ a6 e+ w; R! K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17:43
/ K; O. O2 ?% E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9 z2 A- A' q( A0 _3 K: [9 o
半夏4 干姜2 细辛3 五味子2 茯苓4 甘草3
; e* k; T) U) L1 @
# H3 _- H* p3 R- v* ^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18:33
! ^- @; [* Q5 s3 F4 P1 K
刚已经复习过了苓甘五味姜辛汤,我们来接着它看今天方子的条文怎么说:
1 ^& I) J7 s4 e( e. n
" g9 f2 ^# _+ Y% t2 K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18:50
. Y2 R# n; {0 b2 E; m" X
36、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纳半夏以去其水。 (《金匮要略增补》)
8 G. j8 c& L+ U/ W! O# W* ]
9 n- o8 }" |3 J: j/ p& ~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20:01
3 |6 y( d! X; F: l; A4 }/ x7 I! u
恩师说这条叙述上有问题。
& b, k, ]3 {! |! h
$ f8 ?. w/ P# C7 k$ x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20:11
% }# R/ @: i2 _3 H. w; h' N
应该这样来看:咳满即止,而更复渴,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冲气复发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纳半夏以去其水。
7 w8 L1 R9 O- _( \$ Q7 X- J, W5 u
0 V' H6 J4 y% P5 T6 `1 R( U9 n* S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21:43
8 A* I c- M( u
这也是接着上条说的,吃完药了,咳满也消除了。
2 `! P( k% j5 h5 v3 R& K
3 ~, w* r- ^; L; \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22:13
. D! y9 [. `; G1 _2 [) n1 u8 f
出现口干渴,因为干姜细辛都是热药,有这种表现,适量饮水,和一下胃气就行。
9 P x( R3 T$ X
( M% ^; ?5 [ {4 I! ? c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23:14
3 K+ t0 X g9 b' I G- R
但是有的患者,口干渴的现象,没多久就消失了,并且又开始恶心呕吐,眩晕的厉害了。
/ X* \/ a' `4 |) s. i
9 f; b6 p ]- P, p# P- J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24:42
5 {$ p* ^. b0 K% d$ h
他叫做“冲气复发”,这个冲气,是指的水饮上逆的这个情况,和前面那个气上冲咽喉所致的“咳满”那个冲气不同。
; w+ K# N1 P T! P/ Q
1 P' a8 _9 @8 p! A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25:46
; K7 |1 v6 p/ Q; F/ x# H0 {
一个是饮逆,一个是气逆。
, U! v; l5 E' _
+ T, A+ k! f" v4 i9 T" K2 o) X: n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26:01
8 ]) S' }, ?$ a# J( }! P
很可能是医生或病人自己看到口渴,以为是热证,又下了寒凉药,或者患者口渴过量饮水而致,水饮又上逆了。
* a5 o! f9 n( v9 {+ f& ?6 E
1 T: [3 {; ?+ l! B9 G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27:07
5 |7 H8 i$ V' d
水饮不仅上逆心肺,还逆到头上,形成头晕目眩呕吐了。
* a( W% t6 B4 a$ {! c1 A
# g( y. h& x2 ^& t. y) Z" {1 \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28:01
3 Q: T( v' u4 w9 O$ `$ c2 l
这个时候还是要温化水饮,就加一味旱半夏加强降逆化饮的作用。
. S% c0 Y6 o! n$ M" K$ `# W7 H
( Z4 A3 i. u: e* M' T0 n# h% Z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29:09
- w% n1 d$ A! I2 w; h' }
半夏 大温 辛甘淡
, L7 F: P' }( R# K! P
《神农》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9 M$ z" n" A+ M# f: E1 K% y
8 e7 B4 V0 f- v( {7 Z: i/ }# O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29:55
% C3 N$ \# p# M- P
半夏是专门降逆止呕,去水饮上射的。
9 I5 ]: z. j* \
3 n4 c- p0 A& x y% E( s( Q. b3 f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0:57
0 \- A% s% i- ?
水饮上逆,加用半夏,细辛和干姜稍微减点量,其余不变。
) |; |9 P) I; l* M
; x! [: m9 X. q6 Z l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1:19
2 u4 V6 @$ O" M" Y0 d- Z: r
这几条,都是在演示辨证的变化及处方的加减。
2 ~' |% {9 V2 Z" y0 `* L4 D
; \) V) j2 J" ^( P& `( z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2:21
( _( f2 |9 F8 U- Z& |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 |4 W; y3 }% @: ]+ _# W I9 g! L
9 v$ y. r ^0 R% C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2:42
, Q9 c: O0 W( a3 ~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5 H/ }$ g6 t7 ]2 a/ B3 j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 V9 ]9 I1 j2 N4 J. F
6 e: |. g6 ]+ Q$ r; V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3:20
. J* e# g- |* y1 W! F$ o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 H$ O! D6 V! c+ F! G
4 F: W6 q0 P6 s: Y0 u. y0 Z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4:09
5 M$ P' t. ~# y
三才解析法:
2 Q* D8 I7 e4 [$ P+ E
阳性:半夏(大温,辛) 细辛(大温,辛) 杏仁(温,辛苦)
' e0 h: |4 G! h* P3 f1 I! c
干姜(热,辛) 五味子(温,辛甘滋微苦)
6 T) ^3 n& t. m, W8 S! X4 ?5 S
平性:茯苓(平,甘淡) 炙甘草(平,甘滋)
$ i: d& g/ k1 d9 L4 M- |) C( ^ ]8 H
阴性:无
" R. ], z2 H; Y9 v9 l
+ X- C( {% D, j1 D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4:31
- m% u! j9 w# U% Z( Y* G! s
四象解析法:
: }# M& C( [$ X! q- C( `
君药:干姜3
2 @4 ^7 C$ D* Y3 a. I
臣药:半夏4 细辛3 五味子2 杏仁2
! h f8 G- d! z. }) _ {# P" H+ n
佐药:茯苓4 甘草3
2 [% I) k2 y, j4 a
使药:无
% W0 K2 D7 O* S4 y4 {* @ c4 v- k
' k: H- f4 ~( G' O1 I3 v& }* m! Y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5:39
6 P0 b) u3 Y0 H4 N/ P L. P7 J# i
来比较一下:
5 {* A, t4 U% \4 E
+ J! z0 Q* G9 s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5:52
' s C& U' m/ i6 D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 k B2 g5 T6 ~1 O9 l! M
半夏4 干姜2 细辛3 五味子2 茯苓4 甘草3
5 U; w. C5 ~3 A- b
- a3 Q' N. h$ T" Z# ?( I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6:01
4 A, J5 x& D% b) u9 d3 t) f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 Z% \# E5 H J: e$ d5 Q! r
半夏4 干姜3 细辛3 五味子2 茯苓4 甘草3 杏仁3.5
6 J6 }/ F! O3 d. B$ D
& _7 f8 r0 {+ e; A6 S( J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7:38
1 `( |0 I+ c; o/ N: e
然后我们先来看条文:
5 t2 O) h! `$ j+ q* d9 P9 X
. T/ |8 |( M$ m x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7:49
& q! X& a' `2 H9 S
37、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纳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纳之。若逆而纳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金匮要略增补》)
t/ G+ [* v8 T2 W: O4 L& h
4 X' V* H) k2 s5 k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8:37
( O% b& i8 K! L# G$ b, Z( }! _
吃药之后,呕吐眩晕都停止了。
3 J: ^, i- I% C$ t( m; k
) H$ }# \2 Y \$ E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9:11
4 x5 _# u2 ^; ]% }% X
此时发现患者全身又有些水肿的样子,水气又在肌表不化了。
, J' U8 z* H; n; O0 _: S$ F: n
6 B" c7 _6 y ~- M4 |( L& ?% D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39:49
|% O9 p. A" `, P+ r
按理来说这个症状,该用麻黄,出汗,把水气排出去。
1 l! v) o1 I5 D
2 z* w7 T! o' G$ A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41:22
& b9 Y& o4 A5 }5 |! e% L0 k
但是不能用,因为前面的治疗太过之后,津液还恢复的不稳定,津血没有恢复的很好。
7 e6 S1 w( P4 v# g
* `1 }- d2 w/ p& j. J) J& u0 m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42:45
8 C" x, Z7 b5 v. o4 r/ ?
四肢还有麻木,津血虚啊,用了麻黄,又会伤了津液,那样会亡阳的。
/ C# H. ^5 p4 ?, A
& D2 a/ O# R( p1 Y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43:41
7 v- X2 `% |8 O3 `) L& p/ [
他给加了个杏仁。
+ m. }5 f6 \: H2 o: D7 {( B3 j
; O1 d3 Z ]0 X! D1 F8 u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45:18
: r' i. T) l3 k$ Q% S( X
不知道各位临床用杏仁是什么体会,我就会对杏仁有个偏见,觉得它也就是“止咳平喘”吧。
0 Q* D! d( Z6 J4 f( v& |+ G; Q
6 s6 D5 t& D; e0 H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45:53
; i' m) |0 \. j6 X+ t5 r0 P
杏仁 温 微辛苦
% Y8 g1 I- o" ^5 @: N
《神农》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奔豚。
% b3 k- E3 s: K" F; K! t
, {1 @- @% H- V M3 n( f% a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47:24
% i0 s# b/ K2 e/ }1 t* R1 r2 {
杏仁,确实多用来止咳平喘,细想想其机理实为降逆。
& E: t. f" h4 f8 t4 m j
' {( P1 x! o& K: T4 ?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48:07
# e% A$ a! k _! D; K4 E
这个药可以表里分消,也解表,还能行气血。
% X8 @# a. {7 q; Q
" {" v3 B4 V3 K( j1 M" k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49:03
: e+ l$ j- t# U% K3 R
就解决了条文中所述“其人形肿”,又不至于再伤津血津液。
" u4 G. F* w' ^; D8 V
- m# W0 c( q. I! }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0:15
( n( D2 z6 y# |3 E
性温,都是针对寒饮去的。
+ E- Y( U- D3 e7 J8 v- k+ }
3 F- t$ `' L: B( ?7 S$ W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1:06
/ Z: T# `9 b0 f7 z: K9 E% ?5 o. e
再来看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 o5 F. B' }) l' O# x! S: r3 o
7 z* w/ V, o4 \2 T3 f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1:19
, z1 r$ f- i+ n0 l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 H- b( `$ o/ m: f- P2 ?
8 J' F! r3 X T( x& `! o9 M$ h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1:35
: G: G+ P( R0 v- j+ h' a) C" K' @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大黄(三两)
% @ ?2 J5 z# d) ]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 o8 m6 r h5 g- a5 B' y% M' m4 j. C
, I: _7 o3 T6 L6 ^$ x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3:08
( s2 H6 y9 s& e6 R* o
来看组成:
, }1 C+ w/ P2 k; V4 ?: a
3 @# z$ b+ H, f, M7 H: m* @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3:22
. M* N( D) O1 o8 O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9 R1 q1 a5 `8 K/ L5 p, `& Q( G3 h
半夏4 干姜2 细辛3 五味子2 茯苓4 甘草3
$ r) e1 O9 ]' b, Z* x$ k0 B
/ v0 K! T- ^6 q6 {* i5 ~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3:35
1 G! v" S/ [5 |8 b& w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 v y }5 M0 }
半夏4 干姜3 细辛3 五味子2 茯苓4 甘草3 杏仁3.5
; q5 v- {) G% e
1 s v: Q c9 F& E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3:45
) q# P# U0 I; j7 D* }0 k3 k# y, P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7 p0 |9 C8 x7 T+ \. V# y
半夏4 干姜3 细辛3 五味子2 茯苓4 甘草3 杏仁3.5 大黄3
# |( j* ^% S& G
! R1 \1 v9 ]5 s0 t- |* p9 x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4:36
: v. j' A% Z$ B' y% a% C, i! q
又多了一味大黄。
' r* e- m% P' ^1 Z
- l0 E0 K2 Q& ~ W' e' o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5:28
) }: b* }* j1 b8 l2 i% ~$ x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 S& O/ h$ P2 @8 |) J7 z
! \ o6 n4 M, f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5:44
8 c! U; N1 I; r
三才解析法:
2 N* Y. W8 f* L/ J% O, \7 [+ a
阳性:半夏(大温,辛) 细辛(大温,辛) 杏仁(温,辛苦)
( s# M: n: @! b& T8 F7 g
干姜(热,辛) 五味子(温,辛甘滋微苦)
# u0 D W! w5 G: n! A S
平性:茯苓(平,甘淡) 炙甘草(平,甘滋)
0 o* N5 k( s% t. S# @, z4 f w9 ^
阴性:大黄(大寒,咸苦)
: t: ?: H* m' l! z: A( L* [
/ D4 s5 R0 ]2 C( t# S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6:05
9 I# v: K1 r- r# g- Q& A
四象解析法:
& I+ Z$ i' J( N. m% x) C
君药:干姜3
8 y q8 L0 O$ M& W1 n
臣药:半夏4 细辛3 五味子2 杏仁2
) K& V6 n( m1 o# \9 [
佐药:茯苓4 甘草3
( J8 h3 h. [' q8 e0 e" D
使药:大黄3
$ G1 M/ L* O3 o9 Q5 c
- @5 s& z- W R" @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7:48
; K$ Z! f+ Y% G; W; C ^
从第一次课到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一味阴性药。
* k4 ^( P3 A4 X5 U. g5 L, G
- D3 D2 d( F7 \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9:06
0 s7 o% J' f5 b8 D0 E
整个系列的方剂都是温热性质的药物,对治太阴水饮。
& @! Q' W# d$ w* J
4 E- s( V; B( p- p8 ^$ g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0:59:46
: P) c3 ?2 ]# E" D1 ]
并且,通常我们治水饮都用温热药,《金贵要略》中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 H0 d' {, X3 a: u
0 B5 b$ k( l# I. M6 E) i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01:39
' z/ H# A: R* F' e0 |8 c
那么这一味大黄,很显眼也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
- r _+ A$ U# N. t O
8 X1 s8 X H* c- f9 j; _6 G, K6 k& D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02:39
: ~$ l9 W4 z# |1 C% O: l j4 z
在此,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基础,仔细体会一下这个大黄的出现,与“系、属”的关系。
( A& f; H: S' m: p
, V, B* P5 I6 j1 ~; ]* d% I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03:35
. K8 q* Y( F. j
提出来引发大家思考,更具体的基础理论是属于我们辨治班的课程,就不予详解了。
4 I+ z! R; Y9 O0 b3 D& P2 `" U
2 l# m0 ?" p2 m5 D7 b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04:04
# k. `+ |1 K+ l# `; k% o
来看条文:
& k2 A( H" S" k& W2 m2 K# r
( R) l) W% F' s& [( s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04:15
) V% e& J) i& g5 h" t
38、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金匮要略增补》)
- f8 h1 b% U& w4 h2 |
2 `* F0 u0 o4 O( {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04:59
I$ u" k* ?) i/ t2 K" V$ N
接着上一条的情况,如果吃了药,呕吐眩晕也消失了,却就像喝酒了一样,满面通红。
- q* O+ Y, V$ l# k+ m( Z/ |5 ~+ {
; h, D, [ {. |& H) s7 Z$ e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07:23
+ U/ m( T+ K% {# M
这是因为热药的作用,导致阳明有热了。
2 c* \' t' T; q+ g
6 w( w' ?: `) R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08:56
- o. T6 j* H' J( x! x
“加大黄以利之”,可以推理出,此时肠胃中焦有实热积滞,中焦不通,阳气不能降,而上冲于头面。
. h* j* G' r) `9 n0 _) k
6 U6 H) x8 ~5 g/ e) y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0:41
- ~( c4 ?% u" v
我们使用的时候要注意辨证。
9 m7 C/ w" U' y9 W
/ G& N5 @0 x' @& ~& Q% |- _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1:15
, j/ V J7 D% ?6 S1 `
大黄 大寒 咸苦
+ b2 `! [* v% O; f( ?
《神农》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
7 ?# ~% N4 s4 [* A' |
" A Y6 l, T9 P3 ]! \1 {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2:11
8 u0 F3 S/ q8 e, M0 i: k7 X
大黄能通血瘀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
2 K4 `1 S% Q! N) {( C
3 I! X3 E3 ?# Q* B0 V5 y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2:59
9 I" T6 m$ k1 h8 B: c, H
最后我们看个小方子收尾。
! ]# B9 R$ }/ ~: m9 V
" G+ n1 j- v8 S* b; d0 ~: O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3:27
G% ]) @; {- n
【茯苓杏仁甘草汤】
0 f0 \2 N7 p2 G0 E" b5 T
9 Z3 ]% u9 y1 D7 Z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3:38
) W: d; g* I' @" Z7 g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 [1 a+ z; Y! @+ }! h* h2 y4 X8 _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 E8 N* M! k5 ~) s6 i8 x
$ L* F4 y3 h' r c1 B4 P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4:20
& i. t. i1 n0 p9 x+ {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z, y5 W, B( f; K$ B( ]- C6 h$ H
' W* `/ H" y& V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4:29
6 j( L$ W" T1 P* @
三才解析法:
7 [+ j' _7 U4 ?; a
阳性:杏仁(温,辛苦)
8 X9 d' L* K/ x& j2 X
平性:茯苓(平,甘淡) 炙甘草(平,甘滋)
z j3 H0 E% v
阴性:无
# h/ {9 ~$ b4 `
. K$ F" k% R1 p# {1 B2 I2 |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4:40
+ l. o: t; f/ y$ `8 S# D6 V
四象解析法:
9 J n4 Z$ Y- b
君药:杏仁1.5
- V: o5 T: a+ a. U
臣药:无
. W* U3 U0 M; }0 Z
佐药:茯苓3 甘草1
, j1 r8 R( ?$ S3 @% q7 d
使药:无
# R, Y# H- J4 j1 ^! i. e" ]6 o
6 u& Z( d9 L6 {) b( z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5:31
" d# t8 ?$ x) g9 p( \% r% q) \
来看条文:
9 q# F7 o0 i' v$ f" b% K/ Z$ Y9 N1 w6 \
4 v, |% S4 \. b& [7 S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5:40
- b7 @4 T9 Y6 i9 B
7、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桔枳姜汤亦主之。 (《金匮要略增补》)
- P7 i: h; }- u% P8 M+ ?
0 M* G$ N6 J9 u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6:38
7 M% j7 a( G9 V3 Q2 Z9 c0 x
“胸中气塞、短气”,也就是胸闷气短,是内有太阴的水饮上逆的病机,重了要吐,不重,还没吐的,那个水饮吐不出去,它就呆在胸膈,凌射胸中,就要出现这个症状。
3 _- W! e! L3 L3 P3 y. ~0 \
# v1 i3 I3 J: ~4 s2 _9 A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7:59
/ ^8 I) z5 H/ D3 u4 ]
抛开桔枳姜汤不说,单说茯苓杏仁甘草汤。
9 g: Z8 P j; ^5 O* x0 p
) D3 O5 |2 }' }% k, ?5 P9 Y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8:46
0 Z: j. K: H1 K8 s F, k( C( J# r" E
茯苓,甘淡,从中焦治水饮上逆,安神。
; \$ @2 b' F7 o
, t O0 _3 ]) c/ t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19:30
5 a7 n+ s" T8 w: s# o( P
杏仁,辛苦而温,散上焦郁结而降气。
/ j$ J& A5 S( |* j% M5 J0 P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20:24
# k, `( z' B4 I3 m
甘草温中养胃而缓急。
6 }) U0 B# O6 f/ {: g8 }; v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21:09
; R7 d) p% }) t1 q9 X- k s& P
条文中两个方都可以解决,这里只分析这一个方,对另一方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回去自己翻翻书,不再赘述了。
# g+ x+ @7 X, @# \; K( h) O" @* n
长春-许璇-汉传弟子 21:21:49
4 Q3 L: \' Y& y0 x$ ], J
至此,苓桂术甘汤的加减化裁就结束了。
作者:
经方书童
时间:
2017-9-28 10:47
学些了,很好
作者:
uuuhua
时间:
2017-9-28 12:22
学些了,很好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3-4 13:08
学习第一遍,谢谢
作者:
杏林小生
时间:
2018-3-17 09:32
:victory::victory: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