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7年8月29日李昱昊五苓散加减化裁之猪苓汤 [打印本页]
作者: 当归 时间: 2017-8-29 22:08
标题: 2017年8月29日李昱昊五苓散加减化裁之猪苓汤
本帖最后由 当归 于 2017-8-29 22:14 编辑 3 d/ a. O1 [2 ?
& @1 n0 r- N. B' Z2 l3 L6 ~
现在开始上课吧& A4 B6 F( V" S6 a" ^. Q
让我们继续学习五苓散的加减化裁。在此我们一起看猪苓汤。
% E# z7 u# w7 K, n% _& a5 J, u N$ u258.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宋223)
0 v( a+ o: \4 k$ L, ?. L【猪苓汤】7 g" N$ K" y: M) h( T+ @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 t2 B* M5 ]& u, s; Y4 [3 D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 D- _0 P8 o/ }( n# n7 k" r猪苓汤是五苓散去掉白术、桂枝,加上滑石、阿胶化裁而来的。
+ N# A1 G5 |& {原本在五苓散中作为君臣的白术和桂枝 现在开始上课吧
让我们继续学习五苓散的加减化裁。在此我们一起看猪苓汤。
258.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宋223)
【猪苓汤】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猪苓汤是五苓散去掉白术、桂枝,加上滑石、阿胶化裁而来的。
原本在五苓散中作为君臣的白术和桂枝都去掉了,意味着其所主的病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还是先把方子解析一下。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无
平性药:茯苓1(平 甘淡) 猪苓1(平 甘淡) 阿胶1(平 甘滋微咸)
阴性药:泽泻1(凉 咸) 滑石1(凉 苦)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君药:泽泻 1(凉 咸)
臣药:滑石 1(凉 苦)
佐药:茯苓 1(平甘淡)
猪苓 1(平甘淡)
阿胶 1(平甘滋微咸)
使药:无
解析后我们得知,猪苓汤中没有阳性药,是以凉性药为君的白虎类方,对治的是五证中的烦温证。
佐药中则是加用了甘滋的阿胶。
再来看药症。
君药:
泽泻 凉 咸
《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泽泻作君药,性凉对治烦温,在这里能涌泻祛除里病位的水热互结。注意要生用。
臣药:
滑石 凉 苦
《本经》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
师曰:止泻,破积聚,利孔窍。止泻,是通过利水饮解决的。
滑石能破除烦温证下水热不化的结聚,利小便止泻。
佐药:
茯苓 平 甘淡
《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师曰:安神止渴,治咳逆,利小便,通畅气机,治心腹疼痛。
茯苓经方用赤茯苓。它能利小便去水饮,也能化水饮为津液来缓解“口焦舌干”。
猪苓 平 甘淡
《本经》主痃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师曰:这个药,也是散结聚而利水道的。是太阴阳明两家的药,直接就消水的,不过表现的不猛烈而已。猪苓,还有个功效,就是发散,不但散结聚,还发汗的。把水从小便、汗液清除,表里分消。
猪苓在猪苓汤中作佐药,在猪苓汤证整体烦温证中起辅佐作用,
而烦温水热互结所致的主症,则还是得靠泽泻去针对。
猪苓,在这里能辅佐君臣去破水热不化的结聚,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它散结聚而利水道的作用不容小觑,甚至还能利尿路结石。
比如,临床遇到直径不超过1cm的输尿管结石,
尝试用药排石之际,可以考虑用这味药。
阿胶 平 甘滋微咸
《本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阿胶性平,它甘滋能养津血,微咸以涌泻,能入血分去“下血”。
其它不少味咸的动物类药,也有这个特性,譬如很多虫类药。
阿胶可以养血止血,涌泻排除瘀血的病理产物,
能化瘀止血,还能对治津血不足的虚劳羸弱诸症。
阳明水热结聚于下焦,若是伤及血分导致便血、尿血,
可以考虑使用这味药。
整个方子来看,
猪苓汤可以很好地针对烦温证水热结聚于下焦所导致的诸多病症,
能清阳明热,利水,养血,去积滞,还能化津液止渴。
接下来我们看条文。
258.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宋223)
师父在《伤寒论类编补遗》中讲过,这条是紧接在第256条后面的。
师曰:如果“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 状”,之后出现了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这是彻底转入阳明了。这个脉 浮,就是阳明的热了,不是表证了,都传入阳明了。表证没有了。阳明里热,有水饮 不化,还伤及了血分。水饮,也是口渴饮水多造成的。小便不利,这是讲轻的。重 了, 要尿血,尿道剧烈疼痛。伤寒论中对于猪苓汤的主治讲的不全,只讲了是利小 便的。热伤血分,治疗上,要去水热,还要养血利尿。
正如我们刚才对药症的分析,猪苓汤对治烦温证水热结聚于下焦,能去水热结聚,养血利尿。
此条所述的症状,它都针对得很好。
259.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宋224)
按这条的表述,汗出多胃家干燥的,不宜使用猪苓汤这类利小便去水饮的方子,这不难理解。
这条表述的情况,可以考虑用白虎汤化裁里讲过的那个白虎加人参汤。
293.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宋319)
这条是在讲少阴病合并传变后的证治。
“下利六七日”说明此时有里病位的病邪参与了。
是阳明还是太阴呢?又或是两者都有呢?
临床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可臆断,一定要仔细辨证分析
这就需要看舌脉体征,并结合其他症状综合考量
我们这轮课程讲病案的时候会反复强调,第一步是“搜集全部症状和舌脉体征”,原因也在于此。
“咳而呕”,这里应当是水饮上逆造成的。
“渴,心烦、不得眠”,提示热伤津液,并且热入营血了。
所以,通过这条条文也可以看出,猪苓汤的病机,可以说是营、血俱伤。
除了这些症状,还要有小便涩痛不利,腹痛、甚至尿血。外证上也可以见到紫癜出血等。
总结一下。
【猪苓汤】
五证:烦温证
六纲:阳明病
常见症状:发热、汗出,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赤涩尿血而痛,咳、呕、心烦不得眠等。
常见体征:脉浮、实;舌红苔黄或黄腻,或有齿痕。
接下来看一则医案。
此案也是《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收录的师父医案之一,我们今天用《刘志杰经方辨治法式》作规范讲解。
(二十五)结石淋痛案
《刘志杰经方辨治法式》
1搜集全部症状和舌脉体征
刘某,男,49岁。
初诊:2009年6月20日。
病史简要:夜间突然右侧下腹疼痛如绞,小便滞涩,尿血。去医院检查,诊断为输尿管结石,建议碎石,病人拒绝,要求保守治疗,当时给予阿托品注射之痛,并给予排石汤口服。病情稍有缓解,早晨急来我处治疗。
刻诊:痛苦面容,尿频、尿血、右侧少腹绞痛,口干渴,大便溏泄,舌淡胖,苔黄厚垢腻,脉滑数。
2辨六纲,求病位和病理
阳明太阴合病,属阳明病。
此案病位无疑是在“里”,以热象为主了。患者的便溏、舌淡胖等虽然可以考虑有太阴里虚寒的参与,但相对里实热来说轻多了,所以整体六纲辨为“属阳明病”。
3定五证,求寒热轻重
烦温证。
4明病本,求病理产物
血、饮病本为主。
5知类方,确定选方范畴
白虎类方。
6抓主症,求君药
泽泻 凉 咸
《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刻诊,这位患者的主症,无疑是阳明下焦水热结聚、伤及血分而出现的尿频、尿血、右侧少腹绞痛。
这里考虑用泽泻为君去涌泻祛除里病位的水热互结,对治此例烦温证。
7立兼症,求臣药
滑石
滑石能破除烦温证下水热不化的结聚,利小便止泻。
它能帮助君药破除水热结聚,也能针对“便溏泄”的兼证。
作为臣药正合适
8固中气,求佐药
猪苓、茯苓、阿胶。
刚才药症里讲过这几味药的作用。茯苓前面讲过很多次大家应该对它相当熟悉了,值得一提的是,它和猪苓临床都可以用来利砂石。
猪苓能散结聚而利水道,《神农本草经》说它能“主痃疟”,
这里的“痃疟”怀疑是“痃癖”的错简
临床来看,猪苓可以利砂石,也的确可以缓解尿路结石的疼痛症状
阿胶可以养血止血,涌泻排除瘀血的病理产物,能化瘀止血,
下焦水热结聚伤及血分而出现的小便滞涩、尿血,它可以辅佐君臣去对治。
9夹杂症,求使药
无。
10遴选对治方,求方证基本相应
猪苓汤方证。
刚才讲过,猪苓汤归属于白虎类方,针对烦温证水热结聚于下焦,它能去水热结聚,养血利尿。
师父在讲这个医案时也详讲了猪苓汤证,这里摘录两节:“猪苓汤,是去水饮,清内热,养血止血,利尿止痛。”“这个方子,清阳明热,利水,养血,去积滞。还能化津液止渴。对西医说的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病机符合的,用了立竿见影。阳明的水热,容易结聚的。或者结在心下,或者结在肌肤成黄疸,或者结在下焦,伤及血分而便血、尿血。”
遴选的方证要与病机对应,病机即是病位(六纲)和病理(五证),此案刻诊用猪苓汤正合适。
11按药症相对原则,化裁加减,求方证高度相应
猪苓汤原方、原量。
这位患者的病,正符合猪苓汤证的病机,可以直接用原方对治。
12确定处方,完成辨治
泽泻15g,滑石15g,猪苓15g,茯苓15g,
阿胶(烊化)15g
4付,水煎服。
二诊:2009年6月26日。
刻诊:服药一付后,痛止,尿血消失,排尿顺畅;2付后,于排尿时,尿道涩痛,排出0.5cm大结石2枚,现感排尿微痛,舌淡胖,苔薄微黄腻,脉缓,尺细弦。
处方:余邪未清,继续服用原方4付,嘱进一步去医院检查。
回访记录:(患者)回信说,一切症状消失,检查双肾无异常。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吧。
感恩师父,感谢大家。
都去掉了,意味着其所主的病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还是先把方子解析一下。
* p8 P/ b' g9 }2 `, J" X: b- S+ P, D) J/ f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 O* x, P2 H* z+ e0 t4 J3 ]阳性药:无# a5 }# {" c' J. s. k% Q( A
平性药:茯苓1(平 甘淡) 猪苓1(平 甘淡) 阿胶1(平 甘滋微咸)+ I) n8 n+ L. |9 v7 Q7 ?+ g! C
阴性药:泽泻1(凉 咸) 滑石1(凉 苦)5 Z5 k5 k# c. b6 H) V$ }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1 {7 z0 r' A5 H
君药:泽泻 1(凉 咸)
( [& @) U0 t: n. f' C `* S* p臣药:滑石 1(凉 苦) / a( n' h2 ~, h1 U! k
佐药:茯苓 1(平甘淡) - t5 {$ R ?' Q3 t' q; Q8 B
猪苓 1(平甘淡) 7 \) h( C+ F/ a& f4 J9 R
阿胶 1(平甘滋微咸) ' `" `& N |7 h- I" ~( d4 Q% p6 Q
使药:无1 N! U. z. I' ?( m6 K+ k; h' k: N3 O
* Q: |* C" ~! W1 @' t, x; q4 O解析后我们得知,猪苓汤中没有阳性药,是以凉性药为君的白虎类方,对治的是五证中的烦温证。
, t' F) z/ K" |2 [2 ~, X4 M4 j- R0 Z) _4 w" _3 _" @7 i, P
佐药中则是加用了甘滋的阿胶。
) s' W1 x1 O' s7 I; s. A h, y1 U! B
再来看药症。
( X. p) j" b0 L1 x1 E; V8 l君药:% g. Z8 {: u! E8 d( ]$ @
泽泻 凉 咸3 p) y f5 @2 S9 o
《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F2 P' t7 X1 C9 T" m3 _- `& ~
/ M4 F' X& o$ z泽泻作君药,性凉对治烦温,在这里能涌泻祛除里病位的水热互结。注意要生用。+ _) H3 I" z, X9 R5 X' e
! I9 U4 U6 v" Q; @" [% d$ |9 a臣药:
9 t, l/ K5 l. F滑石 凉 苦3 f& k2 C; H8 X- X
《本经》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
" E6 W* t) c# O- `4 w& _
# g8 `( Y0 {; s* G师曰:止泻,破积聚,利孔窍。止泻,是通过利水饮解决的。
* g2 X/ Z: J2 R/ u a
3 [; ]* ]% v4 W8 q滑石能破除烦温证下水热不化的结聚,利小便止泻。
* |7 X1 m2 l X3 l; J
) F r/ g; n a; y. e( ]佐药:- u+ f/ I4 w% S4 P' C4 a
茯苓 平 甘淡* Y3 g4 U2 ^+ ?
《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9 Q. [4 F# ^- X# |* [. @& ]3 |
师曰:安神止渴,治咳逆,利小便,通畅气机,治心腹疼痛。
; ` h5 J, A' Y0 c6 R. h6 h3 V
2 {* u7 @3 n4 F- ?3 H! A: l0 K2 U茯苓经方用赤茯苓。它能利小便去水饮,也能化水饮为津液来缓解“口焦舌干”。4 R8 R4 ]' L1 _, j
/ Y1 _; a- w) j: @9 H
猪苓 平 甘淡5 s& Z6 y5 o& o# ?1 ]( X# V3 \. ]3 x
《本经》主痃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3 `9 Y4 o0 e6 ^# g+ P. [+ I4 B
2 |" z' |* ]# N师曰:这个药,也是散结聚而利水道的。是太阴阳明两家的药,直接就消水的,不过表现的不猛烈而已。猪苓,还有个功效,就是发散,不但散结聚,还发汗的。把水从小便、汗液清除,表里分消。
" }) u! J3 ]7 W3 |* F% r0 g0 u% s) \" Z# y4 r5 a: b9 \
猪苓在猪苓汤中作佐药,在猪苓汤证整体烦温证中起辅佐作用,4 E Y) W6 u" q% r3 r
9 `3 d+ U3 q9 g1 O
而烦温水热互结所致的主症,则还是得靠泽泻去针对。
. k* m9 l: B1 `- p8 E9 V2 p2 e
7 D* [. i4 W3 {猪苓,在这里能辅佐君臣去破水热不化的结聚,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 Y9 a1 y( s( r$ _, w6 T9 f1 ?7 g0 H3 y0 {8 g7 |: z
它散结聚而利水道的作用不容小觑,甚至还能利尿路结石。, X! x# T+ [0 B
* O' V, j% u* j4 d比如,临床遇到直径不超过1cm的输尿管结石,7 |: {3 g) M \% c3 V; m. s$ S3 C
# f+ x2 ]4 l- e( t: B' T尝试用药排石之际,可以考虑用这味药。
2 P' P! g' U, `8 V* _& Y8 A. ]& k3 w6 C/ L. n
阿胶 平 甘滋微咸4 o5 o3 U0 C' ~) d$ _+ K2 X: b2 ?
《本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阿胶性平,它甘滋能养津血,微咸以涌泻,能入血分去“下血”。
" k" a8 H+ }9 F8 n+ g# H6 P其它不少味咸的动物类药,也有这个特性,譬如很多虫类药。
) g i1 H" c' i% F2 i+ g. E9 g阿胶可以养血止血,涌泻排除瘀血的病理产物, b$ Z( K6 k3 S, B3 P( |: G3 E
能化瘀止血,还能对治津血不足的虚劳羸弱诸症。* A" _# s# `% d4 q' @
阳明水热结聚于下焦,若是伤及血分导致便血、尿血,
7 b3 k& P6 `( b. n& j8 ]& d, j可以考虑使用这味药。
9 V$ \$ [# z R4 u3 s$ v4 u0 i/ N2 P整个方子来看,6 X* \# x* l8 e- E: N, b0 D' ?. C" x
猪苓汤可以很好地针对烦温证水热结聚于下焦所导致的诸多病症,
4 {9 i6 H8 w. t0 c) u. W& H4 P1 y L0 S能清阳明热,利水,养血,去积滞,还能化津液止渴。/ s+ y" X u# v) i
% G V$ \) q# u) ?
接下来我们看条文。
8 a0 L2 M/ {6 E5 O258.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宋223)6 n6 K0 R' |4 U
! V1 I( o6 N" _1 r$ X+ d6 x% d
师父在《伤寒论类编补遗》中讲过,这条是紧接在第256条后面的。, L5 E3 t$ p( ]! L* H
: |0 Y* q Z- B师曰:如果“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之后出现了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这是彻底转入阳明了。这个脉浮,就是阳明的热了,不是表证了,都传入阳明了。表证没有了。阳明里热,有水饮不化,还伤及了血分。水饮,也是口渴饮水多造成的。小便不利,这是讲轻的。重了,要尿血,尿道剧烈疼痛。伤寒论中对于猪苓汤的主治讲的不全,只讲了是利小便的。热伤血分,治疗上,要去水热,还要养血利尿。! D( a7 E, b7 G$ L
% N5 i& U1 L3 S3 e b& A. Q% ]) L8 U$ ~正如我们刚才对药症的分析,猪苓汤对治烦温证水热结聚于下焦,能去水热结聚,养血利尿。: i1 N% B/ e- e8 c
/ v, b, N) ^* g8 Q; c
此条所述的症状,它都针对得很好。% C% [( I1 t. N: J r% L: @
+ c7 k$ T: S# Z
259.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宋224)) O, \$ P3 ]) I6 o. y: P
# E5 ]4 V, n, D( `0 c. \* L按这条的表述,汗出多胃家干燥的,不宜使用猪苓汤这类利小便去水饮的方子,这不难理解。% I' N6 }+ _4 D$ B2 W
4 O3 g# d+ {' Y) z+ n$ U这条表述的情况,可以考虑用白虎汤化裁里讲过的那个白虎加人参汤。; ^ d. g) n3 w: ?3 H! q/ F
9 i$ K& Z# Q, G7 Y. m5 a293.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宋319)
4 ^9 M+ h* u" p/ A; d- L4 g6 K: w2 ]' m" {; E; N
这条是在讲少阴病合并传变后的证治。
& G# \6 d- O. k6 o: j u“下利六七日”说明此时有里病位的病邪参与了。* ~# K" |( Q5 W1 N! {1 o% E3 j6 V3 o
是阳明还是太阴呢?又或是两者都有呢?
* J3 a, |" n* R: K! Y3 M临床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可臆断,一定要仔细辨证分析) ?& E6 G1 q4 M9 A7 f
这就需要看舌脉体征,并结合其他症状综合考量
! E1 Z" ~$ ]4 ^, ~ N/ ^, Q我们这轮课程讲病案的时候会反复强调,第一步是“搜集全部症状和舌脉体征”,原因也在于此
9 X. s. Z6 _/ u$ `% B“咳而呕”,这里应当是水饮上逆造成的。
: ]+ u5 [4 s9 i: @1 H7 u% z“渴,心烦、不得眠”,提示热伤津液,并且热入营血了。
+ q* E% K9 ]3 Z+ `所以,通过这条条文也可以看出,猪苓汤的病机,可以说是营、血俱伤。
8 X! P! {! l- @ x0 z/ l2 Y& ]除了这些症状,还要有小便涩痛不利,腹痛、甚至尿血。外证上也可以见到紫癜出血等。
* e' V" x3 m- Z/ s" N0 Z; n8 b( U' S5 v% z+ u3 m" P
总结一下。) q5 E# O' K& g* u* ?! e
3 f2 ^; R7 f% _6 n; F5 l【猪苓汤】# E- \& P* O Q/ M
五证:烦温证& X/ S! F G; |) D6 h& q# X" X. H
六纲:阳明病9 d; g6 q+ }7 |4 K% H/ t
常见症状:发热、汗出,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赤涩尿血而痛,咳、呕、心烦不得眠等。$ |7 T9 f8 T' L8 L O. g) w, z
常见体征:脉浮、实;舌红苔黄或黄腻,或有齿痕。3 K* x6 f# z8 H2 T3 \; W0 T
; |0 O w) k4 g0 X6 N, H8 b( G- G接下来看一则医案。# }4 n2 I9 V( M2 z L
此案也是《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收录的师父医案之一,我们今天用《刘志杰经方辨治法式》作规范讲解。4 ?* h+ r& l/ E6 b
, m: C0 ^ w' ^2 G; g9 z+ [5 r# x(二十五)结石淋痛案4 n' ~/ {- m( r0 J0 W
《刘志杰经方辨治法式》
8 f9 s; ~& H0 R! u0 A1搜集全部症状和舌脉体征9 W9 m& C' A9 y! f
刘某,男,49岁。
2 [3 G4 d" S$ h2 V初诊:2009年6月20日。
* U' [* k9 F) A7 O病史简要:夜间突然右侧下腹疼痛如绞,小便滞涩,尿血。去医院检查,诊断为输尿管结石,建议碎石,病人拒绝,要求保守治疗,当时给予阿托品注射之痛,并给予排石汤口服。病情稍有缓解,早晨急来我处治疗。
) a" y; Y' g( p3 K, Q: W刻诊:痛苦面容,尿频、尿血、右侧少腹绞痛,口干渴,大便溏泄,舌淡胖,苔黄厚垢腻,脉滑数。
# w- p( S4 q! G# s6 @2 i5 [1 F
1 Z; q/ n+ u2 m- f; B8 }2辨六纲,求病位和病理
/ {& f3 a$ v4 c' [阳明太阴合病,属阳明病。9 X9 ?0 v% E3 \% A% D
此案病位无疑是在“里”,以热象为主了。患者的便溏、舌淡胖等虽然可以考虑有太阴里虚寒的参与,但相对里实热来说轻多了,所以整体六纲辨为“属阳明病”。4 m' L' z! I4 ?5 w( R* K8 j/ E4 u
2 w6 w3 q# o4 |+ q" v- _. N
3定五证,求寒热轻重: o9 m6 t$ @! p2 `# _9 {
烦温证。: }" q+ L" g/ V- M" z
: l1 n6 A9 `! o% W
4明病本,求病理产物# z% b! N/ ]$ {4 w6 d
血、饮病本为主。: X8 `4 m6 I% w0 O) r+ ]! z @6 Z' {
8 G5 V6 i5 S$ L) f; ]. z6 {+ @
5知类方,确定选方范畴
2 e/ V' ^8 j' O2 ]白虎类方。; X3 r# G c$ ~% H5 F* z
8 [: g9 J: R8 s% j4 p6抓主症,求君药
# N, S+ {5 L% N K) y; u y泽泻 凉 咸
, l! E" l2 U& b* j《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 n' S5 O7 l( R+ @9 C* L
. w0 C4 k9 Z1 A- e; \刻诊,这位患者的主症,无疑是阳明下焦水热结聚、伤及血分而出现的尿频、尿血、右侧少腹绞痛。
6 |& M/ |! o1 l) A) U8 r/ T
" p- C3 y+ E/ {" M& U, ]8 X; {这里考虑用泽泻为君去涌泻祛除里病位的水热互结,对治此例烦温证。
6 ~: Y, M/ c$ L: m: F
% k; y5 |8 y3 z K$ W/ J: f% [7立兼症,求臣药. B7 Y7 u$ O: ~: Z$ j; w: B1 R
滑石! p0 ]% [7 `: i1 {8 W. O& k
# `: a" Z& n" ?滑石能破除烦温证下水热不化的结聚,利小便止泻。
! _0 ~" ]& T7 {: j: ~9 P
5 M. p$ ~2 ]0 S- @5 B7 o它能帮助君药破除水热结聚,也能针对“便溏泄”的兼证。
( X1 |, g( m: ?4 d2 T& l8 W
: K; b- S9 K% u! ]( e1 J/ ]作为臣药正合适* N* r8 L$ Y7 j
# i! {0 \$ W% R' \
8固中气,求佐药
3 N. G3 ?* x& M$ @' b猪苓、茯苓、阿胶。. n8 I: j5 `' L# T% P
$ j3 R6 ] S( x3 a5 S9 h I2 \3 }
刚才药症里讲过这几味药的作用。茯苓前面讲过很多次大家应该对它相当熟悉了,值得一提的是,它和猪苓临床都可以用来利砂石。, L, o8 l& Q! |! d; P
猪苓能散结聚而利水道,《神农本草经》说它能“主痃疟”,9 a1 A" @* n6 u+ k" O! y
这里的“痃疟”怀疑是“痃癖”的错简0 r8 C9 d/ L4 `* F( E6 D: m
临床来看,猪苓可以利砂石,也的确可以缓解尿路结石的疼痛症状& x) d! ^# v3 x! G$ B# |/ `$ v
阿胶可以养血止血,涌泻排除瘀血的病理产物,能化瘀止血,
0 p! t- V$ v# E& h下焦水热结聚伤及血分而出现的小便滞涩、尿血,它可以辅佐君臣去对治。" j4 S- ^+ r. _* M& @& X* v
9夹杂症,求使药5 `: C/ F3 N6 u' A) ^& c
无。( \$ e% q" |8 B1 g) X2 g0 Z& p
10遴选对治方,求方证基本相应
2 n. i5 ?" ^% W猪苓汤方证。2 i" S8 U8 R( _# p/ \2 o
* m. [+ y/ K" [3 K1 J4 {
刚才讲过,猪苓汤归属于白虎类方,针对烦温证水热结聚于下焦,它能去水热结聚,养血利尿。
8 {4 i2 n. }) i; h* w& n
) p6 F$ w% ?1 z) I: a8 P4 g师父在讲这个医案时也详讲了猪苓汤证,这里摘录两节:“猪苓汤,是去水饮,清内热,养血止血,利尿止痛。”“这个方子,清阳明热,利水,养血,去积滞。还能化津液止渴。对西医说的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病机符合的,用了立竿见影。阳明的水热,容易结聚的。或者结在心下,或者结在肌肤成黄疸,或者结在下焦,伤及血分而便血、尿血。”# K$ @" W4 U y! X! L
% P. x( b+ q. e2 c- U* S( B5 [) S# V
遴选的方证要与病机对应,病机即是病位(六纲)和病理(五证),此案刻诊用猪苓汤正合适。
$ B* K# `4 A" a8 f( L( [( L
. F. ?: t! M' S$ R6 h; H11按药症相对原则,化裁加减,求方证高度相应
+ z7 Z9 u3 F7 Y6 r5 I: {猪苓汤原方、原量。( H: j2 r4 E) V- ^& C" l
6 x& W$ P \& K/ O这位患者的病,正符合猪苓汤证的病机,可以直接用原方对治。
% k$ X* H- h4 |1 a* E
9 a8 Z0 ~1 E! T# w12确定处方,完成辨治* t5 n3 E+ g( W' @
泽泻15g,滑石15g,猪苓15g,茯苓15g,
+ e4 R( U! m3 Y阿胶(烊化)15g5 Q9 n# D# G( t H# t% P5 y j3 Q
4付,水煎服。
$ B& K+ z- |$ S f: }/ W8 I% j- s" Q# R
二诊:2009年6月26日。
7 `3 K6 z- q: {/ Y0 V刻诊:服药一付后,痛止,尿血消失,排尿顺畅;2付后,于排尿时,尿道涩痛,排出0.5cm大结石2枚,现感排尿微痛,舌淡胖,苔薄微黄腻,脉缓,尺细弦。- g, m+ L; _+ R8 U. P$ m2 Y. T
处方:余邪未清,继续服用原方4付,嘱进一步去医院检查。' _! @, P' u9 i4 H
8 ]6 F$ u) s Q) |8 v$ c2 S) I回访记录:(患者)回信说,一切症状消失,检查双肾无异常。
& J& _9 I+ W! m* W+ H/ } |
: I" T4 v8 g* C) a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吧。! o- ~+ g `. b+ L1 ^3 a
# o3 d/ g* G- T) P; K
感恩师父,感谢大家。
- z9 h* h- H {' [! V
作者: 鲁钟广 时间: 2018-1-11 17:28
谢谢分享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3-2 13:41
谢谢分享2 z# I' t) Q! g; o: s" K: S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3-4 20:38
阿胶性平,它甘滋能养津血,微咸以涌泻,能入血分去“下血”。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3-4 20:45
这堂课,收获了阿胶药症,感恩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