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汉传免费课程连载太阳篇条文12-15》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铃子
时间:
2014-12-2 21:30
标题:
《汉传免费课程连载太阳篇条文12-15》
我们按照师父《伤寒论类编补遗》书中的条文顺序,继续学习太阳篇条文。
* Q- I7 B$ ?8 K* X" n% A* L
条文1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宋2)
. ~, m- ^+ u0 y& q
这条文讲的是太阳外感中风证的主要症状,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单凭四个主要症状是不是就可以下诊断呢?这样诊断为太阳中风还不够严谨。它有个太阳病的前提啊,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要怎样的症状标准才是太阳病?我们从基础理论篇知道,《伤寒论》把一切疾病分为三阳三阴六大类,又称六纲病。三阳纲由表到里是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三阴纲由表到里是少阴病、厥阴病、太阴病。每一纲都有代表性的提纲症状。太阳病总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是要符合了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前提。这三个症状指标,要同时出现,才能定性为太阳病。
5 z6 Z" ? V1 h% _) i
太阳病出现“恶寒”的同时,还会伴有发热。提纲把“发热”症状给省略了。从凡例第一条就告诉我们了,“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因此,师父在书中说了,条文3的严谨的表述,该是这样的:“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发热)恶寒。”
; t: R. f. I8 b7 ?4 k# _
太阳病是在表的阳证,太阳外感证主要有两个证,一个是中风证,一个是伤寒证。诊断太阳中风证,首先,要有太阳病的主要症状,确定是太阳病了才行。太阳病,要具备有脉浮、头项强痛、发热恶寒这三个症状才能确定。然后再根据其它的症状进一步分辨是太阳的中风证还是伤寒证,这就是中医的“辨证”! 太阳病的三个确诊症状,1、脉浮,2、头项强痛,3、发热恶寒。这三个症状,是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所共有的症状。如果在这三个症状的基础上,还有脉浮而缓、汗出、发热、恶风的症状,就可以确定为太阳病的中风证。所以,严格的讲,精确的太阳病中风证,要具备太阳病的3个症状和中风证的4个症状,一共7个症状,才能成立。
) J, [ P: N( ]9 U$ ?
中风证,为什么会出现这四个主要症状呢?因为,自然界的五邪,也就是风、寒、湿、燥、火这五邪,其中的风邪的性质,是舒缓和发散的。风邪入中了肌表,就要体现出这个特性来。首先,造成肌肤的舒缓,毛孔洞开,要出汗的,脉象呢,也要疏缓,脉象,就是身体机能的表象。病位在太阳,脉象就体现浮缓。这里的缓脉,是相对于紧脉说的,松弛而不紧张。体现出了风邪的特性。因为毛孔疏缓,就还会有风寒之邪想侵袭进来,身体不欲接受啊,就会恶风,也会有恶寒的。
0 v3 \1 H9 a4 [: p$ x4 i" t
发热,则是卫气聚集肌表抗邪的一种反应。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三阴三阳之气彼此内外上下沟通,平衡运转,维持健康自稳状态。太阳和少阴,是一对阴阳,共同主机体之表。当风邪入侵身体表位,这时机体气血营卫还充足,不虚乏,卫气(津液)在外像警察巡行,遇到病邪首先就会反应。要是病邪轻微,卫气充足,机体可能没太大反应就能排除外邪了。若病邪不轻,津液也不虚,卫气聚集在表位与病邪抗争就会出现发热的反应。这里反映出太阳病的病位:在表,病态:病邪较盛机体正气不虚,病性:热。这个发热,不是很热,因为同时有汗出的缘故,散出了一部分,不像伤寒证,无汗,热散不出去,就会热的厉害些。
" k, E, M* U* M' b
汗出,是人体驱除病邪的一种形式。我们汉传理论认为,人体有自我平衡调节的机制,太阳与少阴这两个调节系统,共同主表,也就是机体的肌肉四肢、皮毛营卫等。其中太阳主发散体热和汗液,少阴则制约其发散过度,二者维持着肌表相对的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受到内外病邪的侵袭而被打破,机体就会以汗出的形式进行祛除病邪。当风邪侵入了肌表,造成肌肤的舒缓,腠理疏松,机体就要调动卫气来抗争驱邪外出和固密腠理了,那必然要消耗津液为代价的。如果病邪很轻,则可以自然痊愈。如果病邪较重,超出其调节能力,就需要药物来帮助机体排邪了。
# X5 ]- G1 p( f8 t: C4 b
$ n' m2 Y& V) b% u% ^
条文13、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也。(宋本脉法)
. V" e5 Z) O' V* Q: d1 h
脉象浮数,伤寒和中风都有。不过,中风的浮数要缓,伤寒的浮数要紧。只要是浮数的脉,就证明有表证,同时还有发热的症状。因为病邪在表,就会出现阵阵的恶寒或者恶风。后面这句,是鉴别的脉象。因为一些阳性的痈疽疮疡化脓,也会出现这个脉象。如何鉴别呢?就是饮食正常,同时身体还有某个地方发生疼痛。再出现脉浮数,发热恶寒的,就是疮疡要化脓了。这里饮食正常,也提示我们:机体胃气不虚、营卫生成充足能够抵抗病邪、病不在属里之阳明和太阴。
: E! s2 M6 v) m+ R( D) y
疮疡的化脓,是卫气抗争病邪的过程中造成的。卫气的运行是昼夜内外循环的运行,入阴出阳。当遇到病邪阻滞在身体,就会进行包围、清理。卫气积聚旺盛就要发热,热气有余即会热伤血脉肌肉出现痈脓和局部红、肿、发热、疼痛这些症状。不要误诊为太阳中风或者伤寒。
/ I. |3 r: r3 ] Z2 Q6 O* [
. W/ ^$ x! H1 S
14、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虚,风为热,虚为寒,风虚相搏,则洒淅恶寒也。(宋本脉法)
2 X( a0 N A8 B% d" Q) H
这条,是解释为什么会恶寒的。浮为病邪在表,数脉是属阳性脉。数是卫气盛而抗邪,邪正相争,要发热和恶寒或者恶风。发热是正气强,要通过发热造成汗出而排除病邪,恶寒,是在表的病邪抵抗出现的症状。洒淅,指的是阵阵寒战的样子。
! T; D. Y3 k2 o( d* w0 L# s
数为虚,要辨证去看,真显出虚像的,真阴不足的虚热才算的。数则为虚的脉象,要综合分析,这些在师父书中都有注解。
* K2 q3 A, z3 |
3 k; z! n* J4 L' y7 \; ~5 C x6 P& ~
15.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宋10)
* M) ]- f2 P% c2 J- X9 @7 o
风家,指的是中风证。这个中风证,不单指太阳中风,涵盖了六纲的中风证。六纲病的中风证,主要的症状都解除了,但是还是感觉不太舒服,好像是没太好利索,也就是留有轻微的余邪,因此他叫做“不了了”。 他说了,不要紧,也不需要治疗了,到了十二天头上,自然会痊愈的。
/ @" Z, O/ u7 q0 f
为什么呢?这个与机体自愈的周期有关,也就是与机体正气的恢复有关。若胃气强,正气恢复的快,很快就会好了。临床上常常见到感冒的病人不用吃药一周也就好了。需要灵活去看。
6 h( H y: d' z- C9 R, D: n2 v; H
我们看第一条,“1、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宋7)”这是外感病的机体自愈的周期。他说十二天痊愈,这是六的倍数,发于阴者六日愈,不愈则用倍数推,就是十二日。三阴的中风,符合这个推断。三阳的中风呢?该是十四日吧?因此,他这个十二日的说法,是个演示法。
/ G. W ^ z& }# {
吴淑玲
- F! k7 `9 |5 r- y2 C
12.2.2014
* f- m% q: K, X! [" {% O2 X$ l
作者:
西亚子
时间:
2014-12-3 06:30
谢谢分享!!!!!!!!!!!!
作者:
我不逗留
时间:
2014-12-3 09:45
又一次加深了对太阳病条文的理解,谢谢老师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3 10:38
重新复习一下,嘿嘿
作者:
上三天
时间:
2014-12-3 11:32
看完了 讲都很好
作者:
506291653
时间:
2014-12-3 12:29
上三天 发表于 2014-12-3 11:32
: z: `( ^; V. [& ^* Y' X) t
看完了 讲都很好
1 i( @8 X. W; C ^- p0 w0 \1 @
又加深理解了
作者:
袁飞
时间:
2014-12-3 12:32
请问怎么理解恶寒是在表的病邪抵抗出现的症状?理解为机体的自然防御措施,促使人对寒邪进行逃避(比如加衣服),以免进一步被寒邪伤害是否可以?
作者:
普格仁
时间:
2014-12-3 20:53
作者:
qiyou6071
时间:
2014-12-3 21:11
作者:
金星淼
时间:
2014-12-4 04:09
【疮疡的化脓,是卫气抗争病邪的过程中造成的。卫气的运行是昼夜内外循环的运行,入阴出阳。当遇到病邪阻滞在身体,就会进行包围、清理。卫气积聚旺盛就要发热,热气有余即会热伤血脉肌肉出现痈脓和局部红、肿、发热、疼痛这些症状。不要误诊为太阳中风或者伤寒。】
学习感谢。
作者:
远黛如颦
时间:
2014-12-4 13:51
复习复习,加深理解!
作者:
水六六
时间:
2014-12-4 16:31
学习。。。。
" M9 B7 f) J4 x
感谢分享。。。
作者:
普格仁
时间:
2014-12-5 09:38
作者:
一帘幽梦
时间:
2014-12-20 16:16
学习了,感谢分享
作者:
hzyyf251
时间:
2015-10-21 21:35
表证的脉法说的很透了!谢谢分享。
作者:
郭小痴
时间:
2016-1-13 08:27
学习了
. A, R1 y( ?( O1 l7 F; e2 O! F8 o& C2 A4 S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3-21 20:49
ydlj阅读理解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7-3-30 16:27
发热是卫气足恶寒是邪气盛,太阳纲
+ n) Z( v; ?2 `6 D: }' M0 H
学习了
作者:
409409
时间:
2017-5-30 19:58
谢谢讲解,重温了一遍
作者:
LJF0225
时间:
2018-5-18 22:39
又加深对太阳病条文的理解,谢谢老师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5-25 21:27
拜读!
' B; c+ x) R* I7 O" M" m
作者:
LJF0225
时间:
2018-5-26 17:28
再学习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8-3 09:19
温故而知新,每读一遍皆有新悟
. v2 a6 ]- V# t4 E- T# h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