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致命访客】关于津液与卫气的一点学习心得(下篇) [打印本页]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8-8 17:15
标题: 【致命访客】关于津液与卫气的一点学习心得(下篇)
【致命访客】关于津液与卫气的一点学习心得(下篇)

此文内容提纲:
一、开门见山与堂主一语两文(见“上篇”)
二、“某某精微”与“兵力”(见“上篇”)
三、说所谓的“痰热”与“城管小贩论”
四、说“水饮郁热”,以五苓散证为例
五、说所谓的“湿热”与“饮证”的不同处
六、医经者说“津液是阴液”,经方者笑了

昱按:接上次没说完的,这次把它说完。
三、说所谓的“痰热”与“城管小贩论”

“痰热”是时方派的讲法,在经方理论里,后世的“痰湿水饮”皆属于“饮证”的范畴。

水饮,它可以郁而化热,也会参与水热互结,时方派把这个问题搞复杂了,诸如“痰热理论”、“湿热理论”、“水饮郁而化热理论”……肆意发挥,搞复杂了。

水饮是什么?顺着我的前文说,“离帅(卫)之津液,是为水饮”,更直白来说:

津液,是“有帅(卫)统领着的水加精微”,是有悍将带领着的纪律分明的部队;
水饮,则是失去了帅(卫)统领的水加精微(糟粕),乱成了一锅粥,甚至占山为王,当了草寇。

设想下,如果一个人的胸口有了一块痰(饮),他的卫气(这里是广义,代表所以津液)会有什么反应?

前文引用过堂主的“卫是气中血,代表人体一切津液,温养表里。在外像部队,防卫外邪侵入;在内如警察,保卫内部治安。”

我们就打这个比方,这个人胸口的这块痰(饮),就像一些小贩,大张旗鼓得在公路上摆起了摊,搞得汽车都没法开了,太嚣张了。城管(卫气津液)此时不出现,更待何时啊?

城管来了他要和小贩接触吧,这里就考验这个城管的素养与工作水平了,如果他能说会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没准就把小贩们劝走了,那胸口的这块痰就消饵于无形,很好。

但是大多数时候情况都没这么顺利的,一言不合,骂上了,动粗了,甚至械斗了,出现人员伤亡了,我们说“这块痰它化热了”。

水饮郁热也是如此,水饮本性是寒凉,如果它是孤立存在的,它不可能无故化热,之所以化热,那是它和津液卫气起冲突了,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巴掌拍不响”,小贩不跟城管碰面,能打得头破血流么?不能。

四、说“水饮郁热”,以五苓散证为例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宋386)

五苓散的条文不少,这里就挑这条浅谈几句,因为几天前(20140805)北京群程老师刚讲了一例太阴的上吐下泻,讲了霍乱阴阳鉴别。我刚拿刘师《金匮增补》翻了霍乱篇,有印象。

五苓散证,有水饮参与的,也有热。这个热,可以是太阳纲发热的残留余孽,可以是合并阳明热,也可以是水饮郁热。这里就说这个水饮郁热。

前文说过,一个巴掌拍不响,单纯水饮,它不会化热的,得有“城管”跟它打架才会化热,这里就是如此。有津液卫气和它起冲突了,它就化热。

那么看看病位,五苓散证,水饮所在的位置,应当还是算“里”的;若是表位的话那成了“溢饮”,成了大小青龙汤证。

前文说过,“津液在表为卫,在里为胃气”,那这个里位的水饮郁热,何尝不能说是水饮在与“胃气”起冲突?

说到这,咱们用六纲套一套,里实热,又在阳明病位,能不能说是“有阳明热?”

太阴和阳明,关系很密切的,太阴不就是“阳明中寒”嘛,这里“阳明”指病位而言了。

与理中汤证对比一下,同样有水饮,为什么理中汤证没这个“郁热”?津液卫气(胃气)不足了,城管负伤躺医院了,不能和小贩干架了,就这么简单。

这里引出了一个思考——阳明热,是什么?顾名思义,“阳明病位的热”这是一种说法,放到此文的大话题里面,谈谈津液卫气与这个阳明热之间的关系,其实聪明的大家应该已经可以想出眉目了吧?

五、说所谓的“湿热”与“饮证”的不同处

这个湿热,参考刘师书《伤寒补遗》里的阳明篇的几个相关方证,因为发此贴时我身在南阳,此书不在手边,只能浅谈下了。

阳明热,阳明病位的热,就是卫气津液这只部队在体内激烈作战嘛,不需要搞复杂化。

那么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激烈作战?

首先,它得有对手,有敌人,这个敌人可以是痰饮、瘀血、宿食,也可以是外邪(若是外邪,则必须此外邪已经入里,才是阳明病位的战场)。

其次,这个卫气津液的部队能够激烈作战,它的部队人员以及后勤必须够强啊,领军的将军必须够疯狂啊,狗头军师也已经丧心病狂了啊,不然如何打得这么疯?西医讲就是IgE啊,超敏反应啊,免疫系统调节失衡啊……

若是这个津液卫气的部队弱了,那就三阴病了,阳明热不会这么强了。

所以,愚以为,这个所谓的“湿热”,是以卫气津液的过激斗争为主的,津液本身是“有帅统领着的水加精微”,现在这个“帅”疯狂了,杀红眼了,但是它毕竟不是“没有帅”。

也就不是“没有帅统领的水加精微”,不是“水饮”,只是一群疯狂的杀红眼的部队,这就是差别。

这个第五部分我可能理解得有偏差之处,欢迎拍砖,权当是给大家启迪思路了。

六、医经者说“津液是阴液”,经方者笑了

从前文看到这里,我们不妨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津液,它的寒热属性是怎样的?”

或者换个问法——“卫气(这里是广义,代表了人体一切津液),它的寒热属性是怎么样的?”

医经者会毫不犹豫地说“津液是阴液”,时方派喜欢“滋阴”。

经方者时刻注重津液胃气,一部伤寒论,可以得个别称“津液大论”,但是经方者不会滋阴,经方者会的是补津液,会的是化水饮为津液。——参考十二剂之清滋、温渗。参考甘味药之甘滋、甘淡。

同修们,你们觉得其中哪个高明?

这次就说到这,再次感谢一品堂主老师指点。
作者: 听雪堂    时间: 2014-8-8 17:32
解得好!妙趣横生!
作者: 鲁钟广    时间: 2014-8-8 19:13
津液在外如部队,在内如警察,这句话我很喜欢
作者: 此岸,雪落满天    时间: 2014-8-8 22:24
后生可畏!
作者: 读有晴中    时间: 2014-8-13 11:13
谢谢,很好。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2014-8-13 23:12
经方之门,至简至易,汉传之门,人人可入,一门深入,期待更精彩!
作者: 桃子的木梳    时间: 2014-8-14 10:45
讲解的很贴近生活。辛苦了。
作者: 杨瑜    时间: 2014-8-14 10:50
学习了。多谢
作者: 张继东    时间: 2014-8-15 15:07
学习了,谢谢!
作者: 中医小学生    时间: 2015-5-23 07:22
学习了,多谢,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6-1-8 06:48
对卫气的功能解读,
甚是形象生动。
作者: 钱国芳abc    时间: 2016-1-9 15:41
比喻恰当,易懂。
作者: 人为什么活着    时间: 2016-9-17 18:41
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生活化,更进一步理解卫气营血,看完后的感觉是和谐,平衡,真是处处体现宇宙的运行规律
作者: xhy430    时间: 2016-9-20 11:24
学习了,谢谢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