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小建中汤归纳 [打印本页]

作者: 砸牛顿的苹果    时间: 2014-8-4 19:48
标题: 小建中汤归纳
本帖最后由 砸牛顿的苹果 于 2014-8-4 19:50 编辑

    小建中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切,三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条文见《汉传伤寒杂病论》110页、162页、188页、293页
271、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宋102
272、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宋100

辨黄疸寒热疟病脉证并治
22、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又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小建中汤。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宋本金匮)

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
11、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宋本金匮)





六纲:太阳阳明合病属阳明


症状:烦、心中悸,腹中痛,微汗出,鼻衄,多梦遗精,乏力,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口咽干燥,
       脉浮取缓而无力,沉取弦紧。


病机:津液受损亏虚,里热欲结成实,内里津亏失养,血脉痹阻。同时外带些许表症,内夹些许的水饮,水热上逆。


烦是里热。
悸,心慌不安,因为津血不养神。
脉浮取无力还偏迟缓,津液受损亏虚。沉取弦紧,这是病在里,沉脉主里,弦紧主痛。津亏热盛最容易导致热结血瘀。腹中急痛是血痹不畅通要结淤血。津液亏虚血也燥,不能润养机体。里面的肌肉不得润养会紧张里急疼痛。血脉瘀滞痹阻也会出现疼痛的。
衄,鼻子干燥容易出血。
梦失精,津血亏虚,血不藏神,神不安,要多梦。精也是津液的一种,津亏有热灼动就会不安而滑遗。
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一派津亏有热之象。



治疗:用桂枝汤,芍药加倍,再加饴胶。

    小建中汤,温中缓急养胃气,还解表去湿。寒热补泻都有。补中去实邪,缓急而不伤正。一般体弱的人,尤其是老人体虚内伤,必然伴随些许表证,正气不足。这个方内外双解,内外水湿去,津液足,胃气旺,燥热除。
    小建中汤中的芍药可是解决阳明里实血痹的,所以治腹痛最有效。
    芍药有小大黄之称,能去阳明里实不重的,针对腹痛腹急,内有瘀血,去里实瘀血也清热,还利水排湿。因此加大用量。
    桂枝,解表而降逆,专门治疗夹带表证的气逆心悸。
    生姜,解表降逆化水饮。
    炙甘草、大枣,养胃,养津液不足。

    由于津液伤的多,更用胶饴,甘滋大补津液。胶饴现在用蜂蜜代替,效果更好。
    蜂蜜,味甘平。《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呕家多有水饮过剩上冲。甘滋药大补津液,怕多了而助饮。
对于津亏厉害的、夹带点水热上逆微呕的,不必介意。
很多酒后呕吐,然后恶心、口干舌燥的,冲一杯蜂蜜水喝,马上就好。
要注意辨病机,不能用甘滋药的呕家,是指三阴虚寒水饮上逆的



学习小建中汤证,还要参考
津液伤的不重,欲结成实腹中时痛的桂枝加芍药汤。里实更重一点的桂枝加大黄汤,以及伤到阴血的炙甘草汤。





作者: 听雪堂    时间: 2014-8-6 00:24
归纳和比较使我们能从精微处、把握经方的使用。谢谢苹果砸死牛!
作者: sherry    时间: 2014-8-6 01:05
学习了,谢谢总结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4-8-6 05:45
归纳得不错,谢谢。
作者: ttekuo    时间: 2014-8-6 07:31
学习了
作者: ttekuo    时间: 2014-8-6 07:32
学习了
作者: 成家立业222    时间: 2014-8-6 18:18
谢谢分享 学习了
作者: 康医    时间: 2014-8-7 12:53
学习了!非常感谢!
作者: jiangmingyuexin    时间: 2014-8-7 16:44
不错,拜读了。小建中汤能治很多病。不离这几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作者: djcyj001    时间: 2016-5-17 20:41
学习了
作者: WEIWENZHU    时间: 2016-8-30 21:09

8月30日听徐朋吉老师在类方讲伤寒课程上归纳的小建中汤总结与上述太阳阳明合病属阳明有别:
小建中汤
    六纲:属少阳  
    五证:阳痞证(烦温多,凉滞少)
    常见症状:烦温证:心烦,心悸,腹中痛,虚劳里急,衄,梦失精,
                      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汗出。
              凉滞证:头身痛,鼻鸣干呕,微恶风寒,乏力,面体少色。

作者: WEIWENZHU    时间: 2016-8-30 21:13
《伤寒论类编补遗》第339页刘志杰老师亦曾讲小建中汤“是个太阳阳明合病,属阳明的情况。”求解
作者: WEIWENZHU    时间: 2016-8-30 21:31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2016-08-30_213109
作者: WEIWENZHU    时间: 2016-8-30 21:40
看了刘师的汉传理论框架,热多寒少阳痞,归入少阳,故属少阳,明白了!
作者: WEIWENZHU    时间: 2016-8-30 22:06
刘云舟老师已释疑:用伤寒论原书框架理论是属阳明没错误,但用汉传理论严格规范是属少阳。这是伤寒论的模糊之处,同时也是汉传对经方理论的一次规范性整理。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5-30 10:03
学习!

作者: LJF0225    时间: 2018-6-3 17:26

学习了,谢谢总结
作者: 风儿吹吹    时间: 2018-6-6 16:28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