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4.06.23 渝—梁晓光 主:失眠医案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小医    时间: 2014-6-22 22:52
标题: 2014.06.23 渝—梁晓光 主:失眠医案
主讲时间:2014.06.231 t. t# C( j+ ~
主讲老师:渝—梁晓光0 t9 I) f0 d- s6 q( S  t
主讲内容:失眠医案6 s, Y) B; A( _8 {7 k4 o
今天和大家学习个病案。: E3 |* A0 S! S* h6 R, J" E! @
主诉:失眠一周。一周前因长时间劳累后出现心动过速,胸闷呼吸困难,入院查心脏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后缓解,后因输液出现过敏反应,入监护室治疗一日好转出院。$ ~% a  F: i0 ]& ]
刻诊:失眠,眠浅易醒,甚者整夜不眠,头昏心悸胸闷短气,易紧张,反应较前稍迟钝,前几日口干饮不解渴,饮温,现好转,饮水稍多,晚饭后稍欲呕,不怕冷不发热,手足温,汗出正常,二便可,不起夜。本次月经量较前少,不痛,色可。白带正常。右脉浮弦滑左寸沉弱关尺弦细   舌红苔薄
5 f. q7 b6 {# y5 V$ K( x) v+ D女性 29岁  体型略胖,面色因化妆不确切,但化妆后也不甚红润
* S+ X# H0 Y; Q/ i% m9 m: ~7 T
: L0 y/ X6 E$ T1 o5 `" d这个病案主要是和大家探讨下一些具体的病机。我谈谈自己的辨证思路.
8 u4 \4 g. e! p; F  L2 N* n这个病病人就诊时自我感觉很不舒服,但经方上方证还是比较明显。我们先从发病原因开始分析。; z( E7 v. B# Z2 [
平素劳累后时有胸闷短气,近一两月劳累甚症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急诊入院检查未见异常。这个劳累的诱因,首先多伤及津液胃气。所以常人过劳后出现轻微的短气乏力都很正常。而劳累后出现明显的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就不仅仅只是伤了津液胃气的问题,肯定还有其他原因。
, ?; n  W. Q. f, \; {$ F伤寒论剂金匮中痰饮咳逆上气偏中关于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饮证基本上是占了绝大部分。一个是饮逆会,一个气逆会。当饮甚为水时也会# C* e+ a  C: y# |" p8 n& S, u
苓桂剂饮逆,桂枝甘草、桂枝加桂剂气逆,十枣类饮太甚为水逆。
' w; @: z- |* K当然还有偏于阳明热性的饮逆。这里只是简单列举,为下一步分析病机做准备, o5 u/ ?9 K! E5 s; C% R6 \" t& t
所以看到病人的一系列主症时,首先要想到饮。' y: J8 Z' [9 n( y0 C
接下来看她的治疗过程,入院输液,输液中途过敏反应甚,入重症监护室治疗,持续输液一天。出院时呼吸困难不明显,但头昏心悸胸闷短气很明显,而夜间失眠。只能说,输水太多,已经人为注水,所以饮证的几个症状没有缓解。
. @8 r) R+ `. Z) q, R, |. u四饮细分,此病在症状上没有四肢水肿的溢饮,没有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的悬饮,没有水走肠间,沥沥有声的痰饮。而是轻症的支饮,饮停心下。重者则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如果这个病人治疗不当,年纪大了,心脏功能明显出现损伤而心衰,必然会出现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 q1 ^9 l+ s9 L  ?; V1 J2 y水饮这个东西说起来停容易,但到底在身体里面是怎样的存在,又是如何对身体造成具体直观病理上的影响,其实都很懵。
1 i2 v9 V3 [+ f8 o这个一方面要多临床见多了多总结,另一方面需要自己体会水饮在自己身体内的变化,身体不好时自己体内的水饮怎么个变化致病,身体好时,自己体内的水饮又是怎么个变化。这样才能对这个中医第一大证的认识更透彻) b5 q6 v9 [  _% O; E
- M! l; p% |6 x9 j4 h* z( R
前几日口干饮不解渴,饮温,现好转,饮水稍多,晚饭后稍欲呕。提示水饮不化津液,还饮温,没有明显的阳明热,晚饭后稍呕,饮甚,胃气不足食后难以运化。不怕冷不发热,手足温。目前没有明显的寒热表现。  j7 W$ n5 {. ^6 O
汗出正常,二便可,不起夜。水饮还没有明显影响到体表和下焦。8 e8 H  q% w8 z5 U8 N( x3 ~: e; v
失眠,易紧张,反应较前稍迟钝,都是水饮的缘故,水饮上逆扰乱神志。8 z% P3 f+ V2 p2 \0 |
十字五行图画出来,精神层次方面:精神魂魄四象,神在最上面,饮逆上冲就会有所影响。
! [0 K" E" x2 Z) v: h" B; e师父阐释的十字五行图,物质和精神都在里面,中医经方的病机从此处,一切法则也从此出。% d. c  ^3 U$ Q. c$ U: w7 O
把这个病的病机用十字五行图对应的位置描绘出来,如果懂得药物在十字五行图中对应的位置,再回首看六纲的方证,会是什么状态。5 v  e7 w0 o7 u$ @
六纲方证是二者几近完美的纽带。所以首先要学好它,后面才能升华。不能对六纲掌握不好乱学五证,也不能执迷在六纲方证中不知何去何从。3 O- [4 i( D. G9 w# p* |& _
这个五行图,宗教都可以在里面阐释,因为它是自然法则,一切都跑不脱,所以师父也说,学这个要有慧根。7 r0 a8 n( K% ~9 _
右脉浮弦滑,左寸沉弱关尺弦细。饮盛津血不足,上焦津液阳气不足,不能制下的脉象。$ g: R! h6 K1 i5 y  M
左寸不足,临床上观察很多病人有失眠眠差的情况,也有睡眠很晚的情况。睡眠和神志有关,在上。
/ b) K" m9 Z/ a* g& S7 J" G这个病人的舌象,并不像水饮舌。有些饮证是不一定会舌淡红舌红苔腻的,还是要四诊和病史治疗经过结合判断。& E0 Q/ W4 w6 A* f# O; m
辨证:饮证(支饮)  太阴病/ x. T8 V" x. Z* d  s
方证:苓桂术甘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 w% Q) q: B- G8 H. U药症:陈皮* x2 n. ^/ @( ^9 ~* h& Y

: U" g# ~" S' n7 t% ]: G( C6 l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 [8 Q" i$ N- t1 U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 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7 D$ w; T  W" `0 k- \* K+ O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 R% }% S) r' s) D" o
比较明显的方证。8 @: V. W, t4 y) Q$ d! U
加陈皮辛散,配合其他药破中上焦的饮滞。" E" G  L: r: f4 M
5 g. c  X$ J& f% C- h. A
茯苓60  桂枝45  白术30  炙甘草30  生半夏50  生姜80  陈皮801 I1 e5 D4 d* ^" @1 N' [+ j
   四副水煎服  
$ p9 v- ^6 S9 w: s% D
; J: A$ @1 E' R$ h) u2 E病人之前吃了几副黄芪党参当归之类的补血补气方子,效果不明显。问我这个病是怎么原因,也就按照刚才的思路给她解释,给她讲膈肌周围以下及的位置被大量的水气积聚不散,堵在这里往上冲胸,又影响神志正常的收敛,出现这些情况。0 `; T+ L5 q8 Z8 x" r2 V8 K' ^( e
我们常听病人说短气,不管是虚劳证也好,都是有水饮参与的。只不过有治疗时有侧重。
8 Y6 X* W$ X! ~9 ]' u( W! I1 z* Q
8 F# E& J; s4 v: z正常吸气时,因为肺部的隆起膈肌是要下降的,水饮本来就是存在细胞、组织间隙过多而没有代谢掉的液体,过多了是不利于营卫的交换是要影响局部细胞功能的。饮停在膈肌心下的位置,多了要影响吸气的,所以有些饮证重的人深吸气有些困难或者不适。9 @0 X1 ~/ m- J% s$ ~, T
所以要说: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 ]( c. ]$ k# A+ Z2 @0 y6 Z
( r, N% Q( V0 ~吃药后腹部腰发出痒疹,一颗一颗的。胸闷好转,胸口有气泡破了的感觉,服药后有咽喉食道凉爽感。偶有紧张。睡眠已好转,只是黎明前会醒,之后半睡眠。饮水正常。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头昏心悸胸闷短气明显减轻啦。继服四剂。
8 n4 V2 r0 D) c) B# y; L3 i诸症消失,出现个新情况,近几日无明显原因每夜噩梦,闭眼恶相纷飞,恐惧。呃逆失气较多。: |8 M' @% R# s& y
双脉已弦缓,此次就诊时看面色略暗,考虑本身寒像体现出来了,上焦阳气不足,不正常的做这些噩梦和夜间闭眼恶相,方中去陈皮,加附子和龙骨。
2 Z- [% b+ k) b现在等着下次反馈。! j7 p) U6 h6 R" D3 ^1 G- C( y# |
/ M2 h; a0 H# L5 a7 z
一个很简单的病案啰嗦讲这么多,无非是尽量把病机阐述得更清楚透彻些。
- h* d% ^' k# c6 |" L讲完了,今天到这里。
( Y) w6 Y6 `' ^# k
作者: 易邪    时间: 2014-6-23 10:51
学习了,非常精彩!
' m5 R) {! Q. Q' l- U* h: F  [有个疑问:该案用吴茱萸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不知会不会有明显效果呢?
作者: 致用    时间: 2014-6-23 13:31
师兄分析的很详尽,学习了!
作者: 经者方也    时间: 2014-6-23 15:28
谢谢分享
作者: 安之若素    时间: 2014-6-23 16:15
谢谢师兄,辛苦了,讲的太精彩了。
作者: 无所执着    时间: 2014-6-23 16:19
晓光师兄理论功底扎实,辨证能力强。赞叹。
作者: 无所执着    时间: 2014-6-23 16:25
易邪 发表于 2014-6-23 10:51+ M! }  l4 j6 ?4 K5 G( R
学习了,非常精彩!
; H" P! y6 e0 T& ~8 V有个疑问:该案用吴茱萸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不知会不会有明显效果呢?
, G, p) x# {& }
【吴茱萸】苦辛,大热。《神农本草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6 D" I+ A# O% f
  
4 e( P! S8 b, X  吴茱萸是个大热的药,里寒不盛,不用吴茱萸。
$ l) P+ S; ~1 D( D# ^. x( ?5 C3 U6 ?5 m# n' }2 V
“前几日口干饮不解渴,饮温,现好转,饮水稍多,晚饭后稍欲呕。提示水饮不化津液,还饮温,没有明显的阳明热,晚饭后稍呕,饮甚,胃气不足食后难以运化。不怕冷不发热,手足温。目前没有明显的寒热表现。”
4 l# h, t* e/ f  I8 q; X7 U
  G4 @5 Z# Y% ~, e8 r+ i& @) _老师在分析的时候已经说了,没有明显的寒热表现。
/ Q) y6 ~- x/ `- l1 V9 J5 k
作者: 读有晴中    时间: 2014-6-23 17:49
请教:上焦阳气不足,不正常的做这些噩梦和夜间闭眼恶相。3 B. L. _+ {) o, i) F
有些临终前的病人,会出现幻觉,可以看到鬼。是极度阳气不足了。所以类推,做恶梦和夜间闭眼恶相,也是因为上焦阳气不足。如果做好梦或者无梦,说明阳气充盛吧?
作者: 中医小道    时间: 2014-6-23 18:29
谢谢讲解,学习了.
作者: 易邪    时间: 2014-6-23 19:57
无所执着 发表于 2014-6-23 16:25
, x+ I5 X$ r6 u: ?) u# C7 W, C' o【吴茱萸】苦辛,大热。《神农本草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 F: @1 y1 N; i; X1 i' X9 Q  - Z5 z; |! D( ~* {  E
   ...

+ _2 B4 O8 q5 R7 _- Q. `8 |' ?谢谢解答。我辩证不准,继续啃书。
作者: 连心居士    时间: 2014-6-23 20:30
学习了。老师分析的很好,期待后续!
作者: 福气喽    时间: 2014-6-23 21:05
学习了,感谢老师分享医案
作者: 渝-万胡德琼    时间: 2014-6-24 18:56
学习中,谢谢老师的讲解。
作者: 金星淼    时间: 2014-6-24 19:58
很好的讲课方式。学习。
作者: hyh-hx    时间: 2014-6-24 23:57
多谢,讲解!!!
作者: 听雪堂    时间: 2014-6-25 06:22
谢谢!学习病案,深入学习水饮治的原理。
作者: 张继东    时间: 2014-6-25 16:21
谢谢,不错的讲解!
作者: 无霜    时间: 2014-6-25 19:02
受益匪浅~~~~~
作者: 听雪堂    时间: 2014-6-26 09:13
谢谢分享,梁师兄讲的非常全面,为我们后学开启了思路。授人与渔!感恩!
作者: arshz    时间: 2014-6-26 23:41
学习了,谢谢
作者: 静儿91619    时间: 2014-6-28 09:46
感谢分享,非常精彩,十字五行图是神马?
作者: 郑兆维    时间: 2014-6-30 08:08
这个医案真精彩,水饮真厉害,怪不得有人说人体问题大部分在治水谢谢晓光老师。
作者: 听雪堂    时间: 2014-11-8 07:10
学习分析
作者: kkchang007    时间: 2018-10-12 08:46
谢谢
作者: wangrongjian    时间: 2018-11-25 13:37
酸枣仁汤合泽泻白术散应当效佳否,舌红有热渴饮热水太阴虚寒五证饮烦六纲属少阳不知可否! A7 l: M4 V. e5 k% w) x

作者: 中医学子    时间: 2018-11-27 19:12
学习学习,真好。我想的苓桂术甘汤加黄芪伤多方,加干姜。差远了,学习学习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12-26 07:16
wangrongjian 发表于 2018-11-25 13:37
# u( Q6 r" Z) q7 B5 _酸枣仁汤合泽泻白术散应当效佳否,舌红有热渴饮热水太阴虚寒五证饮烦六纲属少阳不知可否

4 @: u% _& J# g. P( C) R酸枣仁汤就很合适,此案我也有不同看法,舌质红,明显的津亏有热,为什么不考虑呢?/ D9 ?6 J9 h: K* O) t6 X4 e- j
学兄的泽泻白术散出自哪里?
作者: 中医学子    时间: 2018-12-27 11:18
重看病案,发觉梁老师的思维是正确的,辨证是对的,处方是合理的。虽有千般路,不识一正径。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6-22 23:43
再次学习,谢谢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