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4.03.21 蒙-包头-高海荣 讲:久年顽固头痛案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小医
时间:
2014-3-21 21:49
标题:
2014.03.21 蒙-包头-高海荣 讲:久年顽固头痛案
主讲时间:2014.03.21
$ C/ J4 x" v3 n" }* A9 w
主讲老师:蒙-包头-高海荣
! Q+ j( {! W, I, r1 V6 \* f* J
主讲内容:久年顽固头痛案
4 \4 `# V( n d! _8 y4 I
杨某,男,43岁,鄂尔多斯人。
^5 ]2 O) g2 t5 }' {, g" s" h, ^
初诊:2014年2月10日。
x; g& L+ Z: m; m
简要病史:顽固头痛,或偏侧或满头,时缓时剧烈,痛时伴随恶心,心下悸动。多年经中西医治疗乏效来诊。
6 O N# P/ v' a! u$ j/ c7 i5 G
刻诊:近日持续头痛不减,伴头晕、恶心、心下悸动感,腰背酸困,身怕冷喜暖,手稍凉,腿足忽冷忽热,耳鸣痒,目干涩。胃时满胀纳差,眠差梦多易惊。夜有盗汗。口干多饮,小便频或不利。大便时溏秘。观患者面暗无华,自述总感疲乏困倦,精神轻度抑郁。舌暗稍胖苔中后腻,双脉细弦紧。
, b9 P7 u1 O V
面对患者,我们首先要做到对患者整体阴阳的辨别,然后细分六纲,进而了解患者卫气营血状态,把握疾病的真实病机。
( V. o- c1 E& Z. E! \& P
这个患者,从表里症状表现我们应该能容易判定其虚寒之象,首先定性为阴证无疑。
4 V% b, m! `5 g4 i( P
具体太阴 少阴 厥阴,我们再通过症状,表里定位,寒热定性,虚实定态。
+ G4 U R' d" _( n2 ]
痛则不通,因寒因热因虚因实,都可以见到。汉传经方讲,滞本寒也,对滞证病机有很高度的概括。
) g/ o. _4 \4 q3 T! C6 F+ a
我们来细分析这个患者基本六纲和病机。
0 G* {, w4 {# a; e9 x+ b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本质是在表的虚寒不足,营卫亏虚,阳气乏用。或逆冷,或疼痛,或肌表关节为病,可成滞成饮成燥等等。疲倦困顿,神识衰萎,失眠欲寐。阳气乏用。
/ d/ h; ]* D3 K9 Z3 f
头痛,或缓或剧,腰背酸困,身怕冷细暖,手冷,目干,耳鸣痒,眠差,口干多饮,面暗无华,疲乏困倦,轻度抑郁,脉细弦紧——这些可以提示在少阴表的营卫虚寒不足不用不养需救的状态。少阴表虚寒滞。
) x8 `) l; Z7 C
头痛,伴随恶心,头晕,心下悸动易惊,胃脘胀满,耳鸣,眠差,纳差,腰背酸困,困倦抑郁,面无华,脉细弦紧——这些不是太阴里虚寒的各种饮证表现以及涉及外证的足够辩证吗?
) P, I% T5 Z8 e2 t6 o) n
虚寒病久,营血损伤,少阴太阴在一些症状上是相重合关联的。
$ n6 _5 ]! q* i5 @0 Z9 W3 r
整体辩证,一派表里虚寒,虽有些许热症(腿足忽冷热),因里寒久寒重外逼所致,不属于明显寒热错杂的厥阴病机。盗汗也是,营卫难和。虽口干渴饮,但小便频数,虚则自救,非阳明之热。
+ f+ V" t7 _- e2 b3 d! O+ F0 X# w
初诊辩证:少阴太阴合病,表里虚寒,滞饮痞,
+ Q2 v K- t9 }6 |6 b' E. O. f
处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一两十克计)加茯苓80半夏40
/ p$ @3 m3 F; }
10剂,一剂分三服。
/ H3 j& M, ^: Z, W3 I5 [9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是少阴太阴合病表里虚寒滞证的主要方剂,温养温通在表的营血虚寒兼去饮滞,又温化降逆在里的陈寒水饮。
9 z: z6 _$ W7 N, H* U7 A" ~
半夏 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 h% a- Y4 C- h$ U+ t; T
茯苓 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4 L9 i- w! j% A* C9 w# f
温习苓桂枣甘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吴茱萸汤等可以理解在这个患者上的病机辩证思路。这个患者病位偏表,表里虚寒而少阴太阴并重,不是真武汤温化渗利所对应。
6 J& d7 i0 N6 I- [* m
2014年3月1日,二诊。药服完停药已两天,头痛已大减,时有发作较轻微,背痛、小便频、耳鸣、多饮、怕冷、盗汗、失眠等已愈。白天活动易汗出,稍有疲乏,纳食时好时不佳,头痛时仍有头晕恶心、心下悸,胁下胀满感,腰腿酸痛减仍感不适。晨起口苦,小便黄。昨日因汗出受凉感冒,微发热头痛恶心,忽冷热。舌暗红苔薄白腻浮黄,脉细弦。
$ A# ~" o' y$ _1 D3 G
二诊如何处方?
' S4 c9 S7 N l/ l9 [9 j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吴茱萸茯苓10剂。
6 g; D( w7 o# u! o6 A: ^
二诊,寒饮渐化,津血始生,诸多虚寒饮证消失或减轻,阳气渐复。
! i( @" F/ }" A% b
但表里、胃气仍在“血弱气尽”阶段,又逢汗出受寒外感,病有由阴出阳,借外感病解之机。
: z- `8 s5 w2 R- A2 t
汗出营卫不和,纳食不佳,恶心口苦、小便黄,头痛,腰腿酸困,发热忽寒热
4 r/ d+ e* \7 V" g, S4 y& V( z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
i, P1 m% ]: B; \3 i
少阴太阴虚寒得温化,病有从阳可解之机了。仍加吴茱萸茯苓,因太阴陈寒水饮不彻尚需继续巩固对治。
) l1 Q: w$ V4 c0 m3 x
/ q4 f5 B- {, h# d! D5 {/ t) P$ `
前日整理此案,电话询问患者病情,除了腰仍有些酸困外,诸症基本平复,精神好,头痛一直未再发。
% D& M% ]5 l9 X; X
就讲这些,有不妥,同门同修多指正!
作者:
中医启航
时间:
2014-3-22 14:32
再次学习,真好。
3 I. I! S7 a1 R @8 |9 @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4-3-23 06:26
学习了, 谢谢。
作者:
东坡居士
时间:
2014-3-23 10:28
感谢整理!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4-3-23 22:32
学习了, 谢谢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4-3-24 05:54
讲得很好, 学习了, 谢谢。
作者:
苏尧尧
时间:
2014-3-26 20:58
老师讲的很好,谢谢老师分享
作者:
psping2008
时间:
2014-3-26 22:35
痛则不通,因寒因热因虚因实,都可以见到。
作者:
平常
时间:
2014-3-27 09:41
感谢分享!!
作者:
白云人家有白云
时间:
2014-5-17 02:17
学习了,谢谢
作者:
hyh-hx
时间:
2014-6-26 21:49
学习,收获良多!
作者:
金星淼
时间:
2014-7-2 04:29
好医案。清楚明白。
作者:
鲁钟广
时间:
2014-9-4 09:22
讲的太棒了
作者:
三叶
时间:
2018-10-9 23:30
好医案!讲得有理有据,清楚明白,谢谢分享!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6-29 16:40
如此好案,怎能不赞叹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7-1 18:12
细致入微,赞叹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