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4.01.14 冀-唐-半隐居士 讲痞证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小医    时间: 2014-1-15 20:33
标题: 2014.01.14 冀-唐-半隐居士 讲痞证
主讲时间:2014.01.14
% j1 i% \4 T) b0 C主讲老师:冀-唐-半隐居士
: u) a8 X$ f3 y  W* @主讲内容:痞证
0 U& u, h  C+ J- M  i5 \* w6 \今天跟大家聊聊痞证。) _2 v8 ?3 y0 t9 [. V# J% E4 F1 |
痞证,是五证病机之一。并且是个很特殊的病机。说他特殊,是因为在五证病机这个十字架图形中,他是最中央的位置,他包含了其他四个病机。
3 k  B+ V# W% Y& T! G% v) n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多见于少阳,厥阴。是本寒热也。
6 c2 L5 |! x1 [- k% Y! [9 Z* ]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实热互结,以少阳和厥阴病多见。9 d/ G  b6 I( ?5 C
那么,痞证是如何形成的呢?
0 y& e! b: ~, t3 f9 {: O# e9 q36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Z6 Z! T2 l/ Y. Q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三阳表证,不该攻下,结果误下了。
+ D9 |- s# s2 [* J  D, ?伤了津液,导致外邪内陷。因为津液的抗病能力依然比较旺盛,上焦出现了大实大热的结胸证。我们可以把他观想为上焦的阳明腑实证。: K5 Y# r4 @' M! G  \1 ~, {$ I6 k
阳明腑实证承气汤类方主之,结胸证陷胸汤类主之。4 D: ]; d5 A/ ]
三阴表证,不该泻下,结果误下了。三阴病人,本身就有虚寒水饮存在,津液本来就不足。这一泻下,坏了,雪上加霜。津液更加受损,病邪从表位内陷入里。, G/ i7 {: Q! W1 N
这么说可能不太好理解,用敌我战争打个比方。
* _) r# R% r7 P我军一方兵力不足了,受到外敌入侵,伤亡惨重,退守到了里部。这次情况和上面不太一样了。( e+ {6 i7 u2 d* _. v$ {. Y
津液不足,加上与寒饮互结。所以不会出现大实大热。只是胀满而已,就算是胀满。也不会硬痛拒按。这恰恰是津液战斗力不强的表现。
- T- o. |& O  y! k3 f" g结胸证,虽然经过泻下,伤了津液,人家战斗力还在啊!虽然战场到了阳明病位。入里了,但是津液还是能奋起反抗的。战斗呈白热化状态。真刀真枪,玩了命了。$ s0 y+ S4 c) ?( G
而痞证呢?津液力量不行了。怎么办呢?津液是最忠诚的战士。( v; _0 M( k$ R, B
为了我们的这个身体,哪怕有一点办法,他也不会放弃,我没有拼命的本钱了,但是不能便宜了你,他和水饮纠缠在一起,呈胶着状态。也像一个抗洪坝。没办法了。我不能排邪外出了,当不了大禹,就当大禹的爸爸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7 ]% f+ {5 I; f* o- T津液虽然阻挡了水饮的进一步上逆,但本身也被水饮寒气所阻隔,下焦由真阳蒸腾而成的“清气”,以及中焦运化的水谷精微,都不能顺利上奉给上焦,上焦得不到这些物质的滋润,形成了郁热。上焦也不能顺利输布津液,下焦得不到津液的充分温煦和滋养。坏啦。我们的人体成了下午五点三十分以后的市中心交通岗。堵上了。; m! L1 E$ o% S8 V
上面有郁热,下面有寒饮,上热下寒。用“水深火热”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了。/ R- U! M6 E* y- ]! {( M
以上说的是典型的痞证的病机。
" ~8 w; E1 g8 b6 r/ ]4 N0 P当然痞证还有个概念问题。7 L& J+ Y& n% M$ e. d& S! {" [/ M
我们说狭义的“痞”。就是以心下痞硬为主要症状的,半夏泻心汤为代表方。; C& W7 I2 a+ |$ g! P9 Y/ E5 A. l
还有广义的概念。“胁下素有痞”、胸中痞、痞结,这个“痞”指的是器官的郁结不通。乃至形成痞块,肿瘤。即使是狭义的痞,除了寒热错杂的典型的半夏泻心汤证之外,还有气痞,水痞的概念。  w+ M$ O7 u. P) r
我们先来聊聊半夏泻心汤。
2 H! y) \8 U  ]' i: g, C# L痞证的代表方剂是半夏泻心汤。/ I+ p. F! u5 X% N
这个方子很不得了。为什么说他不得了?. E  |0 f2 A) O4 g8 j
因为他临床的用处实在是太广了。而且在所有方剂里,地位特殊。有首歌,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半夏泻心汤就是北斗。所有的星星都围着他转。
, ^+ [# T! N$ O, e; o3 u: z他临床的用处实在是太广了。所有的方剂,或寒或热,或表或里。都以这个方子为立极点。
2 y; p6 {  `  O' a半夏 味辛,甘淡,温。
" C0 i( Z. e5 |2 Y" K2 S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 E5 C( L# s3 @黄芩 味苦,平。  _$ l9 M# u4 T# \! v1 t' H
主治: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 Y$ Z' m  b/ J黄连 味苦,寒。; i' T( Y8 X$ |# t
主治:主热气目痛,眥伤泣出,明目;肠澼,腹下利;妇人阴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2 S* C8 ~& P$ B) F& J0 @* \
干姜 味辛,温。3 R: \! @) i5 {7 E. b
主治:主胸满;欬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
* W! O0 ~6 \( C& K9 J: z人参(生晒参)味甘,微寒。6 P3 ]3 K; M3 z1 S4 d
主治: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1 c% N8 W3 y6 S6 w7 f& q  R' p
炙甘草 味甘,平。5 q; [2 f! x+ L8 N
主治: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x- L/ r# n& Z
大枣 味甘,平。
, h4 }2 S2 T- c% c' d8 W9 v9 l主治: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 |- L- i  N: r. Y) W9 @这个方子,能治疗的病简直太多了。书上列举的只是其中几个。顽固性口腔溃疡,口臭,慢性结肠炎。其实远不止这些。胆囊炎、慢性胰腺炎、心脏疾病、男科病、妇科病等等等 。% m$ h/ o9 [: \/ Y! M7 j7 }4 D
但是你别拿我的话去对号入座,这小子说了,半夏泻心汤能治心脏病,遇见心脏病就用。那就不一定灵了,前提是病机要对。为的是让初学者明白。根据不同的症状,又可以加减不同的药证,生姜泻心汤从这来的,甘草泻心汤从这来的,小柴胡汤从这来的,黄连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等等。《金匮翼增补师承课堂实录》收录一系列的这一类方子。4 v- j6 c0 A' t' ^) b$ b
380“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宋版157条)
5 H' `; p& U7 N  G我们看看这个方子
) P& X' u' [/ F4 T# U因为出现了“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所以减少了干姜的量,而加用生姜四两,因为生姜降逆的效果比干姜更好,加上干姜一两,温化太阴水饮而止泻。
$ R; ?6 @! b0 R# \7 R; \- _8 z+ t“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而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B1 Y+ c. V! Q8 W9 u
这个方子与半夏泻心汤的区别是,去人参并且甘草加量。炙甘草,大量用补津液亏虚,养胃气而缓急。缓什么急呢?其人下利,日数十行,一天拉数十次,急不急?很危急啊!加大甘草的量,补养津液。去掉性偏寒的人参,怕影响了温化效果。有的版本没有去人参。寒饮还不是太厉害,口渴明显的可以不去。寒饮重的干姜可以加量6 M0 E, |: R3 T0 Z$ c0 _
这个方子还能治疗狐惑病。
, v& C; H! w! s; _- U+ s, W“狐惑之病,并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白,乍黑,其毒蚀于上者则声嘎,其毒蚀于下者,咽干。蚀于上部,甘草泻心汤主之。# o+ f/ m; d, \
什么是狐惑?' f. G$ `- m* J8 Q$ [9 ^( M
名字听起来很神秘。狐疑不定的意思。病情多变,变化不定,难以捉摸。狐惑的那个上下焦的溃疡。书上说:蚀于上者,甘草泻心汤主之。实际上这句话不全对。或者说他省略了。蚀于下者,他也管。光治上不治下,就失去了泻心汤的意义了,半夏泻心汤也是一样。毕竟就差一两甘草而已。
, T; B6 X7 C  \( Y8 @% H3 I' i% {王大伟师兄就治疗过一位病人:胃炎。用的半夏泻心汤。吃了一些日子后,病人告诉他,胃病好了很多。而且早泄好了。(应该收他双份钱)% M. O; ~# Q% L# Q0 g
382,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舒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 G, X* e1 d# \# p9 v* [这个方子偏于阳明里实水饮少一些,会有一系列的阳明偏里实证。旋复花散水饮结聚,赭石降逆而通下,可以解决阳明的偏里实证。这个方子,算是痞证里的调胃承气汤吧.治疗痞证兼有阳明实证胃不和。; w; {9 S9 d9 q1 h7 J0 C
接下来讲到一个概念:“气痞”。+ d, U0 [, k8 L- G
脉浮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濡,但气痞耳。' O" J8 g+ `6 A. }! l
脉浮紧,太阳伤寒的脉,该解表,误下了,造成心下痞闷。按之自濡。濡,软的意思。典型的痞证,会痞硬的。所以,他这个只是气痞。是热盛津亏的气化不利造成的。都叫泻心汤,病机差很远。他这个热要比半夏泻心汤证厉害。但还没有结实。进一步的话就是小陷胸汤证。再进一步就是大陷胸汤证,这个中间阶段,用的药也是个折中的办法,既有黄芩黄连,又有大黄。并且用麻沸汤渍之。啥意思呢?说白了,开水泡,就像沏茶,但取其味。为什么呢?药物久煎入下焦消有形之积,比如承气汤类。这个呢?为的是入上焦破无形之聚。说明还没有结实,结实了,就不会这么用了。
4 a+ r/ {* y0 d# `386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O, w8 v9 T9 v# x" Q: m# P
简单点说,上面的方证,加上少阴中风的表证。他没有啰啰嗦嗦的合方,更没有分步骤,按照先解表后治里的套路来,而是不分表里先后,采用了同治的办法。就加了一味药:附子。简单明了,准确有效。1 a# o2 w% ?' ^% A7 H
387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 e% a' Y( v0 c$ d心下痞硬,下利不止。应该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一类的方证,真用了这一类的药,管用了。下利停了,心下痞硬还在。这时候又碰上一位大夫,水平差点,优点是胆子大,说这是结胸了,用泻药攻下。坏了,这回下利止不住了。赶紧用理中汤吧。用理中汤都不好使了。而且痞证还加重了。再拉下去,要脱阳了。下焦不固了,这个时候,要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固正气破邪气。下利止住了,而且能够对治心下痞硬。赤石脂禹余粮汤什么组成?就这两味药,下利止住了。这时候发现心下痞闷还有,没见效,这时候怎么办?9 G4 x$ l$ l* r9 P( L
条文中说,要利小便,用“五苓散”。  j8 R6 [. h, \- [# X
这就又引出一个概念“水痞”。388本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躁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这个水痞不同于半夏泻心汤那个水热势均力敌的形势,也不是大黄黄连泻心汤泻心汤的那个热占上风的情况,这个水饮更占有主导地位,水饮盛,上逆结于心下,上面的那个郁热会让人烦躁,9 z# W1 k( W; [/ x3 b# P, W
津液不化要口渴。小便不利。大便会溏,不成形的,要用对治水饮的的方剂。/ R) k6 N+ T4 I3 j
他这里用了五苓散。其实根据临床表现五苓散、苓桂枝甘汤、桂枝人参汤、真武汤、肾着汤、都可能用到。& c7 q9 Y! K( E. u
不要一见到心下痞就是个半夏泻心汤。脑子里不能被概念化。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就连前边所讲的痞证的成因。也只是举例说明,不要把事情看死。你总不能说是有痞证的都吃过泻药吧!今天粗略的讲了一下痞证,其实都是恩师书里的内容。( _' _* s0 o4 O4 Y, M
11月份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汉传第三期临床论坛,张少林师兄专门讲过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上的应用,讲得很细致,很实用,也很透彻,我就是看到你们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论坛qq号码才有幸加入的,更详细的内容,你们有机会听他讲吧。  s1 j: i3 [) t9 t8 a' Y; d
没了!(谢谢!)
作者: jiangmingyuexin    时间: 2014-1-17 18:35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6 I, B! U3 q8 e! z; @7 ]
金疮尰——“尰”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作者: 张小医    时间: 2014-1-17 19:39
金疮尰——“尰”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I9 H+ L3 Q4 E2 p
“尰”字怎么读?ZHONG  j即肿意。
作者: psping2008    时间: 2014-1-17 20:48
学习了,谢谢整理,谢谢建鹏老师的精彩讲课!
作者: sherry    时间: 2014-1-17 21:08
学习了 谢谢
作者: 经方至尊    时间: 2014-1-18 12:37

作者: 学易    时间: 2014-1-21 10:46
谢谢整理,学习了。
作者: sunflower    时间: 2014-1-21 18:23
感谢整理。
作者: 宿城升平    时间: 2014-1-22 12:08
谢谢整理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4-1-22 22:02
学习了
作者: k41109    时间: 2014-1-26 22:14
謝謝整理- G  e8 w8 Q/ W' l' G9 V# u0 R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4-3-5 06:36
领教了, 谢谢。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4-3-18 06:39
又读一遍, 再次受益。把握痞证实不容易。
作者: 学生    时间: 2014-3-24 09:12
学习了!!
作者: 易邪    时间: 2014-4-2 09:50
谢谢。
作者: hillning    时间: 2014-5-7 09:45
学习了,先收藏
作者: 易邪    时间: 2014-5-17 16:57
谢谢老师
作者: 读有晴中    时间: 2014-6-30 11:37
多谢老师
作者: 读有晴中    时间: 2014-6-30 20:43
多谢老师
作者: 山东好汉    时间: 2016-4-6 22:31
谢谢。。。。
作者: 中医学子    时间: 2016-4-7 14:04
学习了,真是受教
作者: linqibing    时间: 2016-4-17 20:24
谢谢整理,谢谢分享
作者: 中医学子    时间: 2017-3-12 07:30
学习一遍,温故知新 ,感谢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7-3-15 19:58
痞证兼有其他四证
, s2 B, @: G; E/ E6 V$ W7 D' O, h* }心下痞是会痞硬的,谢谢
作者: LJF0225    时间: 2018-5-16 18:01
学习了 谢谢老师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5-16 21:35
深奥,先收藏# C/ P; d/ v! s' h/ D  C& B

作者: 三叶    时间: 2018-9-1 23:21
半夏泻心汤的确是临床上很常用的方子。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