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3.10.27.渝—梁晓光讲睾丸疼病案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小医
时间:
2013-10-27 22:03
标题:
2013.10.27.渝—梁晓光讲睾丸疼病案
本帖最后由 刘守峰 于 2013-10-31 09:11 编辑
9 k" x+ G# l$ X! S# H5 M' ]4 o
7 }9 q: x) Z- F
讲课时间:2013.10.27
1 E& D4 Z( r8 }; b1 I
讲课老师:.渝—梁晓光
* p7 z' s* o0 O6 w# |# _3 Y
讲课内容:睾丸疼痛病案
5 i' p5 ^! E p9 w) L
杨某,男59岁,因“睾丸疼痛1月”,上月晒江边晒太阳3小时,后食鲤鱼,第二天出现左侧附睾3个黄豆大小包块,手术后本月复发。平素怕冷明显,现双踝厥,冬天怕冷甚,现夜间时有胸闷短气,易惊,纳偏差,食冷辛辣易腹痛下利,口不渴,夜间口干不欲饮,无发热,汗出正常。二便调,精神可,体型略瘦。问诊得知年轻时常贪凉坐于潮湿阴凉处。
8 A6 {6 c1 m* E4 d% t, \
左脉寸沉关尺弦,右脉弦细微紧,舌淡红苔稍黄微腻
! _8 E" s( _8 `! f+ t
平素怕冷明显:应是平素冬天怕冷明显,就诊时正是夏季不怕冷
; A1 b" y. K5 X0 S* Q
我谈谈自己的诊疗思路,仅供参考。
V: T4 C( \" |' E
病人来的时候,除了一个主症,几乎没有什么兼症。
# G! p8 T, G6 V$ @6 Z/ @
所以对病人的病史和生活经历详细问了一下,结合舌脉进行病机分析和六纲归类
6 T0 e, ~8 N, e- A
诸症舌脉病人无一热像,就应该是寒性病,那就找寒性病的证据
- ?! \6 b$ J) @+ o& l
问诊得知年轻时常贪凉坐于潮湿阴凉处。人因热而贪凉,热则表之血脉旺盛,运行加速,营血外泄,化为津液(卫气),毛孔开泄,出于体表而为汗,贪凉则寒气闭塞毛孔,津液既不得外泄,也不能回营血,停聚而成饮。所以病人年轻时经常贪凉坐于潮湿阴凉之处,下焦阴部臀部早已停聚了寒饮。(京-堂主-程刘海:直伤真阳。)
; K) r6 c6 E* X1 Z4 m# _8 J
$ b- Q: i2 ^& `+ g# S9 y
左脉寸沉关尺弦,右脉弦细微紧。
* E) Z x* x4 I( K% }- T
脉双弦,为寒饮。此处弦脉,但症状无少阳症,怕冷不发热,故断为寒饮。
5 R3 u4 A |$ B B$ F7 u
舌淡红苔稍黄微腻,淡红色,基本上就可以考虑是个阴证和太阳证,常见于内有水饮,苔微腻稍黄,水饮微热,但症状上脉象上无热像,可以忽略它。
- E5 P) k$ |# T5 J3 }6 |
冬天怕冷甚,是有虚寒。
: }' h. f! Y+ R, q/ D: S+ I
食冷辛辣易腹痛下利,食辣椒易腹痛下利,辣椒为辛辣之物,温性但刺激性大,温而散,不同于干姜温而固,干姜在化水饮之时可以把水饮变为津液,而辣椒主要是辛散排寒饮而不转化为津液,所以要下利。临床上有些内有寒饮的病人会出现吃辣椒火锅后拉肚子。
5 t3 S& n1 s6 q( y; g4 {
口不渴,夜间口干不欲饮:饮证。
6 @. L5 i1 O4 {3 n. c& A& K
诸症病性是寒。
9 v' J; s R- ~
接着分析病位。
# t8 L# o4 M2 j2 o
病位为阴部,从人体孔窍上来说上少阳,下厥阴。从表里来说,是表,病性是寒,病态无实属虚,归属是少阴表虚寒。
7 j; d# F8 Q- y2 D. _- N
脉细为津血不足,双踝厥,在寒饮基础上伴随营血不足。
6 ~' Z; H3 _2 q
六纲辨证为少阴病,表虚寒津血亏为目前主要病机。
0 y- v* t B) z K! e
五证为饮证滞证。
4 h9 v% F& A" F) u, S
处方当归四逆汤,考虑寒饮久停,寒滞而疼痛明显,配合乌头桂枝汤
H+ ~) U( y% Z1 L. S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8 ~9 P- _# Y6 \& y! @0 J) I
〖组成〗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3 m" u! W) T! |( O! p
生川乌8 桂枝45 白芍45 炙甘草30 大枣12个 生姜45 当归45 细辛30 木通30 蜂蜜200ml
- I; J- O" T) z0 Z% O, Z; h- a
3剂水煎服,先熬乌头与蜂蜜一小时后,纳余药,再熬一小时。
0 r# C3 u2 Z7 O& |2 }
局部疼痛减轻,附睾同前,双踝厥逆好转,口不渴,纳眠可。双脉同前。考虑病人内有水饮,加茯苓白术.
) F# z# V/ w/ A3 T
川乌8 附子10 桂枝70 赤芍45 炙甘草30 生姜50 大枣12个 当归45 细辛45 木通45 蜂蜜250ml 茯苓30 白术30 3剂煎服法同前。
- u5 b* n( B( f }: y& D/ H
三诊,疼痛已不明显,上方继服。
1 N% j, b# A0 @' e* N5 Z2 P8 L
四诊,疼痛消失,西医复查后附睾肿块明显萎缩,但未全消,无大碍。
4 X0 J" r5 u6 Q! W3 P3 U
继服三副收尾。
% \" H P8 H6 l3 K7 Z
乌头味辛温。
& l- S- x9 m' `2 u, j5 {# Z
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
' y4 W/ e5 M5 ~' F: @( C r
乌头破积聚,在这里对治这个寒性的包块。
" z1 f* Y) @; o; G7 _" t
这里的包块当属金匮里外科病疮疡痈疽之类范畴。
: `' ]0 m( x; F+ U1 D; `9 v3 W# l
刘师讲解金匮外科篇时,营卫不通而滞是其主要病机,有寒有热,这里的包块属于营卫不通而滞偏于虚寒.
. a# i: H+ Q7 B' e# ?, U
所以考虑病人的发病原因,起于盛夏高温河边暴晒,营血短时间大量涌于体表,年轻时因贪凉寒饮停于下焦阴部,营血妄行而寒饮阻滞,故停聚而成.
, h. F Z7 o/ i6 s# `' ^
鲤鱼在我们重庆这边有发物之称,发物为诱发病根之意。
7 o; P6 k8 }1 Y3 c. n( f
讲完了,请大家指正!
, u& v3 _# c5 e. Z8 n- T! S
作者:
chen619181
时间:
2013-10-29 07:35
标题:
2013.10.27渝—梁晓光老师讲睾丸疼痛案
讲课时间:2013-10-27
0 _# J8 c7 ^, f7 u
讲课老师:渝—梁晓光
# W Q7 a3 ^' d# R5 m4 ~
讲课内容:睾丸疼痛案
{0 {( Z1 N! r6 @( m0 k" H
渝—梁晓光: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学习个病案。
) F- N! n+ H" a' ?: s
杨某,男59岁
( w+ B$ ~9 i% I1 i+ S. y
因“睾丸疼痛1月”
$ J& F: \3 H# P# m- I; }
上月晒江边晒太阳3小时,后食鲤鱼,第二天出现左侧附睾3个黄豆大小包块,手术后本月复发。平素怕冷明显,现双踝厥,冬天怕冷甚,现夜间时有胸闷短气,易惊,纳偏差,食冷辛辣易腹痛下利,口不渴,夜间口干不欲饮,无发热,汗出正常。二便调,精神可,体型略瘦。问诊得知年轻时常贪凉坐于潮湿阴凉处。
3 X+ ~5 T: E1 l; t5 q
左脉寸沉关尺弦,右脉弦细微紧,舌淡红苔稍黄微腻
- E, L9 r! m1 ]3 I
晋=李强:桂枝芍药知母汤
# h' r' q! r5 c5 x% ?
冀-善载-张友年:乌梅丸改汤
! j0 _' U$ u3 Z" } L
京-堂主-程刘海:鱼性寒,寒则结。
7 p/ }9 P7 C- t9 z8 a
京-赵恩宗:麻黄附子细辛汤、理中汤
9 C4 F7 x4 P! Z8 ]) ]
渝—梁晓光:大家畅言吧
* x& A: j/ @8 w) t2 o$ w
滇昆明-何桉灵:少阴太阴病,当归四逆合肾着
/ }8 \6 n- Q2 C4 ~, G3 w
粤D-廖耀庭:当归四逆合肾着,同见!
5 M2 C6 w2 e; ^9 J i* U d$ |
桂-郭伟平:少阴太阴病 乌头煎
$ U. }3 M5 w9 f- N: u G
赣--罗黎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 X @' B2 i$ w
桂-郭伟:当归生姜羊肉汤
& N! S$ N& `8 M
川-成都-王庶:茯苓四逆汤
% D4 A% v8 h, Q& S
甘-兰州-张恩江:理中汤加吴茱萸、附子
# h# O! t8 q& D+ @- C
陕-高星:食冷辛辣易腹痛下利?吃了冷的下利呢还是吃了辛辣的下利,还是吃了两种都下利了?
0 Y w* T2 W! m# V
渝—梁晓光:两种都下利。
5 o/ i9 H" m: b# j" V8 W
平素怕冷明显:应是平素冬天怕冷明显,就诊时正是夏季不怕冷。还有处方的吗?
$ q. n+ _% f7 a3 Z* `9 V
豫一品堂朱培府:大建中汤,驱寒养胃津止痛
6 E0 o7 K" @0 d& q/ s# @
京-堂主-程刘海:是蛋疼不是胃痛
, Q9 d: T6 U y
粤中山李忠渝:当归四逆合肾着
9 z/ d9 i/ Q/ P4 S2 D0 e) O: X4 _
豫一品堂朱培府:建中,顾护根本,通彻三焦表里
3 k4 @; g ^1 ?4 I4 D
川-郑晓岑: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 U3 t' P2 o: n/ M* V W# r x# `/ s
鹏远(君英):肝经虚寒
Z0 I0 l' s" f2 R- s
京-堂主-程刘海:苔稍黄怎办?
* }+ v: k% N- ^7 K- J
豫一品堂朱培府: 可以合当归四,胃痛能解决,更能解决蛋痛
9 p) w9 ]! E3 z9 `9 ]% K! @
陕-高星:太阴阳明少阴厥阴
% ]* a3 f( a) {+ @6 h, m
鹏远(君英):苔黄是湿邪蕴久的体现,整体是虚寒,所以还是以温补为主。
! B' j) b8 ~% R- G
苏--盛长青:附子汤
5 q5 {( F3 y4 s
湘-长-杨仁麒:桂枝甘草汤合吴茱萸生姜
/ n2 _, S9 Q! ]
@! U+ D8 u9 ^: y
渝—梁晓光:那我谈谈自己的诊疗思路,仅供参考
' l; v# }' }, H! l0 @* ^
病人来的时候,除了一个主症,几乎没有什么兼症。
+ V+ R. Z3 R8 V8 h% ?5 u
所以对病人的病史和生活经历详细问了一下,结合舌脉进行病机分析和六纲归类
& T4 w9 B0 g, x8 k5 b5 K- ~+ r( x# [
诸症舌脉病人无一热像,就应该是寒性病,那就找寒性病的证据
6 b2 D) ` l; Z( N7 p
问诊得知年轻时常贪凉坐于潮湿阴凉处。
) _9 w8 W4 L& g0 c' P
人因热而贪凉,热则表之血脉旺盛,运行加速,营血外泄,化为津液(卫气),毛孔开泄,出于体表而为汗,贪凉则寒气闭塞毛孔,津液既不得外泄,也不能回营血,停聚而成饮
( V4 c. U7 o# F) r
所以病人年轻时经常贪凉坐于潮湿阴凉之处,下焦阴部臀部早已停聚了寒饮
: P3 W: _' a* h# J
京-堂主-程刘海:直伤真阳
( X! T- c# |) h" @$ R
湘-长-杨仁麒:嗯,所以痞结
, y1 @9 g) {5 q) H7 }: }- B
左脉寸沉关尺弦,右脉弦细微紧
" j+ n, g5 \# v8 H, q" ~. \' A
脉双弦,为寒饮。此处弦脉,但症状无少阳症,怕冷不发热,故断为寒饮。
8 n+ U; w% D: E8 U
微紧亦为寒,细微津血不足,寸沉乃上焦津液不足,阳气不振,所以夜间时有胸闷短气,乃寒饮上逆,阳微而阴弦胸痹轻症
* n3 j( @2 @8 n7 k
舌淡红苔稍黄微腻
: p, i9 \3 ?4 ]6 ^* h
淡红色,基本上就可以考虑是个阴证和太阳证,常见于内有水饮,苔微腻稍黄,水饮微热,但症状上脉象上无热像,可以忽略它
2 s- K) H6 [# d
冬天怕冷甚,是有虚寒。
' A# [/ g5 A6 d3 H! m( O) P
食冷辛辣易腹痛下利,食辣椒易腹痛下利,辣椒为辛辣之物,温性但刺激性大,温而散,不同于干姜温而固,干姜在化水饮之时可以把水饮变为津液,而辣椒主要是辛散排寒饮而不转化为津液,所以要下利。临床上有些内有寒饮的病人会出现吃辣椒火锅后拉肚子
# [; j2 E5 H* V4 r
口不渴,夜间口干不欲饮:饮证
- p" [7 }5 }9 \/ R/ ~6 ?
诸症病性是寒。
% l; n$ @! n5 [- o3 N
接着分析病位
|' I7 K# t8 ]( S2 V8 \% G
病位为阴部,从人体孔窍上来说上少阳,下厥阴。
$ d U2 V# B, B S0 i
从表里来说,是表,病性是寒,病态无实属虚,归属是少阴表虚寒
P, [( T% E/ h1 N/ ^+ o2 d6 @
脉细为津血不足,双踝厥,在寒饮基础上伴随营血不足
; L1 H* q1 ?, ^. i( t8 ^& q
六纲辨证为少阴病,表虚寒津血亏为目前主要病机
3 D; ~- {/ K" L% Q
五证为饮证滞证
@+ t7 S) B" v! \( v
处方当归四逆汤,考虑寒饮久停,寒滞而疼痛明显,配合乌头桂枝汤
: t" r( }3 G* t) Z }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 X2 l' }$ a& D5 e8 {+ B# L
〖组成〗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5 L7 Y j: q/ a
生川乌8 桂枝45 白芍45 炙甘草30 大枣12个 生姜45 当归45 细辛30 木通30 蜂蜜200ml
; @7 _; _5 i N: b$ a+ n
3剂水煎服,先熬乌头与蜂蜜一小时后,纳余药,再熬一小时
" l; e1 w* ?: i4 p. X2 Y
二诊局,部疼痛减轻,附睾同前,双踝厥逆好转,口不渴,纳眠可。双脉同前。考虑病人内有水饮,加茯苓白术
; }4 t0 }# Y2 p) O+ h: a
川乌8 附子10 桂枝70 赤芍45 炙甘草30 生姜50 大枣12个 当归45 细辛45 木通45 蜂蜜250ml 茯苓30 白术30 3剂煎服法同前
6 X/ f1 m' T% x6 `* S* T: ]8 [2 {
三诊,疼痛已不明显,上方继服
0 X9 P; q, d# [+ [) n* s. [3 D
四诊,疼痛消失,西医复查后附睾肿块明显萎缩,但未全消,无大碍
6 r, Q8 N: e7 B7 P6 K
继服三副收尾。
! l% {( ~4 j" |3 C
乌头味辛温。
( V4 W* g c4 U% D# Z5 {
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
! J- S1 U# [$ k( u" ~
乌头破积聚,在这里对治这个寒性的包块
6 H8 C3 O( g0 S$ k# x1 O. j
这里的包块当属金匮里外科病疮疡痈疽之类范畴。
0 K( K& g' _( y3 \' ^! Y
刘师讲解金匮外科篇时,营卫不通而滞是其主要病机,有寒有热,这里的包块属于营卫不通而滞偏于虚寒。
9 s0 z: h: i e* n: S# W4 V2 B5 [0 E0 r v
所以考虑病人的发病原因,起于盛夏高温河边暴晒,营血短时间大量涌于体表,年轻时因贪凉寒饮停于下焦阴部,营血妄行而寒饮阻滞,故停聚而成。
/ l+ d% a8 l9 c2 n; M7 d
鲤鱼在我们重庆这边有发物之称,发物为诱发病根之意。
7 P9 l5 _- |& m9 v% h
讲完了,请大家指正
- ?' E) \5 ]' L+ B# Q( K$ H% p
川-成都-杨千栋:乌头8克不用单独蜜煎?
! i! l. X+ J$ m' l. m1 d1 V
桂一杨瑜:梁老师,这个乌头直接用蜜糖200ml煮,会糊锅吗?
" k7 E6 i$ X7 g5 k+ o- J \
京-门诊-王翰霆:先用蜜煎一小时
% y9 ^0 ]8 R# v# {
桂一杨瑜:不会糊?
! ~% n2 s. X2 ?* ~
川-郑晓岑:水中加蜂蜜,纯蜂蜜怎么煎
$ R" X$ x; M1 C8 s
京—张立军:小火慢慢的去熬,不会糊。但是很容易糊。火大了。或者不均匀。我熬过,需要看着 不停的搅拌。微小的火 慢慢炖。
9 {$ t% O! x5 p8 J3 q E; \
京-门诊-王翰霆:我是兑水的
m; S$ [ z! u0 l4 L8 F
渝—梁晓光:先用蜂蜜熬乌头,再用水熬,为了保险起见,刚才没有交代清楚
5 W6 m8 F; f8 F; f
京-堂主-程刘海:我的习惯是生附子,北细辛,马钱子,不先煎,久煎就行了,生乌头,先煎一到两小时。不蜜煎
; \% Y) V, c7 a/ G$ P7 w/ [6 ^7 ~0 x
粵-广州-袁超明:生乌头跟附子一个样,不需先煎。
, D, J$ _/ j. F) U# E" G
赣--罗黎明:开的什么方啊
8 i8 ?& @) y% h; I6 m# P+ `
粵-广州-袁超明:没那么可怕。
: [- t: y2 [$ i
赣--罗黎明:堂主,马钱子怎么用,入散还是入汤
/ D, c! P4 P& b6 b7 l- ^5 X
京-堂主-程刘海:汤
' \+ M* P# f; Z* l
赣--罗黎明:一次用多少
# ^5 O$ O; y: `0 D
桂一杨瑜:上蜜糖成本又高了。
8 {" A# \2 c1 E0 A( t
赣--罗黎明:有一包马钱子,从没用过,不敢用
6 O9 w/ Q3 r& F3 c+ ?& e4 q
京-堂主-程刘海:一剂药用一枚
% C, s$ x: ~7 n. r# }1 [4 u
湘-长-杨仁麒:这个病案的胸闷短气症状在几诊时候治愈的啊?是二诊后么?
: {$ i2 L) b% i2 {" n- G. U
渝—梁晓光:一诊也减轻了,二诊用了以后就消失,这种病拿给超明治,估计一两诊就搞定了,用药太猛。
- N( n6 B( J' A; T1 S8 o3 Y
湘-长-杨仁麒:好的,谢谢
- T- a/ M3 j, M. s2 [
; v. X$ l7 U3 k" G4 H ~, h
赣-吉安-陈奕初:
. |, V( ~$ u9 d1 k; t+ S
乌头味辛温。
h- E8 @6 W v3 M
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
, a0 E I' C; a( o1 M, W
师兄,洗洗是何意?
5 g/ b1 _. d+ }7 s' @# E
浙—俞坤琴:洗洗---体表刚着了水,比如洗澡、淋雨等,而后站在风里,那种怕冷的样子。赣-吉安-陈奕初:谢谢师姐!
/ P# _3 ^: G" H4 U
作者:
知竹
时间:
2013-10-29 21:25
受教了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10-30 09:04
学习了
作者:
桂-悠然
时间:
2013-10-30 18:49
学习了。
作者:
集润化雨
时间:
2013-10-30 18:58
收藏了
作者:
hanchuan
时间:
2013-10-30 19:47
学习啦,谢谢!
作者:
无霜
时间:
2013-10-30 22:10
学习了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10-30 22:32
学习了
作者:
明天的明天
时间:
2013-10-31 09:47
学习了,谢谢
作者:
中医小道
时间:
2013-10-31 16:29
学习了.
作者:
NIANG
时间:
2013-11-1 10:17
学习啦
作者:
村医
时间:
2013-11-6 15:50
太牛了
作者:
hillning
时间:
2014-5-9 18:43
学习了
作者:
太平绅士
时间:
2014-11-26 19:02
收藏学习
作者:
shiwenhu1981
时间:
2016-6-8 16:26
学习了,谢谢楼主辛苦劳动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7-8 10:06
很棒的学习体验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