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冀-善载-张友年(早孕皮疹案) [打印本页]

作者: 集润化雨    时间: 2013-10-15 21:06
标题: 冀-善载-张友年(早孕皮疹案)
本帖最后由 刘守峰 于 2013-10-20 21:16 编辑
+ v. z& [0 Z$ \6 f9 b4 `$ [" ]  S) N5 X, L2 T; f  `$ v+ u. T
讲课老师:冀-善载-张友年, [, S! {! A& U+ ]
讲课内容:早孕皮疹案
( x5 O3 h) `- C讲课时间:2013-10-15, v! E4 v3 q) v6 D+ r3 V/ ^; i
20130707张瑜,女,23,既往史早孕50天,皮疹20多天,几个医院诊治后的处理意见是没办法治疗,建议打胎,然后治疗,故此来诊。刻诊,四肢和前胸腹部有大片皮疹,周围红,中间色青,高出皮肤,按之褪色,自诉见到阳光,高热就起,出汗则发痒,冷则不痒,皮疹消退,怕热,热则烦躁,汗少,腰站久了就酸沉,无口干口苦无胸闷压气,有饥饿感但不想吃,无腹痛腹胀,大便正常,小便频,色正,既往经带正常,脉沉略滑,舌淡红苔少,    4 M8 L# `2 f+ n0 A! Y
我们临床见到病例,不管西医说啥病,都不要慌,都要按照汉传的问诊顺序,仔细询问,不可遗漏,不可以主观猜测,觉得自己脉法好就不采集临床症状,这是不可取的,然后症状采集后,按照,、
- U1 j5 H+ T8 n9 B0 J8 ]  ?1.        阴阳,
* \6 r) C: h0 c  T- P- f2.        三焦# [) u& @/ X8 {8 R/ J  q' P9 |3 ~
3、卫气营血,
4 V& l/ {1 W9 e) [2 [9 P4、六纲,
' G) ?& Z/ j$ z1 R# @. ~* n2 J5、五证。逐步分析,做到看一个,负责一个,即使没治疗好,也不会有问题,更不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 _* n9 O1 _. h) Y8 K这个病例呢,是一个孕妇,我们看起来呢就更要仔细。四肢和前胸腹部有大片皮疹,周围红,中间色青,高出皮肤,按之褪色,自诉见到阳光,高热就起,出汗则发痒,冷则不痒,皮疹消退,怕热,热则烦躁,大便正常舌淡红苔少这些都是热证,就是阳证,但是寒症呢就很少看到,第一步,定义为阳病。这个三焦,在本病例还说,还真是不好判断,但是仔细看还是能分析出来的。腰站久了就酸沉小便频,这两点就是我找到病机在中焦的论点,原因呢,前段时间我讲过这里就不再说了。因为是皮疹,没有里证,那么病变过程就是卫气的问题居多,但不能说没有营血,自诉见到阳光,高热就起,出汗则发痒,冷则不痒,皮疹消退,这些虽然不能明显的说是任何一纲的提纲,但是我们要具备发散思维,高热则期,为什么,有两种可能,1 a; d, r& s$ f8 `% X" j1 _  K
1患者津液足聚表抗邪,营卫的能力尚未丧失,) E) u; h6 `/ N8 T9 n
2阳明热在表,但是不是很大,要有外界的邪气的勾引才可以发作(以上内容在堂主的基础课里都有详细的表述,我拿来用一下)
2 F! T, X: h# V. w有饥饿感但不想吃,很像是厥阴的饥而不欲食,但是我们知道这句话,但是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要从心里明白,他的病机就是胃气还没有受到本质的伤害,但是已经有邪气伤害到了,至于这个邪气是什么呢,就要靠我们去分析了。这就到了五证的范畴了。皮疹高出皮肤,一般就是痞,饮,淤血,本病例呢,按之褪色就排除了淤血,腰酸,一般来说,对孕妇来说,大家以为是正常状态,可是如果他没有中焦管理不力,就不会有下焦的饮,这个腰酸就很少发生的,小便频同样是中焦失司导致,那么再加上饥而不欲食,病机着眼点就是中焦了吧。皮疹病理表现在皮肤,这个就和病机在乎中焦矛盾吗?答案是否定的。胃气,这个概念,很重要的,整部伤寒一直提倡保胃气,顾津液。这个胃气可是很重要的呀。所以胃气的虚弱是可以引起表证的,所谓里不透则外不透。那么这个患者呢就是表里同病了。至于六纲病在表,没有少阴,小便大便正常,这排除了少阴,阳明,厥阴,少阳,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定义太阳,太阴呢?最后结果,
* J- a! A, R# C- v/ J8 j六纲,太阳,太阴,五证,饮,痞,& x8 o  Z& x, n5 R
处方大家来发表一下意见吧,当做锻炼吧。
! T5 Z1 |  R7 a( C/ T- _; G! o下面大家重新考虑一下,出个处方,以上我讲课有啥不同意见可以说了。
" n0 `% t+ W+ W) G治疗不重要,前面的工作做好了,处方只要是熟悉方子,就很简单了,和大家分享的主要是整个的诊断过程。% D$ Y; C2 b: n9 F% O  ~) u1 P
五证当中烦,躁,都是无形的病例,痞,饮,淤血都是有形的呀
, O$ P" k# f1 _2 Q( H; e0 e& D3 r大家咋都不处方呢,. I$ Z" h$ N/ f6 V$ V5 h6 ~6 M
是不是我给大家说迷糊了
# |5 ?2 _: @" V1 t& y2 ?那我可是罪过大了! L; x5 g( R) M# D
冀-沧州--杨青洲  20:59:34& K' M' ]# C; H1 k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5 q: }+ W& T3 ?; w; i! F
晋-党亚波20:59:59( ^# q  b5 M& k6 y2 w
五苓散
/ t& A( K+ h; P2 M# w, e甘-兰州-张恩江  21:00:02& h% p/ u0 {+ O4 n, p
漏芦连翘汤加附子
* f! X! p" L% t6 s7 k0 d- F" ^赣--罗黎明  21:00:36
9 L' q  F* i' r& r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S4 g7 a1 g* l9 o/ U1 f1 _
桂-梧州-钟召光 21:01:25
7 M, R) E6 T9 V* W+ K: t9 p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 V: g8 e; k0 f. u% V冀-善载-张友年 21:01:314 \; G; j8 M# w, E" _2 H9 S
大家出方子还是要慎重的,前面搜集病例,分析,费了好大力气,最后一个方子没弄好,那可就是行百里半九十呀- l8 r. j1 Q/ R' H& M2 z
晋-临汾-高健 21:01:45 + ]# Z+ g) V  g" c
冀-善载-张友年 21:04:07
9 j5 I$ J5 w" }处方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3付
1 b$ C% b! ~6 [* o; e+ b( H/ A) j3日后来复诊,诸证全无,嘱咐了几句如何安胎的话,顺便给了点安胎药,
* I" M# u' @; p8 f. p& m9 o' ?  f
" O) X% F. D/ j, f/ M" b6 ~ ; ?4 g9 C' R6 g8 y8 Y; I& u- z

& K$ Y0 T4 \% e, T7 {0 o/ g* G: A* h. Q0 \; u% x. e7 Y" ~; R
9 n: V$ ]+ R: E8 T$ n( Z# j) a
- `& b- O0 Y$ o
! t; C: |" P- c, I

) ]& K7 U" M& w" N6 K) h8 R) r: Y
作者: 集润化雨    时间: 2013-10-15 21:12
本帖最后由 信达 于 2013-10-15 23:43 编辑 2 [$ V) l/ i, P( K. n

4 P' @) K  f9 v* t- e  A; r& I川-郑晓岑 21:07:51" I# M) r( |$ K1 Y6 O2 p/ @
善哉兄,怕热,热则烦躁怎么理解?仅仅是太阳吗) K( d; O/ @- v) s
冀-善载-张友年 21:11:105 X% ~: P! a  X- d( M0 s3 t
川-郑晓岑 21:07:51
9 B2 b9 ?5 a5 h/ M善哉兄,怕热,热则烦躁怎么理解?仅仅是太阳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是要看的,患者除了这里有些像阳明的东西,其他地方还有吗,烦不仅仅少阴,阳明有的,那个烦是很重的,我们皮肤痒,会不会心里不舒服,人吗,不舒服就要不高兴的,这一点烦很正常的,不能定义为五证的烦
, a, m" p( D1 x/ B4 a! _6 U
作者: 明天的明天    时间: 2013-10-15 22:25
谢谢张师兄的讲解
作者: 小飞鱼    时间: 2013-10-15 22:44
学习了,谢谢老师
作者: 海那边    时间: 2013-10-15 23:34
感谢指导学习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10-16 17:37
感谢指导
作者: 汉传中医宋乐    时间: 2013-10-16 18:34
谢谢,学习了
作者: sherry    时间: 2013-10-17 12:33
学习了 谢谢分享
作者: 知竹    时间: 2013-10-18 20:29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10-19 11:40

作者: 张善载    时间: 2013-10-20 22:52
wsacu 发表于 2013-10-15 22:527 }+ T; G+ ]( v
20131015
' h% s" x6 M8 e1 f% R6 t冀-善载-张友年(972994131) 20:25:36
# |2 V! g  R- m) i! t. e
你的思考,说得很好,但是这个患者呢,我个人当时也是在本方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徘徊,最终选择了这个,是因为热很轻,恐连翘等伤害胃气,这个热我看做了风引起的表之郁热,没有演化到阳明。
作者: 锲而不舍    时间: 2013-12-21 23:31
看了 这病案,来温习一下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白术茯苓汤主之。这句是说得了太阳病,服了桂枝汤,汗出多了,病不解,不找原因,又来个下法,造成里虚了,津液更不足了。“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津液不足,里还不足,不能化水为津液,会停水湿而不化,加上这个表邪刚刚要入里面,胃里的停水也要,结于 心下而微满痛,津液不足,就会有小便不利。 表邪还在,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同时,里面虚,有水饮阻滞着而不通,津液少,就小便不利。这是由于泻下伤里而造成的。芍药是个治里实的药,止痛腹,还止其他挛痛。所以去芍药。白术茯苓去水饮水湿,桂枝去结气,茯苓还能够解水饮上逆的心下悸,桂枝和生姜外同彻解表,加甘草,大枣滋津液养气。这一方子就是解表去里虚水饮上逆,结于心下,水饮一去,津液一足,内外通彻,病就好了。
作者: jfsj    时间: 2014-7-17 01:06
为什么不用 麻杏苡甘汤??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7-10 11:19
谢谢学习4 ?  d2 b% B# g3 I
学后思考:这个遇热加重,并且怕热的疹,排除了阳明证,但病在于表,是太阳病本证,表实热证。
" H+ G' M- e( u: T) S* L里面的胃气不足,痰饮所做的饥而不欲食,尿频,腰酸沉,属于太阴里证和太阴表证,也就是少阴凉滞证。+ }% V( T4 }5 w; r6 q* u$ M; V
六纲:太阳+少阴+太阴
9 G. V( l' `, `五证:阴痞证
6 O) _9 p& |+ t3 O9 i- R/ s# c四本:痰饮,津亏! r) Q, ^; X  D# C: e/ \
处方:栀子柏皮汤+肾著汤
. J' w% K# S6 M. x7 ^* m& f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7-10 11:23
此案值得深思和讨论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