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3.10.08浙—俞坤琴 讲《伤寒类方与药症解析 承气汤类方》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小医
时间:
2013-10-8 21:37
标题:
2013.10.08浙—俞坤琴 讲《伤寒类方与药症解析 承气汤类方》
浙—俞坤琴 讲《伤寒类方与药症解析 承气汤类方》
1 N5 K4 q% W# n2 T6 M: P: ^+ o
上次讲栀子汤类方的时候曾经结实可以包括实热症状,而实热可以没有结实症状。
" y7 R6 u' Z5 W
讲到,阳明病,细分为实热和实积两个大类。阳明的实热或者实积,都是既可以表现在外,也可以表现在里,或者里外都出现症状。
) W @- B7 ^3 z3 w0 K; j
为什么在阳明热前面加个定语“实”字?那是为了与虚热区别开。
* W0 Z1 \) X( m; ?
阳明的实热是真正有热邪存在,同时必须是先天真阳、后天阳气不虚的热证。
0 [1 o6 O0 g. r. u. _* {
阳明结实,是阳明实热达到某种程度之后,热邪邪对卫、气、营、血的严重损伤,致使机体产生了一些病理性的产物---像湿热、燥屎、瘀血等等。
4 d; `+ ?1 F) P
阳明结实就是这些病理产物的统称。
9 n) L3 w+ p5 S0 B- ?2 Y8 q) b
今天要讲的承气汤类方是专门针对阳明结实的。
+ l5 y( w+ O; }& E# u+ `! E
(一)、基础方:
- j; ^9 ]4 v: [9 R, v) [& h7 B+ C' c
大承气汤:
& I; m b- K( N
【六纲五证】阳明里热结实;烦证。
" E0 f1 C* W$ I/ a6 ~; _
【症 状】阳明里实证,大便硬,有燥屎,腹痛胀满不减,短气,发潮热,出汗多,手足心持续出汗,心中懊恼而心烦不已,甚则谵语;口干燥引饮喜冷,或不能食;或目睛不和而直视,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洪滑数或沉实而迟。
& i, B. K+ c! n
【病 机】阳明实热耗损机体津液,或者治疗用了汗法、吐法、下法、利尿法,致使津液丢失,代谢产物缺乏濡润,排泄失畅,炼成燥屎,并反过来阻碍气机运转,里热无法宣泻,进而使热邪更加旺盛,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热邪损伤神志清明而出现烦乱谵语。属于阳明病中的气分病。
. v3 _ a& k$ Q W1 J4 F
【治 法】治疗六法中的下法。(下法中的理气法)
9 a. [1 l4 s6 I& x; ~: O
【药物组成】 大黄四两 芒硝三合 厚朴半斤 枳实五枚
5 V' @, B1 j3 d
【药 症】
( B l" ^3 [0 t. m# I
【大黄】苦咸,寒。《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它是入阳明病位的,通闭结,破血瘀。【应用指征:舌苔黄厚而腻、脉实】
/ P& k: |$ ]1 s6 N
【芒硝】苦咸,寒。《神农本草经》: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这个药也是通闭结,软坚结,入阳明病位,主里主下。
9 g. Q! p" j9 X
【枳实】辛酸苦,寒。《神农本草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阳明里实热结大便硬),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7 F7 \9 L# s$ k9 U1 Q; {
【厚朴】辛咸,温。《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5 n) i" i% g( k( L( S2 o
厚朴辛咸而温,有除滞和温通的作用。入太阴、厥阴病位。升中有降,能入头,定心安神,可以通闭塞。厚朴针对膈下气滞。
7 p: T ~8 K" V9 S
枳实+厚朴,即是一对通畅三焦气机的药对。
) N3 l; a6 Y z B5 A
整个大承气汤方,苦寒——清泻实热、实邪;咸味——软坚,润降泻下,通畅闭阻的气机。
0 m$ }7 d# ^' c; c- X# H
酸苦——除烦,佐以辛甘,守于清收(寒能清,酸能收)。
' E1 c8 z9 J1 T9 D' O1 x/ x
按照五证五味法则,它缺一个甘味,临床时可以加个甘苦微寒的人参。
2 k- i1 ~5 L* I( X2 l
也许是因为烦只是大承气汤的兼有症状,仲景才没有考虑甘味药。急下之后津液自然就恢复了。
, d& ?+ Y8 h4 q) l# v# a# [
大量的苦寒泻下药物容易造成太阴下焦虚胀,故用厚朴来反佐一下,温通除滞涨。
+ Q6 e# K7 D5 l. f, h) h- S
【使用禁忌】大便初硬后溏,或无燥屎者不用。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7 \1 {. M' `' D* D) Y% ~
大黄、芒硝通利水谷和软坚的药症,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往肠道里面调集津液,然后往外排泄燥结的大便。
* N7 F7 |8 h2 d9 ?; }$ V
可想而知,势必要损伤津液的。承气汤类方用药注意事项都一样,中病即止,不可过量。
, I3 W% E2 L, B3 I' O
(二)、同类方
0 q: l# q! ~% |: G
1、 小承气汤:
/ \0 l# u9 P* T% \+ ~% K
【症 状】阳明里实证,大便硬,有燥屎、腹痛胀满不减、短气;出汗多,手足持续出汗;心中懊恼而心烦不已,甚则谵语;口干燥引饮喜冷,或不受食;或目睛不和而直视,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洪滑数或沉实而迟。
( G! Q- x# m h, T
【病 机】与大承气汤的病机类似。
, @4 o& J, b2 E' _! D1 B" w
【药物组成】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 枳实三枚
" M7 K; ?( @' U9 `. J
按照条文来看,小承气汤没有论及发潮热这个症状。
9 d5 ^! {. Y6 n; p2 z% j7 F0 Q
阳明病的潮热,发作时间是日晡——下午15:00----17:00
; e* z' D# z: m! k3 |/ d& _: ~8 R
小承气汤对治的病机虽与大承气汤相同,但其热与结实要比大承气汤轻,因此去掉了基础方大承气汤中的芒硝,厚朴和枳实都减了量,只叫你“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泻下”。意思就是不要太过。
, t. ?7 f6 r1 M6 B+ T% ~
药症和使用禁忌参照大承气汤。
& B/ p+ c. K* e9 Z) m3 x- ?2 d
2、 调胃承气汤 :
8 e7 s7 S# k4 I3 G) j2 [2 F
【症 状】阳明里实证,心中懊恼而烦,便结,蒸蒸发热,汗出,烦躁,舌红苔黄,脉洪滑数或沉实而迟。
8 n% z& C# `. l0 @
【药物组成】大黄四两 芒硝半斤 甘草二两
. c/ [3 s- M/ k" d3 _
【甘草】甘,平。《神农本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在十二剂中,属于滋剂类药物。 主入太阴、阳明两纲,也可以针对六纲疾病,滋养胃气。
0 w H/ D1 _4 C3 x# v
因此去掉了基础方中通闭行气的枳实和厚朴,意在清一清热邪,微微泻一下里实。
1 x! S* \: @9 a6 U& ]1 {+ o% H
阳明的热邪实结去掉后,善后有甘草补充一下津液,心烦就能好转了。
( f2 r" t5 `' m ]/ p: ]: ?" E
调胃承气汤的烦证与栀子豉汤的烦证比较:
6 ?2 i3 Z% H" I* i( S: G8 x$ \( h0 J3 r
调胃承气汤:胃气被里实积滞所阻,不得正常下行,里热无法宣泻,以致心烦。
$ Q* _! H. j* \ u
栀子豉汤:后天阳气不能正常下行,逆冲于上焦,出现火盛于上的烦证。
7 \! G, U$ P# b/ R% u
调胃承气汤的病机是:里热加里实之积,病位涉及三焦;
. e: B( c2 K; `2 @0 {" C
栀子豉汤的病机是:只有里热,无里实之积,病位在上焦。
' S c& L, \- m' g
但要记住一点:栀子酸苦寒,也有泻下作用。因此大便素溏者不宜使用栀子。
$ W% E% I" u/ Y* q9 K5 {
3、桃核承气汤:
4 L6 D$ F0 C! M8 R1 L8 s
【症 状】阳明里热与血互结于少腹的躁狂证。腹胀痛,或有燥屎。不谵语,不潮热。
& _1 \) ]+ K7 o
金匮要略的条文讲到,“病患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
0 n9 D' b/ Z$ D& F- x; D
“腹不满,其人言我满”意思是说,病人的腹部,医生用手按着不觉得胀满,但是病人自觉胀满。
% t! N. |' ^# a" k/ r% ~
这样的症状,再结合舌像的支持,可以判定为有瘀血。
w o/ c% D8 @! p
【药物组成】大黄四两 芒硝半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桃仁五十枚.
# y! o+ t" o% u; b
【桂枝】辛甘,温。《神农本草》: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 L: \# M! V3 S2 I$ [, I$ p4 A! E
桂枝味辛甘,性温。辛能宣能散,宣能走表透达,散能开结气;甘滋补中守中,运用范围广泛。专主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在表的风邪。它的妙处,就像师父形容的那样:打仗的时候自己带着粮草,后勤有保障。
; Z+ D3 c7 _! w- d& L0 y
桂枝专主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在表的风邪。具有甘滋温升之性而补益中焦津液。对于瘀滞的结气,喉痹、关节等,都可以宣通。
" X: K/ u; o! u/ O9 M
桂枝在这个方里,就起到宣通的作用,配合桃仁通血痹。
/ I9 d0 w. K9 U9 ~( O
【桃仁】辛苦,温。《神农本草经》:主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主入阳明、厥阴两纲。
/ u# A/ c8 h) ^' n, @$ \( l# [' L5 x
桃仁主入血分,有通闭化瘀的作用,只是力量偏小一些。
0 y( h+ S' O' u
【治 法】攻下实热或积滞,开通结气,活血破瘀。
8 a h/ L# s' r% N* h3 \
桃核承气汤的条文是这样说的:“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7 t' L& O6 {; ~4 @- | s p# I
这个桃核承气汤,从条文的叙述,以及该方只用破瘀血力量较小的桃仁配合桂枝来破开瘀血来看,可以认为,瘀血发生的时间不长,瘀血的程度不是很严重。假如用破瘀力量比较大的虫类药物,就显得太过。
# c. q5 A& I3 a
桃核承气汤,对于许多慢性病,包括慢性哮喘,脑血栓,或者是精神类疾病,只要存在大便秘结的里实证,并伴有血瘀的,都可以用。
Z$ N( ^+ K% M P2 i5 X6 T5 u
4、抵当汤:
! g5 _0 W x L& V9 j6 M1 E! ?2 Z
【症 状】太阳阳明太阴(血)合病属阳明的狂躁症。瘀热结于少腹,腹满,或大便色黑,小便通利,记忆力差,脱发。
- r( d; i' ]( A. s6 |# z. l
抵挡汤的条文叙述说:“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挡汤下之。”
8 S% D9 I% l) |3 v9 X
血,也类似于津液,可以润肠,大便就不会因干燥而难以排出,所以虽有阳明燥屎也会大便反易。同时,见到了黑便,就证明内有瘀血。
- Q5 |5 p# ?7 a7 I: @* [4 P" n3 B
大便硬,说明有阳明津亏内热燥结,黑便易出,说明是有瘀血。
+ t9 u+ t- B" C9 l* C
症状群里为什么加了“小便通利”?
* B/ X: T( K1 ?; O
意思是说,它的腹满不是由于小便不利造成的,那你就要考虑另外哪些原因会造成腹胀满。
1 @) C" E3 o# Q ~
腹满的原因:大便不通、小便不利、瘀血(包括肠道瘀血、女性胞宫瘀血不通)、太阴虚寒气滞。
7 ~0 M/ c8 k5 t9 i3 s
关于腹满的病机,列举条文为证:
0 [+ [, G5 t+ c3 F# Z, E
宋127条、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 e! q: i9 X+ L% Y- L0 a3 |
宋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也有错的时候,请谅解。)
$ X! S3 a1 O. m3 t: G9 \4 F
“腹不满,其人言我满”
2 {" E. E: p5 ?# P* l3 x T
这些条文内容看,都讲的是腹满的形成原因。
' V; ~9 Y$ g2 i$ u! T7 M( S4 p
大便不通,腹满不减,多伴气喘。
$ @% V, D1 A0 R, I* l
小便不通,多水饮上逆而见头眩气喘或胸闷。
. t6 F' n& j: s. ]8 p0 |" B
胞宫不通,多气上逆冲心胸,呕恶头晕,甚至鼻衄倒经。这个胞宫不通指的就是有瘀血。
* @ a/ x' T/ r& f/ K+ P. Z
太阴虚寒气滞,腹满时减复如故。
! W# C" X! O# [& |& U
【药物组成】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水蛭三十枚 虻虫三十枚
8 `0 ^/ a5 p' R# _
【药 症】
. S5 x: [- Z- ]. W( `
【水蛭】咸,平。《神农本草经》: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 主入阳明、厥阴病位。水蛭在十二剂里,通闭之剂多用之(通血闭脉闭)
3 `3 _$ s8 Z: S2 G; r z3 w6 o
【虻虫】辛苦咸,寒,臭。《神农本草经》: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癖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也入脑,内外上下的瘀血都管。入阳明、厥阴病位。
$ H, E7 j; B& Z- b5 P8 \+ O* Y3 x
桃仁二十枚=8克 水蛭三十枚=150克 虻虫三十枚=5克.
& R/ m: k; T( ~0 I) N
虫类药物,破瘀血的力量大。
6 D k, F' f4 P2 W4 u
大家看看各个药的剂量,你就知道了,这个方以破血逐瘀为主,通下腑实为辅。
$ @( x7 x/ A: O4 C( e c
上面大黄药症介绍了,它也是具有下瘀血,血闭的功效。
* P3 ~+ @, F$ B7 a3 Y
现在大家都明白了,抵当汤,既可用于胃肠道的蓄血,也可用于妇女的胞宫蓄血。只要是阳明热造成的蓄血就对证。
% }. z! t& L( f
“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这个少腹瘀血导致健忘是什么原理呢?
3 E$ z' h) o& s; e4 ~! L& T. e
师父在《伤寒论类编补遗》中论述到:下焦是先天神气的祖居,是根。就像树根一样,根伤了,树梢就枯萎了,所以大脑的记忆功能会随之下降。
0 I# v5 G! n) A" {. v
1、气血津液不养脑神。
7 ^' r6 ^' q5 }# O8 s( g% j* `6 s! M
【善忘 <
3 [* [# t, {5 L
2、下焦瘀血严重。若兼见舌红绛有瘀点+便秘,以桃核承气汤或下淤血汤逐之。
: A& j5 J" D; o; h( t( A6 H1 O
【治 法】攻下实热或积滞,破瘀逐血通闭。
/ f R7 ~) E/ [8 u, }; H
抵当丸:
, w/ G) a8 U3 o& |( H; p: u7 j
【症 状】太阳阳明太阴(血)合病属阳明瘀热结于少腹的轻症,腹满,小便通利。
0 w9 m3 m5 E% ?
这个方证所对治的症状,比抵当汤的症状要轻,因此用丸剂缓消。
9 P' x3 i t) G, R' K+ e7 t# }2 I
【药物组成】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五枚 水蛭二十枚 虻虫二十枚
' z- M/ n6 ~* ?
其余参照抵当汤。
* b" F7 U& Y" K- E6 l
附:
7 G+ Z! T6 K* M$ g1 e, @
血证类型:
5 O# k$ W6 n% e' _
——出血:指吐血、咳血、衄血、大小便下血、妇女崩漏。
: A& a5 m, A$ Q/ t' f" N: Q
——淤血:泛指血瘀不通。
8 B7 z& Z8 K2 L
——血闭:指的是血栓之类的经脉闭阻,包括妇科闭经。
! p" f" [3 q0 R: g* W ^
——恶血:指的是离开脉管的死血存留。
" O2 m! k- D8 N. r A) w0 O; K
——血瘕:指的是瘀血浊物形成了包块积聚。
! O9 ?/ O9 c, \6 p- e
死血存留,比如说,受到外伤后的皮下瘀血。
4 Z# O$ u6 j! d
我今天就给大家讲这一组方证。
' t. e# k8 x( Y+ @2 W* v1 I1 }! t
谢谢参与。
+ x) n( e6 K. @/ |
作者:
k41109
时间:
2013-10-8 21:58
謝謝整理
作者:
初学岐黄
时间:
2013-10-9 10:59
谢谢老师的讲解,谢谢整理。
作者:
海那边
时间:
2013-10-9 11:05
感谢讲解
作者:
中医小道
时间:
2013-10-9 11:16
感谢分享.
作者:
wpecho
时间:
2013-10-9 14:18
感恩分享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10-10 21:38
多谢整理
作者:
sherry
时间:
2013-10-10 23:01
感谢老师讲解,学习了 楼主整理得真好,谢谢
作者:
明天的明天
时间:
2013-10-12 17:41
谢谢俞老师的讲解
作者:
宿城升平
时间:
2013-10-12 21:22
感谢老师讲解
作者:
平立方根
时间:
2013-10-14 00:23
感谢老师讲解,感谢整理!
作者:
葫芦
时间:
2013-10-23 13:47
谢谢老师的讲解 谢谢整理
作者:
cunfu
时间:
2014-1-8 11:28
学习了
作者:
读有晴中
时间:
2014-7-3 11:32
多谢老师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