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3.04.01京-郝焕永老师-以桂枝类方来讲讲经方的理法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chen619181    时间: 2013-4-4 08:36
标题: 2013.04.01京-郝焕永老师-以桂枝类方来讲讲经方的理法问题
古人制方的意义是很深妙的,依照病人的六纲五证三焦合并系属,按照药物的升降沉浮,辛甘苦酸咸淡,温热凉寒平,而对应制方,而法有轻、收、清、滋、扶阴、热闭,宣、重、温、渗、升阳、寒厥十二法。5 G8 Y' J( n+ N( O
下面讲一些桂枝汤类方,比较其组方,
1 @( _! z8 b& Z, G- E# s1、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宋13)
2 A" e8 s8 ?  J9 h9 s+ j3 T桂枝汤3 F8 d! P$ z$ t* R2 z
桂枝(三两 30克) 芍药(三两 30克) 甘草(炙,二两 20克) 生姜(切,三两 30克) 大枣(擘,十二枚 20克)
8 o# k) P) U; \" q上五味,(口父)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 f8 H3 Q! h6 z! p  V  L桂枝汤- 桂枝辛温入卫发表,生姜辛温助力且温中补津,芍药酸凉入营反佐收敛,甘草,大枣,缓和病邪补胃中津液。* J8 x8 }0 E* q  [7 J# R% E/ N5 `
这个方子,其实往细讲,很不好讲,大多数都会说桂枝汤是个祖中的祖方,# _0 C! @1 Y  ?$ R% Q1 `
表得开,血润通,是不是好多的皮肤也能用呢, @% U, \5 q6 K9 L4 c
再往大的说,人体脏腑的正常运行,也就是血脉通利的体现,那么大家想想是不是好多的病也可以用呢?( e8 g% ]  [2 g
桂枝和芍药又是一对阴阳,整个方子配伍之微妙,不是我几句言词所能表达完整的,各位同修注意细细的品玩。孔子学易经提到了一个玩索,学经方的配伍不用玩索,但可以一类的方子拿到一起比对,就像玩一样的学。4 {" a  _' b: \1 r
2、气逆上冲桂枝加桂汤。
+ u3 B/ U5 a* X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9 o- R# d7 G+ g7 z" ~& ~: n桂枝加桂汤
9 t1 H, S; M: h' o7 l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r6 O' h0 X+ s( R. Y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1 H+ O# ]- _% h* N7 ?
这个是表虚而有寒,这个方子个是什么意思,火针感染了,可能会有奔豚情况,也就是气从小腹向上冲心
8 Z+ _9 O6 [4 h6 V' o& {; }什么原因呢,机体调动正气去抗邪了,致使上焦的津不足,下焦的水饮乘机上冲,本方加大了桂枝的量,使气得旁流,以降其上冲。4 l/ I3 t* M& {8 ~" Y
3、津液亏项背紧疼的桂枝加葛根汤
" M. ^# H" L$ [) l3 h7 O7 Y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宋14)
5 D5 f$ o' v; V+ }1 N4 R桂枝加葛根汤方' o! |2 p! _7 [/ t: K
葛根(四两 40克) 芍药(三两 30克) 生姜(切,三两 30克) 甘草(炙,二两 20克) 大枣(擘,十二枚 20克) 桂枝(三两 30克)
9 f0 p" K6 e' C6 M' ^5 P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 Q, r9 h& \. o3 y3 O% Q4 I会出现在那些症状呢
5 R0 b4 }$ \! I! _0 p0 r# {4 g7 e' y- G5 h1)、特征症状:项背拘急不利
6 `: I2 v- }9 t- H/ c2)、主要症状:汗出,口淡不渴,小便清。
0 D8 t( O& r) c2 C* u* k2 A3)、可伴随症状:(1)津液不足证: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6 P1 Y: P9 j- J) v
(2)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或者头晕,身体疼痛,鼻鸣,鼻塞流清涕。
2 O5 M6 h% f% g) O! J8 O4)、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3 N# K: e/ F; p其特征是项背拘急不利,无汗,脉浮紧。两者的鉴别要点在于汗出与否。《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有“太阳病,无汗而小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可知其也治“痉”病。% f# x$ {( U( ^, e
葛根,甘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K* C: x# n3 {9 e+ n8 ~& }
这个药,专入阳明病位,生津液,除热,尤其是对背部脖子这个地方的“痹痛”有专门治疗作用。痹是个什么东西呢?是麻痹,阻滞不通而痛的意思。《素问》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个葛根味甘,也是个缓急药。3 b/ O6 a: b' ^0 @: c1 M$ {' J* l/ D
这个病的有太阳中风还伴有阳津液的不足了,用桂枝汤解决中风的问题,加一个葛根生津液除热,
( g+ n( ?6 D. V4、里实腹满的桂枝加芍药汤4 F" J3 V- |$ y- y) [1 x8 I- ~$ x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 q0 _( W! @/ I4 u" I! Q桂枝加芍药汤方
1 j  _! b, ]$ s( b桂枝(三两 30克) 芍药(六两 60克) 甘草(炙,二两 20克) 大枣(擘,十二枚 20克) 生姜(切,三两 30克)1 ]5 S% A3 B% b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 v+ R/ y* p2 V: `. d- h
会出现在什么症状呢?. z3 y/ q  h  v: l8 I3 |4 [
腹满时痛,下利,喜按5 `2 ]; x! f  R' }, a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口不渴,小便清。
! y) B9 f9 g1 U" F& D- d+ J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细或弦而无力; R0 w1 M9 z' ^# _- w$ u
此方为什么加大了芍药的用量呢% ~+ ~" {1 H' ?% n
本是一个太阳病应该是用汗法,医生给用了下法,出现在伤津的问题,但没有形成里实大便硬结,只是有热了,但是不厉害。+ M4 I' e! D. s$ P
上一个是加大了桂枝的用量,为的是气得旁流,以降冲逆。
! O, L) y+ y2 J& I这个是加大了芍药的用量,通血痹,养营而清里热。
# D" z: q' N% u9 f6 f5、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宋43)
) F% _$ U' E, `: b* N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 m) R9 e  l( G- H8 z$ t3 z% f桂枝(去皮,三两 30克) 甘草(炙,二两 20克) 生姜(切,三两 30克) 芍药(三两 30克) 大枣(擘,十二枚 20克)厚朴(炙,去皮,二两 20克)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13克)
! t2 ~" k/ b% s1 e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 W4 a, Z4 t7 Q$ C会出现在一下的症状2 T; A' m3 D( w3 ^' r& ~+ H
1)特征症状:咳嗽,喘息- I  G7 o4 p" B' B' Z6 T) C
2)主要症状:汗出,口淡不渴,小便清。
- ?6 U' Q. M- {9 P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或者头晕,身体疼痛,鼻鸣,鼻塞流清涕。1 l0 H/ P  @9 o/ E
4)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7 \$ L9 |* a3 M$ T$ H( m厚朴,辛咸而温。《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厚朴能解表,更能入太阴而降逆除水饮
/ ~/ \+ T8 f2 \6 _; C' S7 M杏仁,苦、微辛,温。《神农本草经》:主治欬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 E; _; ^) r9 y, n) {
这个和上一个有相同之处,都是给了攻下的方法误治后:6 g& g- T7 U, M: h; V
前面是伤津里热了,这个是饮气上冲了。" J  S& ~3 r( L0 s/ p
方加厚朴,杏仁降饮降气,兼有桂枝汤气得旁流  k) W  p$ x' ]
6、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宋28)) Y) j% a" {+ [# Z- l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 Z; H4 d. t% V, p8 i桂枝(三两 30克) 甘草(炙,二两 20克)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30克) 大枣(擘,十二枚 20克)# c& q" R5 Z7 D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 x+ w  k2 E* [+ @0 B6 m" ~+ g7 @$ G这个条在学习伤寒中,特别重要.) D% O/ M7 U* R8 w3 t9 A
会出现在以下症状- ?! [% I# }/ ?8 e
1)特征症状(水饮停胃证):心下满微痛,或者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但色不黄,无汗。  |( V* q  _7 J% d/ l2 l; L
2)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5 \5 |9 \4 i6 b9 O8 n& J0 w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滑,脉浮缓。5 U& Q! ]( f/ F8 r, ]
这个方子,为什么去芍药?
+ n$ V. i0 t" \3 H# D( h9 W服桂枝汤,或下之,不管是汗还是下,他说明津液已经不足,但是表还没有解,心下微满,这是饮逆呀,是胃气已经不足的现象,芍药号为小大黄,这时再用会更伤胃气。% k: x- Q6 F, ?8 S% f$ w" z  J
小便不利者,为津伤而饮重,所以加用茯苓白术。
( y( H+ ~# d: O$ h: b! X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可参考五苓散以便理解。
/ Y" ^8 m3 w1 M. j( c! _  B7 s好了,就讲到这儿了,临时抱佛脚,水平有限,请多指点。
: B8 X2 b* {. N/ F( J, U7 S
作者: chen619181    时间: 2013-4-4 08:40
请管理员把一楼删去,也请把上次的标题一样的帖子删去,那个弄的不好,谢谢!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13-4-4 14:00
* b: O% g1 A  Z1 W; f
已经修改好
作者: chen619181    时间: 2013-4-6 21:01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有“太阳病,无汗而小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可知其也治“痉”病。/ `2 W. A; S5 I* ~1 w
有错别字   喝---暍,小使-----小便
作者: 观潮    时间: 2013-4-6 22:17
谢谢,学习了
作者: 小飞鱼    时间: 2013-10-8 20:28
辛苦了
作者: NIANG    时间: 2013-11-2 08:44
学习了
作者: fang58309    时间: 2014-5-4 22:10
收藏了 谢谢老师
作者: hillning    时间: 2014-5-6 16:07
学习了
作者: hillning    时间: 2014-5-9 16:15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