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解读少阳病--闽-雲无心老师讲 课2013.313晚
[打印本页]
作者:
信达
时间:
2013-3-13 21:13
标题:
解读少阳病--闽-雲无心老师讲 课2013.313晚
闽-雲无心(51586190) 2013-03-13 20:05:04
8 G! I" ~) \6 o8 Z2 b7 {. q, x" j
大家晚上好
7 U1 f2 }0 v; P9 I9 V$ e( ]( a" j `
前面讲了很多医案
/ V9 r- D& Y% Z$ h
这些病案的诊断用方,都是建立在汉传中医的基础理论上的
8 e4 ?* C: D/ W- U. ^3 R* ?
只有熟练的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
6 C+ m, _ `, h
才能更好的学习医案,掌握诊疗技能,
2 ~7 r0 D3 m. y; d m, w/ Z
临床才有方向
* o5 ^: W- x( ~8 O% N, c2 \& u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少阳病的提纲
+ v' v1 [* D% n( R- j1 B
要掌握少阳病,
- n) c+ r4 U6 I$ N
首先必须了解的是少阳的实质。
7 e+ w# M2 [1 x r* V4 y/ ?; I
也就是少阳病位、病性、病态的概述。
) K' i: F! Z; |
即阳的半表里、半寒热、半虚实。
4 M+ D2 H0 Q) B, ~& c! B- x
从病位上看,少阳是阳位的半表半里这个病位
# \0 }* l9 A8 T. S. ^9 `" H
按表里来分偏于表,
0 s% b$ R6 G' A! R' k
按上下来分,居于心下;
' {% m) b# M( _. G f, s* N' }
按前后来分,居于身体的侧位。
- H$ v% A2 k/ ]( Z3 u7 R' n3 G
按三焦来分,居于中上焦之间
7 g( {' S( H t3 A" _
在孔窍上是以偏上偏外的孔窍为主。
, j! n- C$ l7 \' R$ F; a
从病性看,少阳病是半寒半热
: z$ i% U6 W# S
表现为往来寒热。
* U `% M9 M5 u7 P/ I2 E# n* H
从病态看,少阳病是半虚半实
& T4 ?, M- ~4 l! C
表现为一边是胃气相对不足而默默不欲饮食,与下焦的些许水饮上逆。
8 Y$ D7 v* }8 e" s/ H) t1 U
一边是正邪交阻于胁下胀满。
, V2 [! m7 t( l0 \2 f R9 s
再通过六纲的五种归类法,看看少阳在六纲中的位置与作用
, {# k+ z( U0 j3 n
三阳中少阳居于太阳阳明之间,
0 F% C+ C. W5 p4 f5 a6 \
是阳的中间体,属于阳的半表半里。
$ [( ^8 Z3 n2 L4 U* [2 [
负责沟通太阳与阳明。
8 h; n& j. D" s2 V% W: E# I- e
在整体阴阳中又与厥阴沟通,而使阴阳和谐。
+ t1 B& S0 q4 I4 X
与厥阴沟通,而进一步沟通全身阴阳
r& w( P4 X1 F) k7 J8 b
下面我们来看看少阳病提纲条文
0 X0 B3 D# E, @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 |$ O( u: P( u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 z2 L* Q$ ^8 Y
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 q- O5 s1 q" K) @8 I, d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这是少阳的三个主症。
0 R, P0 S8 X- z7 y' Y9 i& X
都与孔窍有关。
( D4 n5 q' B1 F# o* l) B# B
而孔窍是气机往来出入的通道,是少阳的部位
9 ?% f! q3 _. R& ]
少阳又是偏于中上焦的,
! F% b5 K1 X; i; V. `
所以少阳证以上部的孔窍出现的毛病最多见
. S/ N+ |) e) q6 I
少阳病证都会有这三大症状参与的。
% K$ P/ i+ T, y
邪阻于中上焦之间,上中焦气机不通,
% u y! m) `/ a. x' b8 Y
那么下面的气化不能上达,津液不能下布
2 v0 Q8 A" G' N& U) Q
就聚在上焦,出现头晕目眩。
) P, S9 z: M0 F$ `
上焦的心火不能下达就炎上,
! _% a- K) _$ Q( @: y! {
上焦的心火也就是上焦的后天之阳
5 Y' I, j! w7 ]* R/ O4 Y
津液损伤出现口苦咽干。
$ C8 G! [7 D% v! W4 `
后天之阳热盛,伤及上焦津液出现口苦咽干
& [: c; \8 o# x/ T9 p1 {) a
上窍为少阳管辖,下窍为厥阴管辖。
/ Q3 J7 t- C7 I3 A7 s
但是少阳对下窍也是有影响的
9 j7 K% U+ ^) L& B* A
当出现下窍病症时,要结合其他症状,才能确定是属于少阳问题,还是厥阴问题。
+ d6 H5 F& ?# V. u; i, G0 Z% O
有少阳症状伴随的就是少阳的原因。是厥阴症状伴随的就是属于厥阴的原因。
( E! a0 B1 [( L5 @: i `0 E, N; \1 D
少阳病阳的症状多,厥阴证阴的症状多
9 \' Q% \$ [0 G6 k
那么少阳的病症都有哪些了?
" P2 P8 X- `7 X( |9 I# g h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 H; d8 o1 @/ i) u5 T7 Z
这段讲的是少阳的本证,也就是少阳主要症状。
7 R) U. v+ f6 R0 h. q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最为重要。
' C/ f1 ]. ]; L
并要结合少阳的特征舌脉,舌苔薄白,脉弦。
& A- U, {+ O* n, l n; `
往来寒热是正邪交争于半表里的反应,
1 n4 p* b# [# t7 {3 _8 f: Y, P
病邪要入里,里面的正气足就抗邪,出现类似阳明的热,
% o" r, e' b. k. p+ p2 ]
病邪往外走,就出现类似太阳的表征恶寒现象。
- J$ }) O3 ]. `9 d; P
所以就寒热往来拉锯着。
* ~% i% A7 a: E- p% \3 s
也就是正邪互相抗争消长
. E7 |& M- s9 ^
而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三个症状是连带的,
+ A9 H5 r W$ h" X' j* R
临床上一般会同时出现,
! s* k; R2 d# R& D' Z+ w
因为邪阻于心下胁肋这个少阳部位,所以满闷。
; `2 y: l, K7 @3 g1 N2 d
胃气相对不足,知道饿却吃不下东西,就是嘿嘿不欲饮食。
- h3 [2 `) {% r9 M2 [2 R
心烦喜呕是邪堵在这心下,阳热下不去,就心烦。
* v- [% ~' L) h. u
病邪阻在偏上位置,上下不能交通,胃气通过吐来排出它,还吐不出,所以总是干呕。
# `6 x! Q. B& s! p! e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1 n5 O; j6 D0 E$ ?* z$ H+ u" I3 e( r
这些症状我们称他为 或然症
0 s+ z6 D; }0 K
也就是这些症状在少阳病中可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 z' W7 q" ^1 j7 L6 T
都是由阳明热和太阴水饮夹杂造成的。
! [1 y3 `1 @0 X
为什么会有太阴水饮了?
; V/ o' }" D4 n `5 i9 n& e0 T
因为少阳沟通太阳与阳明的同时,也沟通这厥阴,因此会夹带着些许的阴的症状下面讲讲少阳中风
e% K8 y. {1 \- v
先看少阳中风条文
7 I, \* P/ }1 w$ s; Y% s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6 o7 d9 I0 ~% Q x
六纲都有中风,他们都有中风的症状:头痛、身热、汗出、恶寒恶风、颈项强等。少阳中风是在中风症状的基础上还要有少阳的病位的特征症状。
8 p+ ~ K$ L2 ^4 z% O6 i
耳鸣甚至耳聋,眼睛充血是上窍的病证
) l% {$ `1 p7 E) @5 e
胸满,烦闷,是邪气阻在中上焦之间,上焦气下不来,不能普化下面
" K' T7 K( n3 b8 V0 E( T
这个少阳中风的病位,比少阳本证的位置还要深一点。津液也伤的更重一点。
$ r# f2 ~% ?9 Q& K' X% }# j" }% ?
因为风性疏泄,汗液丢失的缘故
* I9 Y- B* X# K {! a& W; E
不管是少阳本证,还是少阳中风,治法都是和法。都是用小柴胡汤。
1 O$ i1 A7 Y* U3 Y
不可用汗法,不可用下法。
' p$ ~7 S3 |" m( p: m$ W
那么吐下会怎么样了?
* k4 d& z1 t, [) v+ m1 Z# k) E$ C/ p
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7 _) P) A8 K, ?+ J$ I. B9 K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 w0 h. p" x4 q, c6 H& |
吐下就会出现这两个条文所讲的转归
* E( [/ t* ?/ Y
吐下汗都是伤津液的
b2 ]4 d: I' y. w- Y9 u4 @
少阳病本就津液不足而偏热
2 m. G& w/ |) M% I4 d5 u- X
汗吐下法都会伤津液,引邪内入
$ D6 F- \; }; i3 Q( f
体制强的 会出现邪热炙甚转阳明病。
9 h$ p! @0 |4 |/ L3 z- W
要是体质虚弱的会转入三阴证,导致病情复杂变化。
* n, Z/ ]6 l- n# {
今天临时讲课,讲的比较简单点,
# N4 Y7 \% D3 B, K0 R
同时由于群里成员先来后到,前面的同学就当做复习
3 d6 t5 s: m. y
堂主的网络教学课马上就要开课了,
F( y6 E# U3 E, @1 s9 X# F
堂主程刘海,将会对这些六纲内容作详细的分析讲解
8 g) M1 z; M% G# }1 K5 X& C* a/ ^
这里真心学习的同学,可以参加堂主的网络教学,一年半载就能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0 _, D2 }$ h* C; Q
因为这里讲课由不同老师讲解,内容也比较乱,而网络课是系统的深入的讲解
7 T( P$ c/ G( R; J2 i( f5 J
好了,今晚的课就到这里吧
. U4 j4 b9 _! {& S
作者:
一个人的村庄
时间:
2013-3-13 23:34
非常 好
作者:
262585224
时间:
2013-3-14 00:18
又重新温习一遍。。。。
作者:
福气喽
时间:
2013-3-14 08:48
感谢兄弟整理分享!!支持一下,学习是必需的
作者:
赵恩宗
时间:
2013-3-14 10:04
学习了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3-14 11:43
感谢师兄整理分享
作者:
当归小骥
时间:
2013-3-14 11:52
谢谢老师 如果有卫气营血的解释就更好了
作者:
guodaifu
时间:
2013-3-14 21:22
学习了
* x' c/ j/ I6 Z0 s5 o
作者:
啥得
时间:
2013-3-25 16:01
学习了
作者:
半夏没药
时间:
2013-5-29 11:11
感谢分享 谢谢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9-5 10:38
温故而知新
作者:
水云
时间:
2014-5-20 11:18
学习了,谢谢!
作者:
水云
时间:
2014-5-24 15:55
本帖最后由 水云 于 2014-5-24 15:58 编辑
$ L- ~ P) a# c& e$ R) |
3 i9 r/ ]4 c1 x7 [2 O# I7 w$ H
再次学习,温故知新,加深理解。谢谢!
作者: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时间:
2014-8-17 20:23
学习了
作者:
a894818129
时间:
2019-2-5 20:10
温故知新,百读而意现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