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3.1.29冷建波老师讲如何学习汉传经方 [打印本页]

作者: 当归小骥    时间: 2013-1-29 23:52
标题: 2013.1.29冷建波老师讲如何学习汉传经方
- I; z, e& W3 B3 j$ L9 u8 h5 y
讲课老师:川-中江冷建波9 V- A/ I0 A" g% n, w5 c8 O+ X
大家好,很高兴今晚能在这里讲课。今晚的主题是和大家谈谈我如何学习汉传经方的。
/ Z1 F$ Z' D# R7 F7 ]8 U# z! r2009年,我在泸州医学院读书,系上举行兴趣小组,就报名参加,结果落选了,当时很好奇自己为什么会落选,遂四处打听,最后有幸认识了彰机堂主老师。当时就问他,学习什么可以直接临床(当时大三了,自己感冒了都没办法治疗)。他告诉我想直接临床就学习古中医,汉传经方。当时抱着随便学习一下的态度,参加了学习班。" ?- d: K/ o; `$ h: T' M2 H$ a' f
在一间教研室一支笔一个本子一群同学听堂主老师讲了几次课,同时也在汉传中医师承论坛注册了常在论坛看帖子。当时也有过怀疑,这个能行不?是不是真的临床术啊?反正当时学校的中医学的晕头转向的,感觉它就是靠吹,不管怎么说都有那么点道理。大五的师兄们用中医治疗疾病的勇气都没有,大学毕业了还不会看病,这样的中医学着作甚。因而直接放弃了学院的中医,学它只为了考试。更多精力用来学习西医知识和汉传经方。所以尽管怀疑,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因为自己想当医生,而且想个体行医。那个时候看见这个群内和论坛上越来越多的同学说汉传经方好,临床疗效好,而且自己学着也比较顺心,就把经方就当做一种爱好了。8 V' [+ N. K, @0 v2 j
2010年1月14日通过淘宝收到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和金匮要略师承课堂实录2本书。寒假里就粗略通读了这2本书,同时用麻黄汤治疗母亲感冒一剂愈,从而深信不疑了。现在回想起当初一起学习的约20个同学,他们大多数都购买了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但是没有买金匮要略··而我是他们中临时参加的学员,我买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师承课堂实录这2本书···虽然她们有时候也借着看一下,但是都没读进去。他们爱转牛角尖,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问:“为什么汉传经方和学校里的五脏六腑,五行生克没关系?”全问些这么高档的问题,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你既然要学这个,你就得遵守这个的规则。不可能你玩魂斗罗时脑壳里想的是超级玛丽的玩法。问这么高档的问题就比如看病的时候,患者问你老师我肚子痛,这是啥子原因?怎么引起的? ---话说这个问题问的有意义?你是患者,你只管吃药,遵守医嘱就是。这个怎么引起的属于我医生研究的范畴,给你解释也解释不清楚(我解释的还没百度解释的好)。我们作为学习者,你要学习汉传经方,你首先就得学好它,掌握了它,你才能研究为什么他和学校五脏六腑没关系这些高层次问题。不然就像外行问内行问题,问的让人啼笑皆非!前面就是大概讲述的我从接触汉传经方,将信将疑,深信不疑的一个粗略过程。说这些主要是为了告诉大家,学习汉传经方首先你要信!相信他是好宝贝,你才能有兴趣有乐趣的去学习。要是带着鸡蛋里挑骨头,怀疑的态度去学习注定你不能有大收获的。信愿奉行,信排第一位的,如果不信其它的一切都扯淡。----信。我觉定一门深入学习后,就开始了我真正学习汉传中医的路程了。
1 M; U6 P( \5 n1 t+ B有了坚定的信念,第二步就开始洗脑,每周都看一次洗脑的那个帖子告诉自己我们没有学校里的五脏六腑,五行生克,汉传中医和学校的中医没有半点儿关系。不能交叉混合。只有一张白纸才能用来勾勒美景,只有一个空杯子才能用来装水。所以以前的东西要把它暂时封存。至于五运六气,火神,补土什么的我听都没听过,所以也不用洗了洗脑。有时候孤陋寡闻还是有好处,洗脑可以很快洗干净。所以那些说羡慕科班出身的中医大学生,他们有底子,学汉传更容易上手,简直是扯淡···他不晓得我那些第一群同学基本还在学校中医和汉传中医绕啊绕,他们都是拿奖学金的孩子啊。
  o+ @) d+ \' m/ ]. V; o" N洗脑完后,就重新看以前彰机堂主师兄给我们讲课的基础笔记,重新看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现在大家可以看伤寒类编补遗师承课堂实录)和金匮要略师承课堂实录。学习要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带着漫无目的,走马观花的学习方式只能徘徊不前。每天诵读30条条文(一日三餐,一餐10条,基本就是10分钟),就是读,背(看武侠电视时觉得先记住秘诀以后慢慢就懂了,现在不懂没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时也坚持天天背方剂(药物组成,剂量,特殊的煮法)一段时间后伤寒论就比较熟悉了,然后再同理读,背金匮要略,周背一小章节。无论能背住不,反正就是和它混个印象熟悉。这一段时间基本都是读,背。经常重复····背了过后还是会忘记,忘记是为了再背,所以别怕读背。你读3次,背3次就能牢牢记住了?天才差不多···所以不要说自己记性差,老是记不住。记不住就别记啊,每天读一读就好了---读背。* b4 z% ~4 d& r/ n  R8 W: |& i: p/ V
具体的学习进度还是要根据自己安排,因为我是学生,所以时间多。但是一定要计划出学习任务,一个一个的把任务完成掉。ps :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去商家要2本台历,一本台历写每天计划,一本台历写今天学习了些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条文方剂)晚上的时候在床上回忆一下,一周一小总结一月一大总结···几个月后你就会发现积少成多,晕,条文方剂还真遭不住背。这样下来你就对这2本书比较熟悉,至少别人说起小青龙汤,你大概知道他在那本书的那些地方出现过说起六味地黄丸知道他不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说起太阴病提纲知道这是太阴病提纲。顺便提一点,条文多熟悉,提纲和伤寒论的方剂一定要背下来。当时读背条文方剂的时候,常在论坛看帖子,听讲课,只是重点任务是读背条文方剂。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就开始仔细看讲解了,每天花5分钟读一读看的条文。在群内,论坛上看老师的讲课和粗略看下病案,看用了哪些方剂,然后去书上找这些方剂,看条文和讲解。 最后就基本能听懂群内人的专业聊天和论坛上的分析了,知道他们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但是自己处方还是心里没底。这段时间就主要处于复习巩固阶段,彰机堂主说过基础知识很重要,就一直坚持每一个月看一次书上的基础知识。这个过程我将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不能说每天学习,但是可以说没有落下一个月再学习。学习的激情和热度是一直保持的。这个时候我马上要大五下学期了···从大三接触到大五这段时间都只看了刘老师这3本书。其他的中医书很少看(考试的时候肯定还是要突击的)。' f. @% c" k# j+ W5 i, w
初略看第一次2本书我就用了1个月的时间,可脑袋一片空白···随后的日子基本就是重复。这个时候感觉自己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该有点什么改变了···恰恰 2012年,由刘老师携弟子在北京亲自授课。得知这个消息过后非常激动,在各位师兄姐的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后最终入愿去了北京听课。倘若不去参加那一次培训班真的会成为人生中的一个遗憾。这是我第二个学习转折点!北京学习5天,收获了很多宝贝!希望没能参加第一期培训班的同学别错过第二期啊!5 P7 ~( d& X* v$ U2 e# ^
---当时我瞒着父母,自己想办法去北京参加学习班的时候就只是想 我没缘分错过了刘老师 07 年 -08 年第一期的招收弟子,没把握机会错过了 10-11 年的亲自跟师学习!这第三次,我可不能再错过了,我积累了这么长时间了。
" q" @/ s4 O& z从北京回来后,就开始学习药症了。神农本草经没怎么看,就是把三本书里讲解时的药症抄了一遍,一味药一张小卡片,然后按药性进行分类,每天就开始背诵药症了,也不管懂不懂,用不用得来,反正先背着再说。当然,条文,方剂,药症这些都反复的阅读。对于条文的讲解 也常去看。总之就要对类编补遗和金匮要略非常熟悉。 2012.7月,毕业了,参加工作了。上午给医院院长写处方,就像电脑打印机一样的工作。和病人混个脸熟,下午他不上班,我就可以自己安排时间,下午就是一个人做诊室看病。现在才得知,医院里很多 23-30 岁左右的年轻医生都跟过院长写处方,但是他们下午都不上班,都不能或者不敢独自看病给病人开处方,因为他们心里没底,没有底气开方子心里担心出医疗事故或者没疗效。只有我从第一天上班下午就开始看诊,虽然专挑的是一些容易的病人,因为我用的是汉传经方,我心里有底,只是开始剂量有的相对于保守,剂量篇小,一两按 5-10g 算。现在剂量基本都是一两按 15g 计算了。因而院领导比较器重我,药房那边也开始对我的处方放心。(第一次细辛用 30g 就是给一个 25 岁的体壮女性患者用的,以前给自己母亲用过细辛 45g 没有问题,自己和也亲自验证过)。那张细辛 30g 的处方还被药房复印了,给几个院长报告,公示栏也贴出教育大家别乱开处方,别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被教育了,可是 4 天后的一个上午,病人回来了,她给院长说那方子如何如何好····最后我被定性为胆大心细,让我以后一定要注意安全!他们教育我也是对的,但是实践改变了他们的看法。从那以后院长有细辛这味药的处方也从 5g 时常变为 10-15g 了。麻黄 30g 桂枝 30g , 这些 现在都不管了。刚开始麻黄必须在 15g 以内,否则吃了会大汗淋漓。每遇一个病人,我都按着十问歌问诊,参照论坛的问诊单询问,问完了就在病人面前重复综述一遍,病人点头后就开始思考处方。具体辨证过程,大家可以参看汉传中医师承论坛里的帖子。处方过后,就给病人交代煮法,服法,可能的排病反应等等。病人走了就开始记录病案,晚上回来翻书,看看选择哪个方证更好,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证。把这个方子涉及的条文和讲解再复习一次。几日后未来复诊的病人就打电话询问一下···。 7月24日 收到了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如获至宝啊!!然后就开始学习医案。我自己临床一个月发现,同样的病例 我自己不同时间每次处方的方向都是大同小异,但是很多时候考虑的细节就不一样了。这让我比较困惑···恰恰这个困惑在经方医案集里得到了解决 --- 这是我的第三个转折点。已经临床的同学要多看医案集,形成刘老师及各位老师类似的思维方式!不然自己就会天马行空,纸上谈兵。我不想创新,我就跟着模仿··。
9 O6 W5 C, e4 Y+ z+ S( M3 F具体如何学习医案,欢迎大家课后在论坛此课整理帖后讨论,下次讲课具体讲解。欢迎大家多交流! 接着参加了网络培训·基础教学培训班。彰机堂主老师专门视频讲解汉传经方中医基础理论。这次培训班又让我收获了很多,让自己思考问题更成熟。 123456--- 这几个基础理论中,对三焦,胃气,卫气营血的认识更深刻,更完善了。学习了这个过后再回过头看条文,更容易理解。我听课的时候就一边看视频,一边做笔记。现在基本就是复习一下笔记,我自己有一定的基础了就重点看卫气营血,,胃气和六纲实质 - 特别是六纲症状和病态病性病位的对应,融合(因为这三方面我以前掌握的不够好) 其它的内容就只重复看了 2-3 次。这里想起一个学习方法 ---- 查漏补缺!自己哪方面不足,就要着重去弥补。经过半年的临床,经过这几年的学习。现在我一下午能看 5-10 个病人,回头客也在逐渐增加。当时参加工作时院长教育我说:一个医生的病人要一个一个的积累,你看那种突然病人量很多的医生,如果医生没本事或者自交自傲草率处理病人,那么这个医生很容易倒霉,现在的门庭若市马上变为门可罗雀,最后一辈子都难得爬起来,咸鱼翻身。所以我下午都挑病人,选择性的看病。首先争取把六不治的病人挡在门外,其次挑选精神面貌好的, 70 岁以下的(没证行医还是怕出事,小心使得万年船,每天上班踏进医院时都对自己说一句冷建波,你左脚踏进了医院,右脚就踩在监狱门口,要谨慎,不能马大哈)。
/ u% x. L6 p* g大家这么热情,我就再讲一段 -- 金匮要略师承课堂实录腹满篇有几个方子厚朴七物汤 厚朴三物汤 大承气汤 大柴胡汤。 厚朴七物汤方 " X3 o. F. M8 ?1 E0 {4 I% [
    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 b  L" v! z. V' @% o0 t2 I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 `0 B8 V; A0 O" j    厚朴三物汤方    ) [" y( d( }3 i6 H% N4 D4 v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5 N3 W1 ?) z! x2 F5 U9 p. X    小承气汤方   
0 N6 m5 ^8 W+ W% N, L    大黄(四两)  厚朴(三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                 大承气汤    % E8 P/ r& u8 u5 F
    大黄(酒洗,四两)  厚朴(炙,去皮,半斤)  枳实(炙,五枚) 芒硝(三合)              
) T0 `" m( C$ Y6 a; M   是不是有很多共同点啊!这样背方剂就好背一些了,而且对比记忆     你能记得更准确,不然对药量始终模模糊糊。。临床面对病人的时候,你好意思翻书吗?你一翻书    病人心里就有点疑惑了,特别是年轻小伙子刚出道的医生。老医生和有资历的医生才有资格翻书。         一品堂主上月讲课中提到     
) G  d$ P" t3 [& m8 D+ \" J3 r   守规矩!这就是守规矩!药量你敢变?药物你敢变?先把规矩守好了再变通!一个一岁的孩子看见 3岁的娃娃跑着嬉戏,1岁的也跟着跑,你猜咋样?能不摔跟头吗?这个就是生活的道理,最浅显的道理,也是真理!           U# P" j% p4 |5 D
    附子粳米汤方   
- [0 j  Y4 C; C, u* q: N  V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 P+ y1 v# h1 y/ X# {! J
    治胃中虚冷,腹满塞,(欲)下气,大半夏汤        * O( c- y, F# ^" L/ u9 d
    半夏(一升)  大枣(二十枚)  甘草、附子、当归、人参、厚朴、茯苓、枳实(各二两)  桂心(五两)生姜(八两)  蜀椒(二百粒)         ( a' ]& \# P: m. Y$ s$ S6 C
    治久寒胸胁逆满,不得食。吴茱萸汤方。(千金)    * O' j* c: B% h/ t2 y
    吴茱萸半夏小麦(各一升)  甘草 人参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八两) 大枣(二十枚)     
! F( e. Q' p: m( R1 A6 ~$ s   上八味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虚羸胸膈满。大桂汤方。(千金)    ! Q  r9 I! ]" i! J( ^* ]
    桂心生姜(各一斤)  半夏(一升) 黄芪(四两)                 你们有没有发现大半夏汤,吴茱萸汤,大桂汤,附子粳米汤还是有共同点的。也不是那么难背。反正我是这样记忆的,我以前就按着书上的顺序背,可是背不牢固。现在我按着这个顺序记忆的,感觉好记一些。而且也突然发现他们有类似的规律。附子粳米汤    $ T' c5 W% W$ B* O/ u6 B
    --- 附子、半夏是一类,甘草、大枣、粳米是一类。     
, z3 I; W* O  N0 W. Y& }( v   大半夏汤        半夏    附子        蜀椒。当归人参茯苓(背方剂多了发现续命汤里也有附子人参当归茯苓这种组合,当然    这个我没研究,也还不够功力去研究,只是发现类似而已) 桂枝 生姜 大枣 甘草 厚朴 枳实
% [0 H3 `3 K& h; H: {9 @   吴茱萸汤      ! C1 v0 p4 q: e& O- i* C! z7 C
   吴茱萸 半夏 桂枝 甘草 生姜 大枣 人参 小麦,大桂汤半夏。桂枝、生姜、黄芪。你们对比这几个方剂看,是不是有共同点和不同点啊,如果你层次高了,你就可以去研究为什么有些有附子,有些有吴茱萸而不要附子呢?有些有人参呢?这你就能明白几个方剂的差别,想要研究更细,你就把他们的神农本草经上写的药症列举出来看看,当然    这个可以研究,但是对于初学者不能深入学习。还是先学好基础的。天龙八部虚竹去相亲练武功的时候,真经都摆在大家面前但是其他人学了就头疼,走火入魔,而虚竹就功力大增。              4 `. Z6 g3 [2 ?" C/ c. X
   作为初学者,你也可以对比一下啊。晓得大方面还是不错的!比如附子温阳,半夏降水饮。另外一点就是,大家在学习条文,方剂的时候 一定要结合123456这几个基础知识来理解。这样你才能慢慢贯通。个人学习简单介绍,欢迎大家去论坛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中发生的故事。
9 d/ j) H4 @- M' N5 e   现在总结一下主要内容:信!洗脑!读背熟悉!条文讲解!学习医案集,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重视基础!            
: v1 ?* W5 @2 y( z: }7 n9 ?   彰机—程刘海21:56:41           ' Z3 e" B4 w. V% Z0 t+ }6 E5 K" J
   像这种讲课,内容是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之类的,就很好啊。并不是天天要讲什么临床、病案才行啊。    7 W5 m& ~+ h( P' x6 N, z3 F8 T
    有的时候,临床病案之类的,往往会给人一种“鱼”的东西,使人陷进死胡同,天天就等着张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迟早有一天会饿死,会当贵州驴子。    9 n1 }! ~  R" y% h; x. F- t8 S: X4 R
    而学习的方法、过程,这些东西,是思想上的。    , u8 d$ H- O/ O! v" ]" J# i
    思想上的,往往是“渔”,是方法。   
9 G. P5 h% s, C( V5 j# _9 B8 C! n1 W    学习什么,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啊,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学习思维,或者临床思维,这才是源头之水。   
" t0 o+ V, L: T/ G2 o! R    思想都无法转变,很难学成的。所以啊,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 C, a; S" k2 I: ~& d
    冷建波:
' Y+ _4 e2 x2 g. U    汉传中医是一门临床医学。他和西医一样的非常严谨,客观!有是证用是方!辨为某个证     
0 e9 i  h4 c$ T    就用某个方证!(关于症,证等的讲解请参看以前的讲课内容)我们就是大法官,看病要做到有理有据!少判冤案!         1 R: s" s! `# J2 G# g  q+ |9 t8 B
    我常对自己说,你对得起病人选择你吗?你对得起病人的药钱吗?你对得起病人赶车,挂号,排队,熬药,喝药这些行为吗?如果病人吃了药没多少效果,确实自己感觉也不好。所以只有自己好好学!不是汉传中医不行,而是你不会用!最后回答同学一个问题:我临床看病学习的书就只有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金匮要略师承课堂实录,伤寒类编补遗课堂实录,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这4本书!真正用到的也就是这4本书。可以这样片面理解伤寒类编补遗是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的完善版,升级版。所以也就是后面3本书!三本书不厚,但是很实用!这些书在淘宝店都能买着,可以去这里看看    http://hanchuanzhongyi.taobao.com/?spm=2013.1.2-7726426297.27 Z# a5 ^6 z# U5 g. H
   http://hanchuanzhongyi.taobao.com/?spm=2013.1.2-7726426297.2              $ A; F6 I3 c2 v, i* Y' s
    同时建议真心学习的同学早点报名参加网络基础培训班!通过视频学习,你会少走很多弯路的,提高的更迅速!第一期网络培训班快结束了,明年伤寒论培训班也正在筹备中。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汉传中医论坛)。         
+ [8 `) W. F6 p$ \   我的讲课结束!谢谢大家!嘿嘿,我没表达清楚。我学校中医扯淡是指我临床上完全不用学校中医那一套。我的同学们也基本上不用学校中医来治病。汉传中医对大多数疾病已经够用了。欢迎像经方学徒这样的交流。大家都能进步!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1-30 10:17
多谢整理
作者: 安众    时间: 2013-1-30 15:04
回复 当归小骥 的帖子
; P/ j: X, B4 P% d  R0 J. M0 V- V4 F0 H1 A
了不起,年纪青青便有如此建树,我,一个初学者,以后定要向你多多学习。
作者: 张小医    时间: 2013-1-30 21:06
我以后学习更有方法与方向了》多谢了!
作者: 鸿霖儿    时间: 2013-2-24 18:55
波波,今天才看到你的课件,为你的青出于蓝而骄傲,同时也让我学得了一些学习方法,真的非常感激.也祝愿你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的进步
作者: 当归小骥    时间: 2013-3-21 13:37
讲课老师:川-中江-冷建波
+ E) t, V$ b5 O! a: Z' R/ \大家好,很高兴今晚能在这里讲课。今晚的主题是和大家谈谈我如何学习汉传经方的。4 z# R; Q8 @- l9 [" @: w
2009年,我在泸州医学院读书,系上举行兴趣小组,就报名参加,结果落选了,当时很好奇自己为什么会落选,遂四处打听,最后有幸认识了彰机堂主老师。当时就问他,学习什么可以直接临床(当时大三了,自己感冒了都没办法治疗)。他告诉我想直接临床就学习古中医,汉传经方。当时抱着随便学习一下的态度,参加了学习班。
4 Y3 N6 |" ^7 w$ m. Z在一间教研室一支笔一个本子一群同学听堂主老师讲了几次课,同时也在汉传中医师承论坛注册了常在论坛看帖子。当时也有过怀疑,这个能行不?是不是真的临床术啊?反正当时学校的中医学的晕头转向的,感觉它就是靠吹,不管怎么说都有那么点道理。大五的师兄们用中医治疗疾病的勇气都没有,大学毕业了还不会看病,这样的中医学着作甚。因而直接放弃了学院的中医,学它只为了考试。更多精力用来学习西医知识和汉传经方。所以尽管怀疑,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因为自己想当医生,而且想个体行医。那个时候看见这个群内和论坛上越来越多的同学说汉传经方好,临床疗效好,而且自己学着也比较顺心,就把经方就当做一种爱好了。/ a* K( D3 v) ]1 n5 y0 ?, n9 A# {
2010年1月14日通过淘宝收到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和金匮要略师承课堂实录2本书。寒假里就粗略通读了这2本书,同时用麻黄汤治疗母亲感冒一剂愈,从而深信不疑了。现在回想起当初一起学习的约20个同学,他们大多数都购买了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但是没有买金匮要略•• 而我是他们中临时参加的学员,我买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师承课堂实录这2本书•••虽然她们有时候也借着看一下,但是都没读进去。他们爱转牛角尖,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问:“为什么汉传经方和学校里的五脏六腑,五行生克没关系?”全问些这么高档的问题,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你既然要学这个,你就得遵守这个的规则。不可能你玩魂斗罗时脑壳里想的是超级玛丽的玩法。问这么高档的问题就比如看病的时候,患者问你 老师我肚子痛,这是啥子原因?怎么引起的? ---话说这个问题问的有意义?你是患者,你只管吃药,遵守医嘱就是。这个怎么引起的 属于我医生研究的范畴,给你解释也解释不清楚(我解释的还没百度解释的好)。我们作为学习者,你要学习汉传经方,你首先就得学好它,掌握了它,你才能研究为什么他和学校五脏六腑没关系这些高层次问题。不然就像外行问内行问题,问的让人啼笑皆非!3 ]1 r/ H8 X( G( _
前面就是大概讲述的我从接触汉传经方,将信将疑,深信不疑的一个粗略过程。说这些主要是为了告诉大家,学习汉传经方 首先你要信!相信他是好宝贝,你才能有兴趣有乐趣的去学习。要是带着鸡蛋里挑骨头,怀疑的态度去学习 注定你不能有大收获的。信愿奉行,信排第一位的,如果不信 其它的一切都扯淡。----信。我觉定一门深入学习后,就开始了我真正学习汉传中医的路程了。
# Z7 M% H" o6 l. T1 b有了坚定的信念,第二步就开始洗脑,每周都看一次洗脑的那个帖子告诉自己我们没有学校里的五脏六腑,五行生克,汉传中医和学校的中医没有半点儿关系。不能交叉混合。只有一张白纸才能用来勾勒美景,只有一个空杯子才能用来装水。所以以前的东西要把它暂时封存。至于五运六气,火神,补土什么的我听都没听过,所以也不用洗了-----洗脑。有时候孤陋寡闻还是有好处,洗脑可以很快洗干净。所以那些说羡慕科班出身的中医大学生,他们有底子,学汉传更容易上手,简直是扯淡•••他不晓得我那些第一群同学基本还在学校中医和汉传中医绕啊绕,他们都是拿奖学金的孩子啊。. I1 \+ j" n3 f6 y
洗脑完后,就重新看以前彰机堂主师兄给我们讲课的基础笔记,重新看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现在大家可以看伤寒类编补遗师承课堂实录)和金匮要略师承课堂实录。学习要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带着漫无目的,走马观花的学习方式只能徘徊不前。每天诵读30条条文(一日三餐,一餐10条,基本就是10分钟),就是读,背(看武侠电视时觉得 先记住秘诀 以后慢慢就懂了,现在不懂没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时也坚持天天背方剂(药物组成,剂量,特殊的煮法)一段时间后 伤寒论就比较熟悉了,然后再同理 读,背金匮要略,1周背一小章节。无论能背住不,反正就是和它混个印象熟悉。这一段时间基本都是读,背。经常重复••••背了过后还是会忘记,忘记是为了再背,所以别怕读背。你读3次,背3次 就能牢牢记住了?天才差不多•••所以不要说自己记性差,老是记不住。记不住就别记啊,每天读一读就好了---读背。3 w( g! K0 X4 W9 o
具体的学习进度还是要根据自己安排,因为我是学生,所以时间多。但是一定要计划出学习任务,一个一个的把任务完成掉。ps :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 去商家要2本台历,一本台历写每天计划,一本台历写今天学习了些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条文 方剂) 晚上的时候在床上回忆一下, 一周一小总结 一月一大总结•••几个月后你就会发现积少成多,晕,条文方剂还真遭不住背。这样下来 你就对这2本书比较熟悉,至少别人说起小青龙汤,你大概知道他在那本书的那些地方出现过 说起六味地黄丸知道他不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说起太阴病提纲 知道这是太阴病提纲。顺便提一点,条文多熟悉, 提纲和伤寒论的方剂一定要背下来。当时读背条文方剂的时候,常在论坛看帖子,听讲课,只是重点任务是读背条文方剂。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就开始仔细看讲解了,每天花5分钟读一读看的条文。在群内,论坛上看老师的讲课和粗略看下病案,看用了哪些方剂,然后去书上找这些方剂,看条文和讲解。' A' p" Q: M9 P
最后就基本能听懂群内人的专业聊天和论坛上的分析了,知道他们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但是自己处方还是心里没底。这段时间就主要处于复习巩固阶段,彰机堂主说过基础知识很重要,就一直坚持每一个月看一次书上的基础知识。这个过程我将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不能说每天学习,但是可以说没有落下一个月再学习。学习的激情和热度是一直保持的。这个时候我马上要大五下学期了•••从大三接触到大五这段时间都只看了刘老师这3本书。其他的中医书很少看(考试的时候肯定还是要突击的)。. R1 K5 D: P+ [2 a7 p8 U( s9 }
初略看第一次2本书我就用了1个月的时间,可脑袋一片空白•••随后的日子基本就是重复。这个时候感觉自己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该有点什么改变了•••恰恰 2012年,由刘老师携弟子在北京亲自授课。得知这个消息过后非常激动,在各位师兄姐的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后最终入愿去了北京听课。倘若不去参加那一次培训班真的会成为人生中的一个遗憾。这是我第二个学习转折点!北京学习5天,收获了很多宝贝!希望没能参加第一期培训班的同学别错过第二期啊! ---当时我瞒着父母,自己想办法去北京参加学习班的时候就只是想 我没缘分错过了刘老师07年-08年第一期的招收弟子,没把握机会错过了10-11年的亲自跟师学习!这第三次,我可不能再错过了,我积累了这么长时间了。
8 d' B+ i- Z. i' R从北京回来后,就开始学习药症了。神农本草经没怎么看,就是把三本书里讲解时的药症抄了一遍,一味药一张小卡片,然后按药性进行分类,每天就开始背诵药症了,也不管懂不懂,用不用得来,反正先背着再说。当然,条文,方剂,药症这些都反复的阅读。对于条文的讲解 也常去看。总之就要对类编补遗和金匮要略非常熟悉。
  ]3 j3 L) I* r4 t, J: F) d0 |2012.7月,毕业了,参加工作了。上午给医院院长写处方,就像电脑打印机一样的工作。和病人混个脸熟,下午他不上班,我就可以自己安排时间,下午就是一个人做诊室看病。现在才得知,医院里很多23-30岁左右的年轻医生都跟过院长写处方,但是他们下午都不上班,都不能或者不敢独自看病给病人开处方,因为他们心里没底,没有底气开方子心里担心出医疗事故或者没疗效。只有我从第一天上班下午就开始看诊,虽然专挑的是一些容易的病人,因为我用的是汉传经方,我心里有底,只是开始剂量有的相对于保守,剂量篇小,一两按5-10g算。现在剂量基本都是一两按15g计算了。因而院领导比较器重我,药房那边也开始对我的处方放心。(第一次细辛用30g就是给一个25岁的体壮女性患者用的,以前给自己母亲用过细辛45g没有问题,自己和也亲自验证过)。那张细辛30g的处方还被药房复印了,给几个院长报告,公示栏也贴出教育大家别乱开处方,别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被教育了,可是4天后的一个上午,病人回来了,她给院长说那方子如何如何好••••最后我被定性为胆大心细,让我以后一定要注意安全!
$ F1 d1 x3 J( ~2 C2 ^4 x! a) N他们教育我也是对的,但是实践改变了他们的看法。从那以后 院长有细辛这味药的处方也从5g 时常变为10-15g了。麻黄30g 桂枝30g 这些 现在都不管了。刚开始麻黄必须在15g以内,否则吃了会大汗淋漓。每遇一个病人,我都按着十问歌问诊,参照论坛的问诊单询问,问完了就在病人面前重复综述一遍,病人点头后就开始思考处方。具体辨证过程,大家可以参看汉传中医师承论坛里的帖子。处方过后,就给病人交代煮法,服法,可能的排病反应等等。病人走了就开始记录病案,晚上回来翻书,看看选择哪个方证更好,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证。把这个方子涉及的条文和讲解再复习一次。几日后未来复诊的病人就打电话询问一下•••。$ g8 Q( X; L+ @& Y+ Z
7月24日收到了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如获至宝啊!!然后就开始学习医案。我自己临床一个月发现,同样的病例 我自己不同时间每次处方的方向都是大同小异,但是很多时候考虑的细节就不一样了。这让我比较困惑•••恰恰这个困惑在经方医案集里得到了解决---这是我的第三个转折点。已经临床的同学要多看医案集,形成刘老师及各位老师类似的思维方式!不然自己就会天马行空,纸上谈兵。我不想创新,我就跟着模仿••。! b8 Q2 `% y# N$ E6 W2 S
具体如何学习医案,欢迎大家课后在论坛此课整理帖后讨论,下次讲课具体讲解。欢迎大家多交流!8 k. C5 X  V, L
接着参加了网络培训•基础教学培训班。彰机堂主老师专门视频讲解汉传经方中医基础理论。这次培训班又让我收获了很多,让自己思考问题更成熟。123456---这几个基础理论中,对三焦,胃气,卫气营血的认识更深刻,更完善了。学习了这个过后再回过头看条文,更容易理解。我听课的时候就一边看视频,一边做笔记。现在基本就是复习一下笔记,我自己有一定的基础了就重点看卫气营血,,胃气和六纲实质-特别是六纲症状和病态病性病位的对应,融合(因为这三方面我以前掌握的不够好) 其它的内容就只重复看了2-3次。这里想起一个学习方法----查漏补缺!自己哪方面不足,就要着重去弥补。经过半年的临床,经过这几年的学习。现在我一下午能看5-10个病人,回头客也在逐渐增加。当时参加工作时院长教育我说 :一个医生的病人要一个一个的积累,你看那种突然病人量很多的医生,如果医生没本事或者自交自傲草率处理病人,那么这个医生很容易倒霉,现在的门庭若市马上变为门可罗雀,最后一辈子都难得爬起来,咸鱼翻身。所以我下午都挑病人,选择性的看病。首先争取把六不治的病人挡在门外,其次挑选精神面貌好的,70岁以下的(没证行医还是怕出事,小心使得万年船,每天上班踏进医院时都对自己说一句冷建波,你左脚踏进了医院,右脚就踩在监狱门口,要谨慎,不能马大哈)。
2 L0 F  p5 D0 A2 f% ]4 \  E1 j$ M大家这么热情 我就再讲一段--。金匮要略师承课堂实录腹满篇有几个方子厚朴七物汤 厚朴三物汤 大承气汤 大柴胡汤。
! }# H+ w& `0 c+ U厚朴七物汤方; {+ t6 R/ s5 l: A
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9 B. [. j1 q5 b% ~& D' B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2 B6 r6 L- w# X* m' l/ b
厚朴三物汤方( y, v% W8 o! Z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2 e9 c5 A4 L& {0 q( v$ o# C- Z
小承气汤方, U0 O6 y8 d, J, E" `5 b+ I7 F
大黄(四两) 厚朴(三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 L2 y( N4 ]. w
大承气汤5 c: U6 B0 w( L9 r- \
大黄(酒洗,四两) 厚朴(炙,去皮,半斤) 枳实(炙,五枚) 芒硝(三合)- M8 H) a: N- x4 c
是不是有很多共同点啊!这样背方剂就好背一些了,而且对比记忆 你能记得更准确,不然对药量始终模模糊糊。。临床面对病人的时候,你好意思翻书吗?你一翻书 病人心里就有点疑惑了,特别是年轻小伙子刚出道的医生。老医生和有资历的医生才有资格翻书。% C$ T5 y2 V( F9 x# H
一品堂主上月讲课中提到 守规矩!这就是守规矩!药量你敢变?药物你敢变?先把规矩守好了再变通! 一个一岁的孩子看见3岁的娃娃跑着嬉戏,1岁的也跟着跑,你猜咋样? 能不摔跟头吗?
: D& F5 q$ k$ m2 |# J% {这个就是生活的道理,最浅显的道理,也是真理!+ m) \+ k$ t) I+ |( E- B7 \
附子粳米汤方
$ N" A3 d# e' i6 t. l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
  Q3 s' H" H1 L' S1 X7 d枣(十枚) 粳米(半升)% }7 K( n7 J& b  T' l/ x. Z
治胃中虚冷,腹满塞,(欲)下气,大半夏汤 + l) t) y/ e% h5 A( K
半夏(一升) 大枣(二十枚) 甘草、附子、当归、人参、厚朴、茯苓、枳实(各二两) 桂心(五两)生姜(八两) 蜀椒(二百粒)
0 ]/ ]3 @7 c2 M3 f治久寒胸胁逆满,不得食。吴茱萸汤方。(千金)- \  u( c. k4 i5 e5 f
吴茱萸半夏小麦(各一升) 甘草人参桂心(各二两) 生姜(八两) 大枣(二十枚) 上八味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 K& {8 z4 Q. F: C1 w3 ?治虚羸胸膈满。大桂汤方。(千金)4 Q0 [, ?! `) F
桂心生姜(各一斤) 半夏(一升) 黄芪(四两)0 S9 t& L- M. _$ \3 F5 t% g
你们有没有发现 大半夏汤,吴茱萸汤,大桂汤,附子粳米汤 还是有共同点的。也不是那么难背。反正我是这样记忆的,我以前就按着书上的顺序背,可是背不牢固。现在我按着这个顺序记忆的,感觉好记一些。而且也突然发现他们有类似的规律。附子粳米汤---附子 半夏是一类 甘草 大枣 粳米是一类。" l$ Q9 d: ]' {" k+ D8 |5 b
大半夏汤 半夏 附子 蜀椒。当归人参茯苓(背方剂多了发现续命汤里也有附子人参当归茯苓这种组合,当然 这个我没研究,也还不够功力去研究,只是发现类似而已) 桂枝 生姜 大枣 甘草。厚朴 枳实。
4 e2 q# l" e( a7 [. }吴茱萸汤 吴茱萸 半夏 。桂枝 甘草 生姜 大枣。人参 小麦,大桂汤 半夏 。桂枝生姜。黄芪。
. f+ H+ k+ E* `  n: M你们对比这几个方剂看,是不是有共同点和不同点啊,如果你层次高了,你就可以去研究为什么有些有附子,有些有吴茱萸而不要附子呢?有些有人参呢?这你就能明白几个方剂的差别,想要研究更细,你就把他们的神农本草经上写的药症列举出来看看,当然 这个可以研究,但是对于初学者不能深入学习。还是先学好基础的。天龙八部虚竹去相亲练武功的时候,真经都摆在大家面前但是其他人学了就头疼 走火入魔,而虚竹就功力大增。& d) A( {$ ~; M! E4 F1 k
作为初学者 你也可以对比一下啊。晓得大方面还是不错的!比如 附子 温阳,半夏降水饮。另外一点就是 大家在学习条文,方剂的时候 一定要结合123456这几个基础知识来理解。这样你才能慢慢贯通。个人学习简单介绍,欢迎大家去论坛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中发生的故事。5 _; a: r, }- ]0 ^8 |
现在总结一下主要内容:信!洗脑!读背熟悉!条文讲解!学习医案集,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重视基础!
8 F8 i5 }/ A8 H彰机—程刘海(525719385) 21:56:41
: @* a. |/ `1 |. i' a: w像这种讲课,内容是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之类的,就很好啊。
( j: o6 j3 e8 R# a8 j0 F并不是天天要讲什么临床、病案才行啊。
6 y3 T: ?: |2 {  D. j; A有的时候,临床病案之类的,往往会给人一种“鱼”的东西,使人陷进死胡同,天天就等着张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迟早有一天会饿死,会当贵州驴子。
1 H! G2 g$ G. e# ]( m而学习的方法、过程,这些东西,是思想上的。
+ [6 V' y; R0 A/ O思想上的,往往是“渔”,是方法。3 {6 Z  g* N/ P# O8 ?2 W) S. u
学习什么,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啊,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学习思维,或者临床思维,这才是源头之水。
. e, J. S; O, h* H2 w思想都无法转变,很难学成的。所以啊,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 t+ \* {. b9 ?0 |) c5 o$ N3 k! u( ?: Y
川-中江-冷建波(405452574)
% }4 C& ^8 f' l+ G; u9 ~汉传中医是一门临床医学。他和西医一样的非常严谨,客观!有是证用是方!辨为某个证 就用某个方证!(关于症,证等的讲解请参看以前的讲课内容)我们就是大法官,看病要做到有理有据!少判冤案!
# a8 |) v9 O# z6 a4 J我常对自己说 你对得起病人选择你吗?你对得起病人的药钱吗?你对得起病人赶车,挂号,排队,熬药,喝药这些行为吗? 如果病人吃了药没多少效果,确实自己感觉也不好。所以只有自己好好学!不是汉传中医不行,而是你不会用!
' g8 p- _) [) l  O' |) _最后回答同学一个问题:我临床看病学习的书 就只有 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金匮要略师承课堂实录,伤寒类编补遗课堂实录,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这4本书!真正用到的也就是这4本书。可以这样片面理解伤寒类编补遗是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的完善版,升级版。所以也就是后面3本书!三本书不厚,但是很实用!这些书在淘宝店都能买着,可以去这里看看http://hanchuanzhongyi.taobao.com/?spm=2013.1.2-7726426297.2% N; F& M6 U7 B, `" x% E
同时建议真心学习的同学早点报名参加网络基础培训班!通过视频学习,你会少走很多弯路的,提高的更迅速!第一期网络培训班快结束了,明年伤寒论培训班也正在筹备中。希望大家不要错过!http://www.zhongyi999.com.cn(汉传中医论坛)。/ v% s/ x- ^' p1 s+ Q3 N
我的讲课结束!谢谢大家!嘿嘿,我没表达清楚。我学校中医扯淡是指 我临床上完全不用学校中医那一套。我的同学们也基本上不用学校中医来治病。汉传中医对大多数疾病已经够用了。欢迎像经方学徒这样的交流。大家都能进步!: J/ Y+ ~; d0 K

作者: 冷建波    时间: 2013-3-29 19:49
[ 本帖最后由 冷建波 于 2013-3-29 19:58 编辑 ], F" F/ j+ ]( U: b

0 R+ _9 M& N3 G7 G  i* I7 |1 w7 O$ |大家好,今晚由我来同大家共同学习。上次讲了如何学习汉传经方,如何奠定扎实的基本功。这一次就把我如何学习医案的方法同大家分享。这一次讲课病案节选于《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P15顽固口疮案
7 b; n; q# ]1 w5 F( v+ U; G
* m# ~" D, g6 {! @王某,女,46岁。. B: l1 e. H$ z
初诊:2009年11月2日
8 M9 e; j5 j! H8 f8 A病史简要:患口腔溃疡10余年,反复发作,百治不愈,妨碍饮食,痛苦万分。7 a0 ~& U6 o' H5 a  u% \( ~; E$ M( s1 R
刻诊:舌体及口腔数处溃疡,肿硬疼痛,影响咀嚼,惧怕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 q) s0 Q2 R2 {$ T因而郁闷不舒,食欲不振。伴口苦口干,心烦,睡眠欠佳,心下胀闷不舒,噫气
3 g7 ]+ D) K4 V: q0 g) ~- X" X; w" U- B。多年便溏痔疮,尿赤。舌尖深红,舌边齿痕,苔腻微黄,舌头上有一个指甲大的一块疮面,肿硬疼痛。脉弦数,两关浮滑。
- k- J5 I6 Q; }; I* J
' A$ V! F6 ?. V) J4 I(阅读完后,第一,我就在想这都有哪些症状,想象一个模拟人把这些症状都赋予在模拟人身上,在一个人身体哪些部位,病人急迫想解决什么--脑子里形成一个病人立体图,我这样做基本能看一遍就清楚记得病人有哪些不舒服了。第二,假设一个口腔溃疡病人的来找我看病,我会怎么问?怎样才能把症状收集全,而不遗漏其他兼症?具体可以参照十问歌或者报名学习彰机堂主老师的四诊讲课。我现在临床上就按照彰机堂主老师讲授的方法采集病史。第三,我自己如何辨证?病机是什么?选择哪个方子合适?,具体的辨证思路请大家去论坛参看以前的讲课内容,也可以报名培训班学习第四,自己处方后,接着就参考医案讲解,对比差异。# X- \, M# `6 p/ {' u
   此处省略师兄姐们处方(具体请参看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P15)
9 I0 z* p5 B$ e+ q) V  |5 c
5 h9 c4 Y+ @1 _  z% @& a师说:大家给的方还行,服后都会疗效显著的,因为主要的方证,甘草泻心汤证抓对了1 W; \" u, N7 z* h
。没有用甘草泻心汤的,病机也抓对了,符合病机的方子,也是对证方,也会疗
6 r3 Q6 w9 J7 r5 ]' x, v效明显。(可以看出抓病机才是第一要务,是突破点。我们要学会分析病案的病机,还要掌握各个方证的病机。)" r9 M+ G2 f9 k
这个病,以口腔疮疡为主症,当时第一考虑的,就是“狐惑病”。& K7 c9 d* p% b' p5 D. m! ]
$ k! J1 Q& A1 q0 o! o6 D
(这就是第一印象,此时我就翻开《金匮增补》找到相关章节,把其相关内容再阅读一次。时时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3 I. p( P9 q! ?$ b5 \

' n2 H6 ^1 ^8 L  J4 Z4 {9 p我们看看《金匮增补》关于狐惑病的一个方证表述:/ b- J6 N$ W7 T) N; b5 Z
“狐惑之病,并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其毒蚀于$ ~6 j) h! F/ M* k. W$ q) ^
上者则声嘎,其毒蚀下部者,咽干。蚀于上部,(甘草)泻心汤主之”“其毒蚀于上者则声嘎,其毒蚀下部者,咽干”,其毒,《千金》说是温毒之气。我不这样认为,单纯温毒可以按温病去治疗的,这个病不行,不能用* z; Z" o, o1 M/ Q( d  M
温病去理解。这个所谓的毒,是. d9 z. j3 e4 G9 n9 t# r
" ?& S% U* I! ?( X0 f5 ~1 a- G
. m$ _1 v- r# u" X1 ]
(请大家阅读医案集后跟帖回答)(治疗溃疡肿痛的方法了,这个就是思维捷径。)
" X' u1 ?3 i" w* J0 p( M; X0 u
: v9 L7 ?' x* F( b7 y2 \0 n那么,病人口腔溃疡,同时,还有多年痔疮,这就符合了“其毒蚀于上者则声嘎
* u: {1 ]2 E- \( r$ V$ m5 q,其毒蚀下部者,咽干”这一症候群的表述。
  ?7 @" M6 T; h( Z“其毒蚀于上者则声嘎”,声嘎,是指病情很重了,伤了咽喉部位。没有“声嘎
$ m! ?  I; T: v3 l”的,就是口腔溃疡的,不等于就不是狐惑病。读条文,不要僵化理解。哦,病人口腔溃疡,声音没变,不符合“声嘎”的要求,一定不是狐惑病,你这样理解就错了。既然符合了狐惑病这一条文的表述,我们就初步选择了甘草泻心汤为主治方了。
' x. r; S% S7 S3 ^" p   
# f9 Z5 h1 g7 A, G6 q# K- C我们再来看看患者其它症状。
+ k$ B8 U9 ^, J/ p0 i“郁闷不舒,食欲不振。伴口苦口干,心烦,睡眠欠佳,心下胀闷不舒,噫气。: u8 I- Z8 [5 X+ _% y1 L9 ^) _( t
多年便溏”。我们抓住她的“心下胀闷不舒,噫气,多年便溏”这几个典型症状来看,这是个) `/ `- t% f. c# D: X0 I0 P
痞证啊!那么,治疗痞证的方剂,有多个- V; T1 Z0 `" H! e+ B
(有哪些呢?这些的区别点是什么呢?)7 v- t2 e' ]& `, _
其中,甘草泻心汤就是一个,我们就先看看甘草泻心汤的方证条文。6 l" T" f% n  L7 {, M" K
“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K9 j, b- t$ H9 X5 u* y  K3 h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
7 y3 b3 ^& }9 Y+ ?8 L& @1 t,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q. }" \! a" A+ f
是不是很符合患者的伴随症状?既然甘草泻心汤能解决“心烦不得安”,我们就没有必要去用栀子豉汤了吧?如果患者说,心烦失眠的厉害,那就要考虑配合栀子豉汤了,但是,患者这个症状不严重,是个伴随症状,因此,栀子豉汤可以不予考虑。(精简,能少则少不累赘)
2 ~3 \" N- v; T( f" ]! Q" E; V
: W, |* ^9 B( q" Q% N9 q  t: n还有,为什么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n6 q5 A7 S8 M& K1 Q* \

( L6 s) i2 ?3 A2 u+ p3 L9 @; w: r: o( l0 x1 ^9 S# `1 m, P0 S- ^
(大家可跟帖回答)(这个就是方证之间的鉴别诊断,当然还是得去复习下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相关讲解,掌握了自己以后才能够区别2者异同。大家可以利用三丰师兄的中医天地网站,分别搜索这2个方子,然后对比药物组成 剂量 每个方子都涉及哪些条文,条文讲了哪些症状。总结方子的病机是什么?这个病机还可以产生哪些症状?这个方子涉及六纲中哪几纲,五证中那几证? 然后再背诵每个药物的神农药症,把 条文 六纲五证 病机 症状 各个药症 结合起来融汇贯通,贯不通不要紧 记着先,平时多听佛经修心开智慧,让潜意识帮我们贯通); p+ U! {/ {% f
3 f: E2 ?7 c5 z+ c" w
患者郁闷不舒,是病情折磨的,方中的半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半夏降逆下气
0 j. D) v9 ]0 K, W, S3 B,把心下的阻滞散开了,胸中的郁闷之气,自然就通下去了。“尿赤,舌尖深红,舌边齿痕,苔腻微黄,脉弦数,两关浮滑”。这一系列表现是阳明里热很重,而夹带太阴水饮。两关浮滑,是典型的痞证脉。2 H" }: P4 Y) M" P( ?, l: h
今后大家要记住,·····* d; R/ v- S4 t
(记住什么呢?)。--(这个就是捷径,刘师的经验学了就会用,准!): ]+ Y) P/ O$ k- o/ O" L

% G2 F  G/ m2 k$ N. O  |这个病人的长期便溏,也是属于阳明热偏重,夹有太阴水饮的协热利。
0 ?) Z" F5 ~' A; ]  r/ X9 W7 R" M因此,辨证上看,我们认为,这是阳明太阴合病,属厥阴。
, L/ _2 c' m! P& z- e# k五证病机上,则是痞证为主,水热互结。
( W) r4 ~- w6 }5 d- n* _痞证,我们讲过,“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 h, j' M4 _, `* o9 e, ?6 G
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治宜辛苦,诸泻心类则之。是本寒热也”* T! n) U/ o8 J0 u. c3 d
。上面的热下不去,下面的寒饮升化不上来。
! r6 X0 N& }% I, O4 R/ \8 {4 V厥阴和少阳,多管辖孔窍的。因此,上焦的孔窍和下焦的孔窍,都要出现异常,一旦水热互结而生浊毒,则会发生疮疡。包括一些上下孔窍的湿疹等,多数都是这个病机。有很多顽固性的多年的阴囊湿疹病人,病机符合了,用了甘草泻心汤,就短期内得到了根治。
. ?3 z; F& Y2 }$ Z为什么这个甘草泻心汤能够治疗疮疡?因为啊,黄连和黄芩起到了主要作用。
& M) y2 X- B4 v这两味药,不但可以治疗协热利,还能去湿浊之毒和阴阳疮疡。: h# G. ?% J/ ~
黄芩,苦寒。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_8 z" P  D$ }( N7 ^" ]6 ^2 Q1 u
“恶疮疽蚀,火疡”。
  S, t' H& k7 {, T' {+ u) n, g2 Y! c! d1 w& S
黄连,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 b9 [8 J1 v! o1 u: ^
。“主热气、眦伤、妇人阴中肿痛”。眦伤,代表的是上焦孔窍的疮疡损伤。妇人阴中肿痛,代表下焦的孔窍疮疡肿痛。要引申理解,不要僵化认识。
" j" R6 r" {+ i 这才叫严谨的逻辑推理。(学习老师的思维,而不是自己天马行空)
! {. e+ m9 k' `
; H. C4 n2 N$ R' z5 w0 A& C" T( }4 Q美国的一些中医爱好者说,“不需要懂什么(医学)学术,基本的逻辑判断即可
! a3 E% F% C  ]”,这个论断就是十足的谬论,要不得!会毒害了中医,中医是抽象医学,更加
% r# n' W# [' k, x0 j儿戏不得,“想当然”的理念,不是中医人的职业素质,那样做,就是肆意的草
0 P% v4 r0 S' j8 j9 \+ ?# w菅人命。(学习汉传经方必须具有一颗严谨的心,对处方做到有理有据)
& R( ^8 g# a3 w. e: j- d% T/ v/ C9 q3 b$ Z8 B% }: u. Y1 W
处方如下:8 A$ O* U7 I9 d% V0 O
炙甘草60 黄芩45 干姜45 半夏60  黄连30  人参30  大枣12个
, `; ^$ C7 |/ w7 v3 @' s四付水煎服。" i9 i9 j. r" {0 h' s, J
二诊:2009年11月8日
) R, H( C" y$ b* U# k刻诊:患者欣喜万分,自述10余年来的痛苦,服药后,畅然若失,唯独舌体尚有
) u/ _6 S6 a' ^  |$ A一处轻度未愈合的溃疡外,其余均已痊愈,饮食恢复正常,因近日多食辛辣,胃- e' J7 X& A: {0 n  b* D
部不适,大便已基本成形。要求继续服药巩固。
; M: s- D6 W7 T$ B* R6 ]  S嘱注意节食,勿食辛辣刺激食物。
" L2 S' U: f7 b: w/ ]9 ^; v' B原方继服四付。( X6 l5 e" A) K8 ^/ r- X+ `
其后告知,诸症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5 c- c: c  q- p2 B) g
10年顽疾,八付药痊愈。这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感谢仲圣先师!
3 X- {; k2 }5 l# i4 h1 ~! H& u
8 ?0 z! t, |8 D# J9 X1 H- v' F2 {2 K0 x
每次阅读医案集都有一种感觉,那个感觉就像口渴时喝着一杯温开水,美极了!上面这个医案只是部分节选,具体的还是请大家参看医案集。其他老师晚上也讲了很多医案,建议大家在学习医案的同时不要丢掉基础,要多回过头去参看类编 和金匮要略增补这2本书,同时充分借用中医天地这个好网站。二天一个医案,把一个医案相关的知识点都翻出来再学习一次,你就会把他变成为自己的东西。大家看医案集就知道,刘老师在讲解病案的时候也是把书里的条文不厌其烦的讲述,并和病人的症状,病机等结合讲解,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要选这个方。老师同时给我们拓展思维,讲一个口腔溃疡的同时给我们讲述了如何着手治疗疮疡,其病机是什么。还给我们传授了很多临床行之有效的经验,让我们少走弯路,不用自己再瞎摸索。打个比喻,学习条文讲解等基础知识就要比修炼武功,医案就好比切磋武艺。汉传中医就是一门上乘武学!感恩师父!最后希望大家积极回帖回答相关问题,同时也可以跟帖提出问题。大家都是热爱汉传经方的,让我们一起主动学习吧!
作者: 玉液金丹    时间: 2013-3-29 20:51
如果没有口腔溃疡,只是痔疮很严重,出现咽干,大便溏(太阴虚寒),这种情况是不是也可以用炙甘草汤
作者: 用户名    时间: 2013-3-29 20:52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阳明的痞证,而这个是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
作者: 玉液金丹    时间: 2013-3-29 21:17
如果没有口腔溃疡,只是痔疮很严重,出现咽干,大便溏(太阴虚寒),这种情况是不是也可以用炙甘草汤 -----打错了,是指甘草泻心汤
* _4 A) o! U8 h  a
作者: 玉液金丹    时间: 2013-3-29 21:18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阳明的痞证,而这个是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
作者: 子曾曰过    时间: 2013-4-8 20:48
重新编辑了一下,乱码已除。
作者: 当归小骥    时间: 2013-4-9 12:11
回复 子曾曰过 的帖子
% t! n- ^8 X7 r) Y+ J/ a$ `
- Z/ ?4 E# V+ F, J+ N- g+ m谢谢老师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9-5 14:45
水平高,心境更高
作者: hillning    时间: 2014-5-9 14:58
学习了
作者: 水云    时间: 2014-6-20 09:19
看看这些心路历程的讲座很受启发,以后的学习方向更明朗了。谢谢!
作者: LJF0225    时间: 2018-5-16 19:10
看了老师的学习方法,自己的方向更明朗了。谢谢!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5-16 23:34
真实,亲切
& s+ M5 p- u$ |. ~& c: x% o7 j; d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6-7 12:15

! b% w) J8 P. |( o- b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