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伤寒论类编补遗》芒硝勘误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chen619181    时间: 2012-8-30 10:11
标题: 《伤寒论类编补遗》芒硝勘误问题
     《伤寒论类编补遗》第160页从下数上第六行说“芒硝,苦咸而寒。《神农本草经》:治五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而第180页从上数下第十五行说:“芒硝: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矛盾。
       查《神农本草经》,前者为“硝石,一名芒硝”,后者为“朴硝”。这与第180页从上数下第十三行说:“芒硝是硝石吗? 不是的,硝石是火硝。”也矛盾。
       请问正确的应是什么?书中其他印刷有误的地方还有吗?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12-8-30 13:09
硝石(火硝)的主要成份是:硝酸钾(KNO3)
朴硝(芒硝)的主要成份是:硫酸钠(十水合硫酸钠Na2SO4·10H2O)

硝石初煎炼时,有细芒,状如朴硝,因此也有“芒硝”之名。与朴硝的芒硝是不同类的东西。

《伤寒论类编补遗》第160页的芒硝药症是有错简了,180页的是正确的。估计是我们校勘补充的时候搞混了,感谢chen619181 同学的指出,如有其它问题欢迎继续指正,我们在再版时更正

作者: 当归小骥    时间: 2012-8-30 14:10
好样的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12-8-30 14:45
从学术角度讲,160页的问题,确是错简。从临床实践角度论,功用相同。

书中其他印刷有误的地方还有吗?
——还有没有呢?我们认为有必要殷切盼望您帮助我们去发现和修正!

《神农本草经》:
朴消: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
硝石:苦寒。主五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
芒硝(名医别录):味辛、苦,大寒。主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痰实结搏,通脉,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陈致新。生于朴硝。
陶弘景说硝石又名芒硝,然而,其书中又单立了“芒硝”一药,又说芒硝生于朴消,皆生于“有盐水之阳”。因此,芒硝和《神农本草经》里面的朴消,当为一药。而硝石又名芒硝一说,当为古代硝石的别名,并非真正芒硝。硝石初煎炼时,有细芒,状如朴硝,因此也有“芒硝”之名。与朴硝的芒硝是不同类的东西。
按现代鉴别:
朴硝(芒硝)的主要成份是:硫酸钠(十水合硫酸钠Na2SO4·10H2O),产于内陆湖泊海滨半封闭的海湾潟湖里。
硝石(焰硝、火硝)的主要成份是:硝酸钾(KNO3),无色、白色或灰色结晶状,有玻璃光泽。可用于配制孔雀绿釉。还可用作五彩、粉彩的颜料。制造火药的原料之一。在炎热干旱的地区之土壤中,常与石膏、芒硝、石盐等一起出现。主要系腐烂有机质氧化时与土壤中钠质化合而成。

另外,硝石和芒硝(朴消),功用上相同,而芒硝泻下力量大于硝石,彼此可以斟酌互代。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2-8-30 16:58
受教了
作者: 豆子    时间: 2012-8-30 22:24
看书真仔细!向你学习!
作者: chen619181    时间: 2012-8-31 12:40
上面解析的很清楚,受教了!
朴硝(芒硝)的主要成份是:硫酸钠带10个结晶水(Na2SO4·10H2O);
硝石(焰硝、火硝)的主要成份是:硝酸钾(KNO3);
另外,硝石和芒硝(朴消),功用上相同,而芒硝泻下力量大于硝石,彼此可以斟酌互代。



作者: 弋戈    时间: 2012-8-31 16:27

作者: hanchuan    时间: 2012-8-31 19:28
xuexila
作者: chen619181    时间: 2012-9-1 08:31
刘师发帖,诚惶诚恐,莫大的鼓励!!!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12-9-4 06:59
另提一点小意见:该书后面的方剂索引页码似乎都不太对啊
作者: 学生    时间: 2012-10-8 10:29
受教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