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薯蓣丸解秘 《转》 [打印本页]

作者: 五随散人    时间: 2012-1-18 09:26
标题: 薯蓣丸解秘 《转》
薯蓣丸解秘
发表者:赵东奇 薯蓣丸在《金匮要略》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的最后一方证。仲景注明“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方药组成: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干地黄 神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初学本方,如堕五里迷雾。方中有桂枝白芍干姜大枣炙草,以为是桂枝汤的变法。有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大枣,却没有半夏,以为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法。
有地芍归芎,自然而然的会以四物汤以解之。从理论中绕来绕去的解释本方。但很明显这样解方是不对的。四物乃合世从此方中化裁出。因此就失了些方原本组方之意。
很有意思的,在《千金方》中找到了此方运用更具体方证。原方记载如下:薯蓣丸,治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方。从此书记载中,可以看成是孙氏对此方的具体临床运用,并记录其运用此方的个人的临床具体心得。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孙氏对此方的进一步理解。从孙氏的记载中,可以找到方证对应的明显痕迹。因此兹此做以下具体的分析。
方中炙草生地阿胶(孙氏改为鹿角霜)麦冬桂枝大枣人参干姜(生姜)取炙甘草之意,治疗心悸。方中少了一味火麻仁,为什么,我们下面会谈到的。要是此方能一下看出此方的小合方,那么对薯蓣丸的理理解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半的问题了。此即张氏所载之虚劳诸不足。当然包括心悸之病症,而且明确此心悸症候属于虚性,不足之本质。实性的,有余之心悸非其治也。
接下来就是小柴胡汤的变法了。即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大枣干姜,无半夏。用此方治心中烦郁。即少阳病。
接下来就是杏仁茯苓汤。此方在张氏《金匮要略》中治“胸痹,胸满”之症侯。即心中烦郁病症的补充治疗。可补其小柴胡汤去半夏之变法。
接下来的就是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这是张氏“当归芍药散”中四味药,加之杏仁茯苓汤中的茯苓,还差一味泽泻。我们先不要管为何去掉泽泻。先设问一下:为何用当归芍药散呢。张氏的妊娠病中用此方治妊娠腹痛。而与薯蓣丸所主之方证风牛马不相及。经检索才知,唐代王冰撰《元和纪用经》所载,本方原用于养生,能"祛风,补劳,养真阳,退邪热,缓中,安和神志,润泽容色;散寒邪、温瘴、时气。安期先生赐李少君久饵之药,后仲景增减为妇人怀妊腹痛方。"呵呵。也不知此书是王冰从哪里忽悠来的,是他自己弄出来,还是古书传下来的?要是古书传下来,那很可能张氏也是据此书中记载活用当归芍药散。但本方中祛风补劳养真元的功用是不会变的。因此在薯蓣丸中用本方,其方证对就目的就是为了祛风补劳,即张氏所载之“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孙氏所载之“头目眩冒”之症侯。
接下来就比较晕了。桔梗白蔹,山药神曲,防风豆黄卷。这些一连串的没爹没娘依靠的药物。不过张氏在桔梗甘草汤用桔梗治咽痛,在桔梗白散方中用桔梗治寒实结胸病。二味药在二方中的作用自然各不相同,在此就不扩展论及。但为何本方要用桔梗呢?后世论此,大都言及祛风开上焦等依理而论,把桔梗在本方中作用给忽悠没了。细查下《神农本草经》就知道桔梗有治“惊恐悸气”之功用。这跟孙氏所论及本方之方证中“惊悸”是明确对应的。而不是似是而非的祛风呀,散表呀,纯属无稽之谈。因此用薯蓣丸用桔梗易以炙甘草汤方中之火麻仁,以增加方中止惊悸之功用。
接下来轮到了白蔹,这味药苦寒之性,查历代方书,大都用以外科痈疮症治。但用在本方,简直有点莫名其妙。其实《本经》中明确告诉我们治疗“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癫”即风动之像,即本品是上古熄风的上药。故在薯蓣丸中对应“狂癫”之病症。
说到了这里,还剩下山药神曲防风大豆黄卷四味药了。山药这味药甘平,也是本方之君药。呵呵。皇帝呀,重中之重呀。《本经》谓其:“主伤中,补虚”《别录》谓其“头面游风、头风、眼眩”里面的理是什么样子,就不要论了。就是说这个头晕呀,属于虚性的头晕,你就可以用山药治。而且是君药,是极品,至少汉唐时期诸医家实践中得出此经验。防风就更不用说了,《本经》也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是治头晕眩的。故山药防风相伍合当归芍药散在薯蓣丸中是针对“头目眩晕”症候的。
剩下神曲大豆黄卷了。大豆黄卷这味药后世温病派常用,用以治渗湿。《本经》谓其治“湿痹”故而理上说也对。而上面在论及当归芍药散时丢了一味药,就是泽泻,也是渗湿的。为什么要易这个大豆黄卷,不懂,还真的不懂了。查下《别录》谓其治“胃气结积”,这样描述真有点象《金匮》中的枳术汤“心下坚”病症。张氏谓其为水气内停而致。故本方之大豆黄卷合神曲也应该是化心下之水气而设。此药对在汉唐时应该也有相应的小方吧。只是我们现在找不到相应的证据而已。从水气的角度论薯蓣丸,方中以杏仁茯苓开上,以大豆黄卷神曲消中,以当归芍药散化下。上中下三焦并治水气而治眩晕。
综上所述,本方乃由炙甘草汤合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合杏仁茯苓汤再加治大豆黄卷神曲化水气,防风山药补虚祛风治头眩,桔梗白蔹止惊悸狂癫。
不愧为一代神方。

作者: 信达    时间: 2012-1-18 11:35
佩服!
作者: 周利林    时间: 2012-1-18 21:34
感谢分享!!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2012-1-19 13:56
回复 五随散人 的帖子

五随师兄!牛!
作者: 骆驼刺经方学子    时间: 2012-3-1 14:50
学习了!
作者: 豆子    时间: 2012-3-7 09:41
感谢分享!!
作者: 平立方根    时间: 2012-3-20 16:56
五随分析的有道理
作者: 小柴胡汤    时间: 2012-3-27 23:09
分析得真好  学习了
作者: 青附子    时间: 2012-3-30 16:48
谢谢师兄分享,以后这山药搞成的丸丸,用起来就明白的多了
作者: 青云    时间: 2012-5-21 12:21
回复 五随散人 的帖子

感谢老师指导,
作者: 当归小骥    时间: 2012-5-21 12:56
很好
作者: hanchuan    时间: 2012-6-11 18:46
分析的细致、谢谢
作者: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时间: 2014-2-25 16:21
有点晕,认真学习
作者: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时间: 2014-2-25 16:22
有点晕,认真学习
作者: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时间: 2014-8-16 07:53
学习了,基础太差,感觉晕乎乎的
作者: 观潮    时间: 2014-8-16 18:43
学习了,学习老师
作者: 《出发》    时间: 2015-7-30 00:12
我看得有点晕,因为我不懂

作者: hzyyf251    时间: 2016-2-3 20:59
好药,好分析,学习一下。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