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一品堂 经方治病(系列十八)小儿口唇炎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2012-1-15 21:21
标题: 一品堂 经方治病(系列十八)小儿口唇炎
本帖最后由 一品堂主 于 2012-1-15 21:26 编辑

初诊时间:201213
          李**,男,4岁。
病史简要:患“口唇炎”,经某医院儿科输液3天无效;又经某医用“肥儿丸”泻之,无效;后邀余诊治。
刻    诊:
发热汗出,不恶寒,口微渴,上下唇皆肿,口内无溃疡,上唇肿势特甚,掀肿有如花生米大之老茧,干呕,饮食困难,日夜哭啼,无法睡眠;心下按之满,腹中有肠鸣音,大便微溏,伴有未消化食物,小便尚可。
舌苔脉象:两脉稍弱无力,舌淡苔白润。
六纲辨证:阳明太阴属厥阴(痞证)
方    药: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40黄芩30生晒参30干姜30黄连10生旱半夏40大枣12
一    剂
上七味,以水2000ml,煮取1200ml,去渣再煎取600ml,少量频服,一日一夜不分次数服完为止。
另以炒乌贼骨粉、生蒲黄等分,掺香油外敷。
按:
      《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贵要略增补.狐惑病2狐惑之病,并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其毒蚀于上者则声嘎,其毒蚀下部者,咽干。甘草泻心汤主之。……3、蚀于上部,(甘草)泻心汤主之。

附:    甘草泻心汤主症: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硬满,干呕,心烦热。或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恶)闻食臭,声嘎,面目乍赤乍白乍黑等。
           201216晚上
      二诊:患者家人告知,热退肿消,诸症皆愈,不处方。

按:  本病为后世所谓“茧唇”是也;(《医学心悟》:“唇上起泡,渐肿渐大如茧……”其治法不适用于本案)
      患儿初经医院输液(过用寒凉),其水饮更盛,又经某医泻下,伤及胃气津液;
      搞得患儿腹中肠鸣、“下利完谷”,下焦水饮乘虚上逆,和上焦虚热交结,故而“干呕、心下按之满”,
      上焦热不下、且缺乏津液所养,致使患儿日夜哭啼,无法睡眠(烦,不得安),
      治当兼顾阳明水热和太阴寒饮,又当消肿以治疼痛(外敷,急则治其标),
      故用甘草泻心汤,寒热并用,以治其寒热水饮错杂也:(以甘草缓急补中,人参、大枣养胃气津液补虚;干姜温寒饮,半夏散寒结,黄芩、黄连清泻阳明水热而散血去闭。)
      敬请各位老师、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批评指正!


作者: 信达    时间: 2012-1-15 22:36
学习了。
作者: lwh007    时间: 2012-1-16 11:04
好案,学习了
作者: 我爱中医    时间: 2012-1-16 11:53
好案,学习了
作者: 平立方根    时间: 2012-1-16 15:10
好案例,谢谢分享
作者: 用户名    时间: 2012-1-17 13:40
学习
作者: HGSA667788    时间: 2012-1-17 21:19
好案,学习了
作者: 集润化雨    时间: 2012-1-20 08:58
学习了!
作者: 张善载    时间: 2012-1-20 10:05
辩证精准,唯一疑虑的是剂量似乎大了些,虽然揍奇效,长久了来看是不是剂量合理些更好,四岁小孩子大概是成人量的三分之一就可以啦,想到啥就说啥,师兄莫怪
作者: qinqingshu2011    时间: 2012-1-20 11:04
有理有据有方   精彩  
作者: psping2008    时间: 2012-1-20 11:59
"水饮更盛,又经某医泻下,伤及胃气津液."加人参?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2012-1-20 19:02
psping2008 发表于 2012-1-20 11:59
"水饮更盛,又经某医泻下,伤及胃气津液."加人参?


《金贵要略增补.狐惑病》p72页甘草泻心汤中本来就有人参,
人参的确能补养胃气津液,本案水饮盛属病理性产物,而胃气津液属生理范畴,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再者,经方的配伍法度不可轻易改动,能用原方原量则不加不减,需要合方治疗就合方治之,不能因单味药而忽略其整体协同作用。
比如,在辨治心脑血管疾病时需用续命汤类,总不能因为单味麻黄能引起心烦心悸、血压升高而将其去之不用吧?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多谢学兄提出疑问,欢迎争鸣,共同提高!
作者: psping2008    时间: 2012-1-20 23:04
回复 一品堂主 的帖子

谢谢堂主老师,我是初学者,正在学习呢,因为我还没仔细看过金匮要略增补,只在《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P179——180页中看到的甘草泻心汤中没有人参,并且刘师有这么一段话“一般来说,水饮越多的,用人参越要注意。尤其是真阳不守的危证,用上人参,会出现危险。”没有争鸣的意思,只是有点疑惑,所以大着胆子提问了,学习了。
  现在我对“水饮盛属病理性产物”和“胃气津液属生理范畴”这个问题,还是云里雾里的,如果你有空,可否指点迷津?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10-22 09:32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