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一品堂 经方治病(系列十七)真寒假热案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2012-1-12 20:18
标题: 一品堂 经方治病(系列十七)真寒假热案
初诊时间:20111213日。

武某某,男,44岁,泥瓦匠(建筑工人)。.

病史简要:患者在施工大楼下工作,因建筑支架倒塌,被砸中头部,致使流血过多(尚未昏迷);经附近某诊所清创、缝合、包扎并输液后(具体用药不详),回到宿舍即寒战发热,故邀余去诊。


刻诊:患者蜷卧床上,面色唇口赤红如抹胭脂,双目无神,寒战发热、出冷汗,身重畏寒,烦躁、欲睡却不得眠,口淡不渴,不思饮食,不呕吐、不恶心;大便尚可(前天腹泻,自服“泻立停”,已愈),小便色白;
舌苔脉象:舌淡苔白滑,两寸关脉沉微略紧,两尺脉虚大而浮。


六纲辨证:少阴病
    方:干姜附子汤+“轮回酒”(童便)
              干姜20    生附子30    轮回酒50ml
              两付,上二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
        去滓,兑入“轮回酒”,顿服。一日两付。
        服一付药后,寒战发热稍退,冷汗略减;两付药后,热竟退,面红、烦躁渐止;惟身困畏寒尚存。

    诊:20111213
        真阳已回,故以一诊方去“轮回酒”,加干姜、生附子各10克,单刀直入,一次顿服,再进两付。

    诊:20111214
        患者来告,诸症基本消失,不欲再服中药,遂以中成药附子理中丸3盒善后,嘱其“起居有常”、慎食生冷云云。

        按:刘师《伤寒论类编补遗》348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349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从上面两条条文依据看,该患者已具备了少阴病干姜附子汤证的运用指征。

        患者不呕,无少阳证;不渴,病亦未入阳明;又无太阳表证;病在三阴也。

        病人受伤前有腹泻史,输液大概多为寒凉之品,其口淡不渴,不思饮食,(内虚),身重畏寒、出冷汗(外虚),“内外俱虚”; 寒战发热“必振寒”“脉微细”,昼日烦躁不得眠”,少阴表里俱寒;两尺脉虚大而浮,面红如妆,这是少阴寒邪偏盛,真阳外越之兆(后世谓之“戴阳证”),恐其“格拒”,故加药症人尿,以“清邪热,镇真阳”,把欲脱之真阳给还回去!
        本病虽有太阴参与,因其无“下利”,故未予白通汤;无“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 故未予白通加猪胆汁汤。

    附:余最近诊务、事物繁多,前天看到师“经方医案五则”,深深拜服,心喜之余,于是仿照刘师医案模式,忙中偷闲的整理俺近期医案,先选一则临床不常遇到的“真寒假热”案,敬请各位老师、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批评指正!

作者: 用户名    时间: 2012-1-12 21:03
学习了。
作者: 啥得    时间: 2012-1-13 09:04
学习了

作者: 平立方根    时间: 2012-1-13 11:24
学习了
作者: 信达    时间: 2012-1-13 16:05
学习了
作者: lzyjames    时间: 2012-1-13 16:18
不错,学习了。
作者: 桂枝麻黄汤    时间: 2012-1-13 22:25
好案,学习了
作者: 小丕    时间: 2012-1-15 16:51
堂主好手段
作者: 张景xp    时间: 2012-1-15 21:38
赞叹!
作者: 学思悟    时间: 2012-1-16 10:42
学习了

作者: lwh007    时间: 2012-1-16 11:11
佩服!
作者: HGSA667788    时间: 2012-1-17 21:23
不错,学习了。
作者: 我爱小猪    时间: 2012-1-18 10:46
学习了
作者: psping2008    时间: 2012-1-27 12:45
学习,学习!
作者: 豆子    时间: 2012-1-29 16:06
好案,学习了
作者: 智扬    时间: 2012-1-29 16:42
学习了
作者: 康医    时间: 2013-9-2 10:54
学习再学习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9-23 18:18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