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1-5-18子曾曰过老师讲三焦胃气案例串解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景xp
时间:
2011-5-19 06:09
标题:
2011-5-18子曾曰过老师讲三焦胃气案例串解
大家晚上好,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
三焦胃气案例串解
9 z- N i: ?. D2 l) H
今天课程中有一些图片,估计手机用户看不到,回头在论坛看一下吧。
: I5 z R9 ^/ P$ K
三焦,广义的说,就是上、中、下这三个部位。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下焦包括肾和膀胱肠道等。有人把肝胆归入下焦,那是不确切的。
: L& c5 {4 y. P8 H* M
这个三焦,它有个铁定的法则,就是上管下,下奉上。
" P/ C8 `! l0 l( S1 J7 R5 n( D) W
用阴阳四象来讲解三焦就是:四象五行,土是太极,《千金方》是这样论述的:脾者土也,生育万物,回助四旁,善者不见,死则归之,四季运转,周而复始。
6 B. {( r, p- U6 B" M- K
9 x: Y6 I/ b K
" y' n D! N c) Z/ D0 p' M
人体内的循环就如四季一样,每个人体内就是一个小的生态循环。
* Q) W4 n" D( i9 Z
我们用土居中,上为阳火,下为阴水来解释,清楚一些。上面这个火呢,怕下面的水来克,他要用中间的土(中气)来镇。中焦不制下焦,下焦的水和浊气就要犯上了。
' b) e# K6 B" }: y4 R
犯上了会出现什么?
V5 q8 ^7 z% j
G; @+ A8 a5 a4 G: u
: s' Z0 P( n- S
水犯上了,就是发洪水了,就是中医说的水气凌心了。所以,要中焦土来克制它。
" _" P4 g( p6 y/ {" C; E
如果真发洪水了怎么办?
2 V0 H+ n) r, @
' c# }8 \5 i, k1 b
除了克制,还需要做什么呢,就是将多余的“水”给处理掉。就是把水疏掉,决不能堵掉。具体怎么办,一会儿会举例讲解。
) c3 C* A5 B1 V* `3 s6 H
继续三焦制衡问题,上怎么制的中呢?
% Q# x. E. g$ _1 t- B3 z7 p
上焦阳火,就像太阳一样,温煦照耀
$ B3 U, s: p5 Q" Y
中焦之土,使其燥湿均衡,可以制约下焦阴水的侵袭。
! I* Y B1 O$ |6 ?$ K9 H9 D
同样,下焦的阴水,怕阳气的煎熬侵犯,也要去浸渍中土,赖其阻隔而求得平安。
3 Y* g+ P" Y4 }/ |' v& q& y6 P6 U
失衡了会如何?
, M' V5 v6 ?# Z6 g) F+ m7 |
( F% S$ Y$ y4 |+ e$ f
一种结果是想图片里的,大地被烤干了,“燥”了!
; c) g6 y( U6 t d) G
所以中焦脾土太极中气,使燥湿均衡,平调上下阴阳水火,起到斡旋的作用,这也是经方理论注重胃气的原因。
% ~# b% ?$ g0 z0 Y, Q3 L/ {
胃气源于中焦,中焦土是干什么的,是给予各种生命营养和活动的场所。土地都没了,人是无法生存的,一样的道理,胃气没了,人也就没救了。
/ }, E& \5 U& g9 n0 e3 u8 v2 M5 e
回顾三焦循环系统:
3 t8 `! O; @1 n; v5 v. S$ X3 j
下焦的精,泌别清浊后的“清气”,还有中焦运化的饮食,都要上奉给上焦,这就是上奉。这个上奉,是靠下焦水中所含的真阳蒸化实现的。上焦把中下焦的精微进行全身布化,向下输布,这个布化,是靠上焦火中所含的真阴肃降实现的。
; l2 e' A- b& h1 S9 }
就如:
7 i, i+ R% X% y7 x6 Y
“地气上升为云”,这叫上奉,上焦。
( h o3 l- o# b( \. |6 J
“天气下降为雨”,这叫治下而布施。
( r$ T- v! w4 a: A4 B/ `
& Y/ C1 ^+ Q% P2 B; U4 J* l1 O* v" m
总结一下呢,就是上治中,化中,中治下,下奉中,化中,中奉上。
; T+ c& l5 s$ z1 L9 f
简单地说,就是上治下,下奉上。
5 v' [* Y: g" K) O2 a6 l
" F. Q* x. T- g) }" D8 `6 ~
至于胃气,上面也有提及,胃气就是后天的根本。重病患者能坚持多久,看患者能不能吃就知道了。这个就不多罗嗦了,但是,咱们平时用药要注意,要适当顾护胃气,不能为了去邪而伤胃气,这个错误我以前犯过。希望大家能注意。
7 H5 w. q# D4 t4 ^
; @$ x( d/ b$ f. P
头晕案
& Y w" |7 M6 @* V4 d3 Q
金某,男,
29
岁
' _6 b9 f' O" [2 X# u+ q2 D
初诊日期:
2011.4.7.
N2 b6 M- ~; a# ?6 b$ ^2 G, l
主诉:头晕,腹部冷胀
1
个月。
5 }* q5 r( A0 O
刻诊:该患缘于一月前饮冰镇啤酒后第二日起出现头晕,呈周围物体旋转而欲倒,伴恶心,呕吐后症状好转。现患者仍有头晕,心悸,中上腹冷胀感,时有汗出,畏寒,失眠,食欲不振。项背不舒,口渴喜温饮,手足皆凉,尿频,便秘。舌淡胖有齿痕,舌苔根部黄腻,左脉浮无力,右脉沉弦细。
% d9 x( |! J' g7 f, u
CT
等检查未见异常。
5 V! p: ?/ u, }# J3 t
6 W- Z$ B- a# O$ l5 P! f; S7 @
等大家几分钟,这个大家先五证
六纲
三焦给定一下位吧,最好能给出方剂。看看大家前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先思考后学习,效果会更好的。
* O. F6 s' `; H; l# q0 ~
(一群)
/ X4 Z" r9 U2 i1 o
aahhui20:38:35
3 \3 v4 j" R* @. e4 A( z
头晕 畏寒 项背不舒 左脉浮无力 有表证,有太阳病
" b5 i; C6 n* q) w
. Y/ x0 t- V& d9 I* O
k41109---台灣佬20:39:46
1 C" g3 Y O* D
太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
: m7 F8 \" O, t8 ~# U' ?; N- H+ b
饮
) O0 r' J! c: C
& _7 }' a; v0 G/ p E) \& n
红枣 20:40:21
0 ?, G$ j2 z) ^3 L/ i( _! r3 B6 |
这是刘老师的吴茱萸汤加大黄证
2 o$ `& P% P4 T* a+ i0 U) S# Q! D
3 @! ^! s6 Q3 x
论坛注册-天麻 20:40:30
2 M' T+ S% q4 i8 z1 ]
嗜食寒凉,伤及中脏,中土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 u# z0 V+ x7 r l$ S9 A* V
# A; c% h- v/ t6 r
刘鹏 20:41:24
% j9 |% u. H2 g- _ `6 `
阳明少阴太阴属厥阴 饮烦
. t$ S4 g0 Z" N" G
! a2 N2 e' G' `3 v
桂枝麻黄汤20:41:45
0 s& i2 b* C6 c9 A
六经:太阴中风;五证:饮、痞;
; h5 F* b& `& {; c' V
三焦:下焦水寒,水不能汽化,则尿频。水走旁流则便干;
- o# ]# l6 ?( G3 O( f% `
中焦:水饮盛,
; ~' s: @( O2 V# _$ @& e
水气凌心则心悸;上扰清阳则眩晕;
$ @! F9 D/ V+ o% H3 B
治则:真武汤+泽泻汤—+小半夏汤
$ M0 e. x+ d* d- H: \: z9 Q9 L
3 f2 C. ]2 H6 ]
奇难杂病 20:42:37
$ w: N2 t j& M) D
少阴中风+太阴虚寒+饮 桂枝附子汤合吴茱萸汤合真武汤
- Q5 C" x1 G. W
. x( Y, V% ]) z8 S g
论坛注册-天麻20:44:26
6 J: o& U8 O, U* g$ z
嗜食寒凉,伤及中脏,中土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脾阳受挫,脾阳虚
" \+ W& z' m. _; Z
先治中焦
! |! R) a, _, q" ~
& v' X+ p0 L1 l
k41109---台灣佬(20:45:41
) h Q' L7 u8 t4 w) E2 Q% o; H5 v4 p
柴胡桂枝乾姜汤+真武汤
$ W5 R- C$ J) v& f8 ?* j
/ t8 \" o% @, O. d1 @/ ?/ [3 T
经方岐黄一卒 20:45:42
0 g. ~, H, @, _$ h0 z5 L
阳明太阴,饮冷伤中土,下焦水饮上逆,理中汤+泽泻汤
) v8 O) A# W y$ ^0 A7 k2 s; b
+ S/ g9 }1 U# h. B
红枣20:46:16
* @3 P$ t& a0 W; C( @8 S ?! G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 A+ b- K! y, t7 R* s! R1 o
刘老师这条讲的最到位
* L, m# P/ | y' X7 p3 z; T# u
# `6 Y q9 T' a$ ?. d, e: `
雨后春风20:46:28
/ E* p/ v! U9 N3 o% f: Z/ n$ B, a
太阴少阴,饮。苓桂术甘汤和泽泻汤加附子。
3 V" y/ \# N0 h
3 o: q, H) A3 O
子曾曰过 20:46:34
1 c6 _! h+ f( d8 ]; z
有没有“痞”,大家再想想
& P: f; [, I5 E' [9 ~+ d5 i4 P
$ u4 S) j- W* e; ^; X( ^, u; K4 t# r
aahhui 20:47:26
/ h; s) }& b0 B4 q
呕吐后症状好转
: r3 v9 K* }+ f, N% `1 e
- w2 o( N2 U5 `+ g" P1 h a
有
1 z1 Y/ v( W; T2 z" Y
- k: w+ E, b3 z# `
桂枝麻黄汤20:47:48
! I: p. J2 z: X, ]6 G
中上腹冷胀感——痞
3 R; U7 t, u* O2 S( F: R; ^
6 z9 ?$ k( K, y% q+ ], q
论坛注册-天麻20:48:50
4 O6 w/ ~ c' k/ j2 O& @# X) u
那也是虚痞
$ B M5 n4 q( p2 ?! b2 \# A/ u
$ W; u2 [: @, c, b
桂枝麻黄汤 20:49:32
1 H$ k/ M5 }. {) f7 o7 B, u
水汽痞结于心下
; R" K; n2 V/ [ y/ B4 b. V2 e
6 d3 L; s) a, T
子曾曰过 20:50:37
5 X8 l, R1 f" q! ]
再提醒一下,这个病乍一看去有点杂、麻烦,需要仔细看,找主因,其实很简单的思路。
6 s- o' s( A- e
^2 v+ P( l' @
雨后春风 20:50:39
/ T$ t: E; P+ X: q6 X( M
中焦水饮也有腹冷胀感吧?
. e# k8 U3 a/ U) o9 f9 r+ M
; e* |5 P- }" i+ ^/ _; j
12 20:51:44
/ a& d) r& F+ {4 N. G& ^3 I
吴茱萸汤
" g& T& x3 m) H g' x6 c
5 w$ Z k k5 [6 R- r! V4 x3 W
桂枝麻黄汤20:51:48
9 w' u+ V, x4 C- A
其实就是一个水汽上冲
/ W6 q9 \' Y$ i, C) W+ Y
用真武汤治水——治本;
/ ^/ D/ p, j, j7 Y* p
泽泻汤+小半夏汤——治标
6 i: ^3 ?, A) v5 z* M' e
( Z/ {/ |6 T% P) I7 O0 T
子曾曰过 20:51:57
5 L7 b% R) V1 M" h& P, m; C v
我问大家,什么是“痞”?
( r/ c' M& c7 n/ M, P% _
' `9 _+ ]. ~9 I( f0 q+ o7 Y
刘鹏 20:52:13
/ {7 G3 d) J% a
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痞满塞于心下而不通
" }* G* `5 L: I# Z) @& `
* [) s6 b* m" {+ @/ g6 l1 |- R
aahhui 20:53:24
. J+ g* x: |4 R5 z# p3 Z7 o1 d& r
痞塞不丌
' H: L2 O. \% W* o
, m' z r5 U1 S/ c! T* L
幸福玻璃20:53:46
& E! G* W/ F( q0 Q7 t$ @$ J& K& {
但不是泻心汤类的痞
- S' B2 v4 z' R) k( U5 I1 {
苓桂剂的痞
$ {1 Y& u4 G' ^2 T) Z. [
3 B* q0 p% f# A' v. Q# c$ t t
刘鹏20:54:25
; ~6 \7 e% f. L3 Y1 s" i; _
是有痞,真阳不能蒸化水饮,所以尿多,大便硬。不会出方。
5 V: U' z, t9 ?) ^
9 i/ w# v d/ O" d3 u% u) M, f; x
子曾曰过20:54:44
+ k8 g; r( W9 @5 C( W
始于中焦已经大体统一,仔细想想,这个病五证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 _* j* Y0 z N. j" L* X u$ B6 [
) |5 F4 K0 e# r5 r
刘鹏 20:55:11
3 ]/ o4 a1 h+ v6 F# w5 |2 P3 |
饮?
: c7 K4 t8 g$ m" }$ L
4 W# I. n4 \1 x
桂枝麻黄汤20:55:12
; Z A; T) F1 Q! E/ Z9 F
饮呀
8 c! z( k3 H& x1 c2 k& o' [# T2 s$ W
6 K( `7 r1 J' q0 a4 D! A q
aahhui20:55:25
6 T. q2 X) T) g _% |" q
痞?
! j4 k3 k0 Q+ a' Z+ E0 h
; V" ~, T- ^+ c; m/ C
lzyjames20:55:52
f4 R0 E1 Z% @
中焦虚寒。?
' ?% b& M! W2 X
5 q0 E9 t. D, m% E+ Q+ K& u
经方岐黄一卒20:56:00
1 F O" ?& h5 g3 t. ]) L& |
饮,痞
6 K& v: o6 {# `4 o
' e+ H" n+ S7 n3 R/ A7 |' }
子曾曰过 20:58:00
1 q' ?) X2 V' W: @4 A' G& V
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也。
w) \* [( { u7 y* H7 d8 S
解: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2 \; u7 V, ~2 k; p
看这句“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在三焦哪?
/ M1 h( R6 m) A" |; i; y
4 ~5 X! d8 W1 P& r# ~
aahhui 20:59:13
% a* q* Q' C9 H) ]' q5 ^3 K5 e
下焦
; M' N! E( g2 t
aahhui 20:59:21
& J$ s- m/ X9 h4 c- m/ X4 k( P
中焦
" i0 A* V# r- I) F" O2 \
; h& a& Z; B4 q+ p& q% A
子曾曰过 20:59:34
; l6 v6 l; `% G
“心下”是哪?
7 f& Z- O' k( r! T
$ g. ^' g5 a/ p! z
aahhui0:59:53
& J! L0 N# i. s9 r5 V$ y
中焦
$ ] O) w& b: n6 @* _
# o$ O' s$ d% W6 g$ M$ t
杂粮五谷-kenbaby20:59:56
* z& M* E: f2 w) e% _
中焦
, V$ w7 Z( m) {- V( D
胃
: Z# X2 v4 _# P3 C2 s4 L( ^
3 V& U: t. F+ H; Y ?
子曾曰过21:00:03
5 c5 E5 F( U1 j' {
上、中焦嘛
) S7 m" z h3 q# h- r0 h
这个患者水热互结在哪?
1 J, o: E1 x( ^+ o
0 ^; ~$ a$ x; S o' w' H1 S/ A
汉方腹诊 21:02:59
4 i* l/ a! s( n- g: N8 l
心下
3 t3 O& e3 c) N N! {. n
6 y) L% D0 G; a s% U5 G, w. M+ a
子曾曰过21:03:54
8 L/ w# j% L& G, T
“尿频,便秘。舌淡胖有齿痕,舌苔根部黄腻”这是哪?
) ]$ D6 V) ]# n
我说的是热在三焦哪?
+ l" ` n% x. i! _! H0 `. a
% [. v+ u4 H5 L# c8 M* A
aahhui 21:04:29
" U0 h* @' a* a/ P' c
下焦
# G/ {& Y7 q5 g( N: P* {. \
0 P2 N4 ^! Z2 F `
子曾曰过 21:04:55
+ D: A; _2 i5 P: R V
下焦嘛
3 h. i% s; C( e* E( |
那这回再说,“痞”应 在三焦那个位置?
7 e% E$ j) W4 q8 A! C$ K" L
刚说了中上焦,是吧?
* N8 K* K* z. q0 _* R
那这患者“痞”是主证不?
' t$ }9 M+ R; m. j8 m/ u. c; j
# b' {" a. ?3 b4 a; N1 D7 l" T; Z
桂枝麻黄汤21:07:28
6 n/ S5 D2 X7 L3 F
痞就是结于心下,从没听说过能在下焦
4 c: R' s; w! T( x, ^0 a1 R. v s2 g/ F
6 H6 d0 @ e( ?2 Q
aahhui21:07:52
9 q, c+ K7 k+ a5 H x* O
那痞就不是主证
% g/ E& D0 ?. G- @' K, n
该在哪?
+ o* M k0 N2 {. S
: q: g+ M( l, b1 V5 h0 k
子曾曰过21:09:12
9 F3 ?, n$ y7 S' S; \9 v4 M Y/ L1 G( j
“心下”这是个位置
9 R q5 j" G% F( [7 E7 r$ V3 D
但咱们看,有“痞”的话,应有寒热对抗之势,现在有么?这个病,从症状上看,“饮冰镇啤酒后出现头晕,呈周围物体旋转而欲倒,伴恶心,心悸,中上腹冷胀感”等一系列症状加舌象和脉象,可考虑有水饮上逆的问题。舌淡胖有齿痕,是水饮,左脉浮无力,右脉沉弦细,支持水饮,单弦为饮啊。“中上腹冷胀感,食欲不振”,这个症状,可以认定为太阴病症状。在三焦呢,中焦的虚寒有下利、呕吐、不能食的症状。这个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升降逆反,就会上吐下泻。“心悸,中上腹冷胀”可知虚寒水饮停于中焦,往上焦冲逆,引起“头晕,心悸”等症状。失眠、汗出,畏寒。项背不舒,口渴喜温饮,手足皆凉,尿频”,这组症状,是少阴病的症状。
1 l% D* P O/ X) L6 J
1、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
& ]) @# i4 q* {1 b
2、 少阴中风,身冷,汗出多而恶风,面无华,但欲寐。或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手足冷,脉微浮无力。(见《金匮增补》)“便秘,舌苔根部黄腻”,这是阳明病的里实征象。
; V5 J1 p; K, L6 y2 @/ P
我们看看虚寒水饮而眩晕心悸方子有哪些。
7 d5 L$ q* }) y0 W
" R m: m! ~: Z' B
张景xp 21:21:50
+ K1 t9 L4 _( ?$ n7 ~ [
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1 w5 b6 }# [/ T$ n Z
4 G5 M8 S! S/ U
子曾曰过21:22:12
) {1 |: H& J6 ]# Y9 ~( {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7 j3 C3 f' e5 v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 U# \3 i o& |8 y; o1 s6 t
是不是很对证呢?
$ Z$ }$ R- F6 B$ U0 \7 @, b
“便秘,舌苔根部黄腻”,这是阳明病的里实征象。
% F' Y! {: F% u( R8 ` E: C" c
因为这种里实,不是很重,虚寒水饮的一个兼症,不要去攻逐。
* g! j3 U. Y2 N) U2 R: {0 l
而且芍药酸凉,可以清郁热的。
1 e8 v$ a& s7 t0 p8 ~6 k# M4 F
芍药,是偏赤色的,没有蒸煮和硫磺熏过的那种,实在搞不到,就用赤芍代替。
7 a$ ^) P3 Z4 _/ C* x
现在用药一定得考虑质量问题的,在对的药,假药、劣质药,一切都白扯!)
& g! N& e3 ~9 A
所以,就选了这两个方子来合方。
7 V8 N# m7 F( ]
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 @9 F9 X3 A1 S2 t! u% e' U+ [4 y
因此,我们处方如下:
- T( m+ T0 Q- s7 P
茯苓40 白芍30 生姜30 白术40 生附子10 桂枝40 甘草(炙)20
: \1 @4 _( m4 j
四付水煎服。
) [- v6 g% @, C2 j
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是去水饮名方。真武汤更是治水饮的祖方。临床上,如果不能深入了解方义,暂时要守住原方原量不动,疗效也相当不错,随意加减会破坏方义,方证也会大变。那么这个病例分析为:
# U8 i+ W- {* _' v
五证:饮
2 n! m( b$ w7 ]9 Y$ o( }5 n' w
六纲: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
) R0 L. x `, L, e3 [. s0 t0 p
方药: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 J& O/ C3 e2 N4 f) W2 n
茯苓40 白芍30 生姜30 白术40 生附子10 桂枝40 甘草(炙)20 四付愈。所以说,六纲病症皆有三焦配属,比如阳明病的上焦里实证:是瓜蒂散证。这个刘师新书《伤寒论类编补遗》中就有详细提及,内容比较多,在这就不具体分析了,希望大家能自己总结。
+ \8 H2 f+ C3 s! Q* I7 J
今天就讲到这吧,谢谢大家!
1 N" b6 {( k/ ^1 J, S& B6 ]
" l$ b" m% p" f3 ^. p
作者:
张景xp
时间:
2011-5-19 06:49
老师整理得好啊
作者:
心心
时间:
2011-5-19 07:06
谢谢整理了。
作者:
施洋
时间:
2011-5-19 07:52
老师整理得好啊
作者:
桂枝麻黄汤
时间:
2011-5-19 15:36
子老师这堂课讲得非常、、、、、非常好!图文并茂,易懂易记,例举的病案,多层面剖析,有因循诱导之意,使我等学懂看病的“法”,此讲使余记忆颇深,体会了子老师的良苦用心,在此表示以衷心的感谢!!
' A) z0 X8 `/ E% y3 h: N' Q0 ~* R6 _
0 S: s B, ^) T9 z; u0 Q. e
有一点小小的不足望老师释疑,此案为三焦胃气串解案例,要能和三焦胃气联系起来点明,那会更加精彩,望老师能予以补充,余等领会更深。
作者:
lwh007
时间:
2011-5-19 17:11
讲得太好了!多谢整理!
作者:
青附子
时间:
2011-5-19 19:52
我能看明白,谢谢老师讲解。
作者:
楚天风云
时间:
2011-5-20 00:20
学习中谢谢整理
作者:
guodaifu
时间:
2011-5-20 05:35
谢谢整理
作者:
qinqingshu2011
时间:
2011-5-20 06:15
谢谢 整理
作者:
平常
时间:
2011-5-21 02:06
这两天有事,耽搁了学习。谢谢同学的分享!
作者:
桂枝麻黄汤
时间:
2011-5-22 07:04
精彩俺来分享,谢谢老师及诸师兄
作者:
经方至尊
时间:
2011-5-23 22:41
谢谢整理,师姐讲的太好了,共同努力
作者:
伯阳
时间:
2011-5-28 17:40
回复
张景xp
的帖子
2 p, F* A+ z" U4 f+ f; w4 ?
+ c; F0 j1 S. t! e6 v1 m
学习!
作者:
bys_sxqd
时间:
2011-7-22 04:50
谢谢讲解 ,不断学习,加深领悟!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2011-7-22 12:21
谢谢分享!学习!
作者:
子曾曰过
时间:
2011-7-23 06:35
因为论坛升级后图片打开出了些问题,已经补在下边。
作者:
dengxuelian
时间:
2011-7-25 23:43
子老师讲得真好,学习后,很好理解,谢谢整理!
作者:
xietao-cinf
时间:
2011-8-1 17:42
老师讲的很生动形象!
作者:
xuyin
时间:
2011-8-2 07:07
谢谢老师,学习了
作者:
当归小骥
时间:
2012-5-20 10:41
谢谢老师讲解
作者:
香雨
时间:
2013-5-2 18:35
讲的太好了,我也能看明白了
作者:
maguo1975
时间:
2013-5-3 09:40
学习!
作者:
hillning
时间:
2014-5-7 15:21
学习了
作者:
ttekuo
时间:
2014-7-10 20:33
0 ~0 @! M7 C3 Z0 i0 z
谢谢整理
作者:
hzyyf251
时间:
2015-10-30 21:47
学习了,精彩
作者:
郭小痴
时间:
2016-1-25 02:59
学习了
! i7 p' T4 ?& j" B0 ~0 K
作者:
金芝
时间:
2016-1-30 19:23
学习了
0 x$ x5 G9 B" a M W
作者:
wuyuj888
时间:
2016-1-31 16:42
学习,图文并茂非常精彩
; s% ^! V$ [1 ?+ I
作者:
123456
时间:
2016-5-4 13:01
谢谢老师
4 I! g. O$ c$ R. {$ K/ j: f
作者:
中医学子
时间:
2016-5-4 14:05
学习了
作者:
123456
时间:
2016-6-11 22:04
作者:
xhy430
时间:
2016-9-6 22:10
谢谢老师了。
- F3 N% N+ d( y4 r. i8 I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7-6-25 20:05
谢谢分享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3-31 20:25
理论结合病案解析很好
作者:
风儿吹吹
时间:
2018-6-4 15:55
是下奉中,化中,再中奉上,(不是下直接奉上)学习了,感谢!
1 v" q4 |5 Q. T) `
作者:
风儿吹吹
时间:
2018-6-4 16:06
学习了合方,二个合方中,有相同药,取药量大的,为合方后药量,相同的药量,直接写下,在另一方没有的药也直接写下。
# w+ o- i5 J6 Y" d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6-7 09:43
8 B& e6 B6 o0 u. Z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