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伤寒论》中附子的应用
[打印本页]
作者:
甘草堂
时间:
2010-11-8 19:34
标题:
《伤寒论》中附子的应用
附子是临床常用的温里祛寒中药之一,处方用名:附子、生附子、制附子、熟附子、淡附子、黑附片、炮附子。煎服,宜先煎
0.5~1
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古今医家用之组方甚多,用法亦然。本文对汉、张仲景用附子之法做一学习与浅析。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附子的
方剂
共
44
方,其在组方、配伍、炮制、剂量、煎煮、服法上颇精,绝妙有效,值得研究。
一、回阳救逆急用生用
如:在《伤寒论》中回阳救逆的代表
方剂
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方中均用生附子,附子生用性烈善走发伸阳气,祛散寒邪。如:《伤寒论》第(
323
)条,
“
少阴病,脉沉,急温之,益四逆汤
”
;另有,白通汤方:
“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示急用生用。
二、热病救逆善用敢用
《伤寒论》第(
317
)条,
”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
。这条示
”
里寒外热
“
、
”……
面色赤
……
或咽痛
“
乃少阴格阳,真寒假热证候。仲景透过现象看本质用通脉四逆汤救之。为后世医家敢用附子之
方剂
治热病乃置治疗热病心衰开了先河。昔章次公先生曾指出
”
仲景是发明治热病心力衰竭的第一人
“
。
三、应用剂量因人而宜
仲景用附子的计量单位不一,有用
”
枚
“
者、
”
分
“
者、
”
两
“
者。但用
”
枚
“
时据多,在汤剂中用一枚时最多,可见为常规剂量,有
19
首。但在应用时又因人而宜。如《伤寒论》第(
20
)条
”
桂枝加附子汤方
“
、第(
22
)条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
附子用量均用一枚。又如:《金匮要略》
”
惊悸吐下血胸满淤血病脉证第十六
“
中的
”
黄土汤方
“
附子用三两。又有
”
四逆汤
“
方后有解注曰:
”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
“
。
四、煎服方法分别各异
仲景在应用附子方剂时,在煎、服方法上不尽一样。在时间上生附子比熟附子煎煮的长一些,附子用量大煎的时间也长。生附子干姜甘草同煎的时间要比单伍干姜短。在
”
四逆汤
“
、
”
茯苓四逆汤
“
、
”
通脉四逆汤
“
、
”
通脉四逆汤加人参汤
“
等方剂中都能体现出来。另还有
”
附子先煎、分煎、散剂再煎
“
等煎煮方法。在
”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
、
”
白通四逆汤加猪胆汁汤
“
中都能见到。在服法上也不一样,如
”
附子泻心汤方
“
中将黄连、大黄、黄芩三味苦寒之品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别煮附子取汁,两者相合与服。又有《金匮要略》
”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
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另有
”
附子粳米汤
”
以米汤煎服附子用以扶益脾胃虚寒,又能解毒,令人钦服。
五、甘草干姜同煎解毒
仲景多数方剂中附子与甘草干姜配伍用进,仅配甘草方子就有
18
首,配干姜的方子也不少数。近以发现附子甘草干姜同煎能降低附子的毒性。可见仲景用药配伍之精萃。
总之,仲景用附子之法绝妙,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3-31 10:13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