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性早熟也全球化 转 [打印本页]

作者: 学无止    时间: 2010-8-22 10:02
标题: 性早熟也全球化 转
    李一道长最近说是闭关了,不知道出关以后会怎样。社会各界对李一有各种评价,有说他好的,有说他不好的,李一道长的几种法术是焦点之一。对此,我也没多少资格评论。司马南先生已经发表了他的看法,还向李一发出了邀请。以我对司马南二十年的了解、十来年的交往,我相信司马南的判断。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替司马南助阵,而是想换一个角度。如果李一道长没有那些靠不住的东西,而只是道教,应在社会上怎样立足?
    严格说来,任何宗教都不创造真实财富,宗教在社会上的生存,都要靠社会供养。因此,宗教与社会的供养关系是一个大问题。西方宗教的供养关系以前就是世俗社会的一般方式,教会拥有大量土地,租给农民种,农民给教会交租。与地主差不多,与政府收税差不多。那是西方教会在政教合一时期的常规方式。现如今,没有政教合一了,这种方式多少也有了改变。
    中国比较重要的宗教是佛教和道教,但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现代社会的这一点,是跟中国学的。佛教最初与社会的供养关系就是施舍、化缘,这也可以看出佛教的生存基础。化缘常常只是要一碗饭,因此,佛教主要以社会底层为依托,佛教不杀生、轮回转世等理论,对于底层民众来说,也比较容易接受。有一段时期,佛教也像欧洲宗教历史上一样,转向靠庄园或房产收入来维持。因为这种方式与世俗权利有冲突,因而收敛不少。后来,一部分佛教甚至发展出自给自足的方式。一般来说,佛教大多靠底层民众,与社会高层的交往也有,但不如道教多。
    佛教讲究未来,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人容易接受佛教,希望自己未来能改变。道教注重今生,道教不讲轮回,只讲今生今世如何过得更好,比方说长寿、健康、羽化升仙。比较来说,社会上的失败者容易接受佛教,成功者容易接受道教。像皇帝这样的人,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道教说有房中术,还有长生不老的诀窍,对于皇帝的吸引力就很大。皇帝不会去想来世,只会想如何让今世永远延续下去。因此,道教与权势者的关系就比较复杂。
    唐朝前后,道教的外丹术比较发达,就是用一些金属或矿物炼丹服用。中国历史上,死于或疑似死于丹药的皇帝不少。练丹药的某些成分很有意思,就是金、银。炼丹理论认为,金银不易腐蚀,有永恒的特征,用它连成的丹药,服用之后,人也可以像黄金一样不朽。理论是这么说,也许炼丹也真的用金银,但是,谁知道这是否是一个借口?有钱人给的金银,号称是炼丹的材料,谁知道是否都用了?所以,从有钱人那里直接拿金银,比佛教要一碗饭当然要强多了。宋代以后,道教的内丹术开始超过外丹术。所谓内丹术,就是把人的精气神当成材料,把人自己的身体当成炉子,在自己的体内炼丹。由此还发展出性命双修,包括男女同炼。这种方式有钱人也会喜欢。
    道教在历史上总有少数人经常依托有钱人而生存,这在李一道长那里已经表现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些东西在历史上也常常属于妖道。真正的道教也不齿于干这种事。比方说,在外丹术流行的时候,道教发展出了最早的黑火药,比方说孙思邈成为真正有利于大众的医学家。只有那些用邪门歪道试图发财的道士,才会想方设法地攀附权贵。
    到了今天,在一切以赚钱为主的风气下,宗教内部也受此影响,少林寺的释永信是一个例子,李一道长应该也算一个。社会上的赚钱风气实际上有助于道教历史上攀附权贵的不正之风再次复活。李一道长培训班,收费比大学还高,堪比EMBA之类,瞄准的正是当今社会的有钱人。当今美国宗教也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生存之道,其中,“成功学”、“精神安慰”之类,也是美国宗教的谋生方式之一。我们在李一道长那里也能看到,他的三大领域,一是养生学二是成功学三是管理学,与当今西方社会的流行方式结合得颇为紧密。李一曾经说,做好各人自己的事情,就是道。他还特地举例说,你的公司赚钱了,就说明你符合了道(大意)。从这样一个解释我们就能看出,李一道长基本上是为富人服务的。他不管公司赚钱的手段如何,只问是否赚到钱,并以“道”的名义安慰有钱人,那些心中有愧的有钱人,当然会趋之若鹜。的确,李一在有钱人那里比较有市场,与当今有钱人的精神普遍比较空虚有关。从李一的回答我们能够看出,他的确具有为有钱人做心灵导师的倾向。而这个倾向的背后,其实就是钱。
    不管李一的道术真假如何,有一件事情我们应该要引起注意,即不要把李一混同于真正的道教。虽然李一也挂了几个“会长”之类的头衔,但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动向,并不等于道教的发展方向。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道教代表人物是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史书记载葛洪“弃绝世务”,对于达官贵人的邀请“固辞不就”,陶弘景“不与世交”,“屡请不出”。唐朝皇帝姓李,非常推崇道教,以期同老子拉上关系,即便如此,孙思邈对于皇帝的重聘,也是“称疾不就”,“固辞不受”。但他们都关心百姓疾苦。孙思邈死后,因其对百姓求医问药的巨大贡献,人们称其为“药王”,他曾经隐居的五台山也被称为“药王山”,还为他举办庙会。所以,真正的道教,不是那种在红尘中上蹿下跳“宗教”人物。虽说在现代条件下,宗教应以何种方式与世俗挂钩也的确是一个问题,但是,金钱挂帅的,一定不是真正的宗教。

作者: 学无止    时间: 2010-8-22 17:01
怎么会重发了一遍,不好意思 可能是我弄错了
作者: 香雾    时间: 2010-8-23 12:58
标题与内容不相对应,请写出正确的题目,以便帮你改正。另: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