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经方医案,大家学习伤寒论时参考看。 [打印本页]

作者: 心心    时间: 2010-7-6 19:06
标题: 经方医案,大家学习伤寒论时参考看。
大家学习伤寒论时参考看。
作者: 心心    时间: 2010-7-6 19:48
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怎么没发上来附件。
作者: 学无止    时间: 2010-7-6 19:53
那也先鼓励下
作者: 福星高照    时间: 2010-7-6 21:35
辛苦了
作者: 心心    时间: 2010-7-6 21:47
再试一下。
作者: 心心    时间: 2010-7-6 21:57
[local]1[/local]
作者: 心心    时间: 2010-7-6 22:50
再传一次。
作者: ymljd001    时间: 2010-7-7 08:40
谢谢
作者: asd96    时间: 2010-7-7 16:25
熊老的著作,非常不错!
作者: yadi    时间: 2010-7-12 10:39
谢谢,非常不错!
作者: yangry    时间: 2010-7-12 19:13
谢谢,辛苦了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10-7-12 20:21
这本书我买过的,书里面的剂量全部被作者自己换算过成克的(引用的原医案肯定不会是以克为单位的,而且他的换算是否原医案的量,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
而且有些医案我认为选进去不是很合适。就像选的吴鞠通的一个医案,我查了原书,好像吴鞠通后来还有继续治疗的,究竟是辨证错误还是后来出现变证的?
因此总的来讲,这本书一般般而已,不推荐。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10-7-12 20:40
吴鞠通的原案:
吴氏 二十三岁 二月二十一 头项强痛而恶寒,脉缓有汗,太阳中风,主以桂枝汤。
桂枝(三钱) 白芍(二钱) 炙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二个)
水五杯,煮二杯。第一杯服后,即食稀热粥,令微汗佳。有汗二杯,不必食粥,无汗仍
然。
二十四日 不解,于前方内加∶
羌活(五钱)
二十五日 服前方已,脉静身凉,不肯避风,因而复中,脉紧无汗,用麻黄汤法。
麻黄(三钱,去节) 羌活(三钱) 桂枝(三钱) 白芍(三钱) 炙甘草(二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个)
煮二杯,分二次服。
二十六日 服前药不知身重疼痛,其人肥而阳气本虚,平素面色淡黄,舌白湿气又重,
非加助阳胜湿之品不可。于前方内加∶
麻黄(五钱成八钱) 桂枝(二钱成五钱) 炙甘草(一钱成三钱) 杏仁(三钱) 白术(五钱) 熟附子(三钱)
水五碗,先煮麻黄去上沫,入诸药取两碗,分二次服,服一碗而汗出愈。


引用的医案(《伤寒名案选新注》)内容:
吴鞠通医案:治一人,头项强痛而恶寒,脉缓,汗出,太阳中风,主以桂枝汤。
桂枝9克  白芍 9克  炙甘草 6克  生姜 6克  大枣6克
水五杯,煮二杯,第一杯服后,即食热稀粥,令微汗出佳,有汗,二杯不必食粥,无汗仍然。

寥笙注:本案为太阳中风症。 《伤寒论》说: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日中风。”患者症状与本条相符,故用桂枝汤原方为治。末句说: “无汗仍然”,是指服桂枝汤后未能染染微似汗出而言,仍须吸热稀粥以助汗。吴氏为清代温病学家,著有温病条辨,甚行于世。温之与寒,判若水火,一热一寒,
不容混淆,认得温病清,方辨得伤寒明。此案为吴氏治太阳中风的病例,有是症便用是方,辨症证治,丝毫不容假借。世有执无病不热者,于是悉用凉寒之药,执无病不寒者,于是悉用温热之剂,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凭主观臆断用事,入主出奴,病人受殃。吴氏长温热之治,而能熟用伤寒方,可谓通家,案虽一般,特选辑之,于以见伤寒与温病,固客观存在,不以医者之主观好恶为转移也。

——————————————————————————————————————————————
有了电脑方便多了,一搜索就查到了。因为这个病案我买书之后查过,发现有些问题,后面的内容我也就没有再看了。所以看这本书的人慎重一些。
作者: 肖童    时间: 2010-7-14 07:29
嗯,飞龙看书看的仔细,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