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原创】再谈学经方须“洗脑” [打印本页]

作者: 张界锋    时间: 2010-4-3 14:33
标题: 【原创】再谈学经方须“洗脑”
“洗脑”在本论坛来说是一个旧话新谈的词语,很多老朋友有的已经接受,但是,还有很多人有的还在徘徊,甚至于耻笑。针对论坛很多朋友对这个“洗脑”问题的诸多疑惑不解甚至于误解,特出此贴,再谈洗脑,望诸位有心人有所感悟和收获。
     "洗脑",搜寻有关解释,最初来源于“反传销人士”。“反传销人士”中使用率极高!而在官方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没有查到“洗脑”一词的正式解释,所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贬义词语,看到这个词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抵触感。
      那么,在本论坛为什么一直强调,在学习汉传正统经方前要“洗脑”呢?我想,大家都应该很明白,这只是一种借用法。借用这个直观明了的词语来表达一个更深层次的含义。
     这个本质含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洗?洗了以后会怎么样?我想这个也许是诸多学子心中不解的疑惑。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医界很乱,各种学说派别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但是庆幸的是还有很多人都认可中医是一个很能治病,特别能治疑难病的科学。观中医界各种流派多如牛毛,比如说以前的金元四大家,现在的火神......走入书店,各种中医方面的书刊琳琅满目。别说是普通人,就是你一个专门从中医大学毕业出来的人,我估计你都会晕头转向吧。个个中医大学的学子走出校门,来到临床无所适从,拼方,凑方,有效,微效,无效,加重。还有的西医西药打头阵,然后搞点中药美其名曰调理。这难道就是中医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还能流传到现在?早就销声匿迹了,但是如果一直是当今这种状况发展下去,我想,也会为期不远了。追其根源,都是不明经典真实义啊。你看,很多职称都是中医界的教授,博导的知名人士,但是看起病来疗效确实不是很理想,观其以前的名医,哪个不是熟读仲景学而后扬名立万的,你说,当前学院学的这一套混杂的理论真正用到临床上就能很好的治病救人,解脱百姓疾苦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是这样,中医就不会没落,毕业的学生就不会改投它行了。而当今的中医学中坚力量绝大部分就是这种学院出来的人士,中医将来的盛衰与否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人士之手。怎么摆脱这种迷茫,怎么用确切的临床来振兴中医,我们必须溯本求源,源在哪?源就在仲景学。经方的魅力,它强大的生命力和临床疗效,我想大家一定是坚信不疑的吧。它才是一门真正的独立的临床术,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是一个可以经得起反复验证的循证医学。那怎么才能学好?这就回到我们的主题“洗脑”的问题上来了,一个病人来了,你把学校的脏腑辨证,经络辩证,.....一大堆,哪怕你是学校的高才生,只怕你也会是理论一大堆的说出来,却最终搞得自己不明白,病人晕头转向,一个字“玄”,开药后,自己心里也是扑通扑通的担惊受怕,但是你学会了六纲辩证后,你就会心知肚明,犹如透视眼一样将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下药时就会胆大心细,疗效迅捷。而学好六纲辩证,就必须先放下以前所学,一门深入,才能取得六纲辩证的精华,才能将经方运用于临床取得理想疗效,只有真正弄懂六纲在临床立足验证取效的基础上再去涉猎其他脏腑经络,才是中医正道。这就是为什么要洗的原因。洗了以后会怎么样?我想,这个问题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例证摆在大家面前,才有说服力。大家在本论坛,可以去找寻大家熟悉的刘志杰老师的弟子程刘海先生和许家栋先生在临床上的成功案例。他们就是这样洗过来的。还有很多刘师的弟子都深有感慨,获益匪浅。有了这些成功的案例,你就会知道洗后是怎样一片天空。
    我们的洗是洗去以前的杂乱,洗去糟粕。我们的洗是为了求得真知,真理。我们的洗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医,我们的洗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天下处于疾苦之中的老百姓。你说,我们该洗吗?洗与不洗,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理清头绪,正确认识,一门深入,取效临床,百试百验,正确传承,这就是我们要洗的目的。程刘海先生说“洗脑就是洗去学院的,分清两大古中医学术体系,三大辨证不容杂交。洗脑的真正含义就是学会“放下”。放下以前学的所有理论,不要用脏腑经络运气学说、温病学派等来解释伤寒杂病论。”
     人生苦短,跟明师,明事理。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难得的机缘。何况在这纷纷扰扰的中医界,更是难上加难,在此也奉劝那些有志于传承中医事业的人士,悬崖勒马,识得正道,早入正途,天下百姓将福大莫焉。
作者: 漫步    时间: 2010-4-3 16:13
确实应该放弃一些无用的东西,专心学经方
作者: 许先生    时间: 2010-4-3 18:09
善于记忆,还要有所忘记, 放弃一些无用的东西,专心学经方
作者: 经方—cijit    时间: 2010-4-3 20:02
洗去夹杂,洗去糟粕,一门深入经方六纲辨证体系,步入中医正道。
作者: 砸牛顿的苹果    时间: 2010-4-3 20:30
学习汉传中医,学习六纲辨证,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忘记。

1.在中西医间要忘记西医:不能把西医的病名与中医的病症对应,跟不能与中医的方药对应。如西医的某某病对应某某方。
不能用西医的生理病理解释中医。

2.忘记学校里学的脏腑经络,不能把脏腑经络的一丝思绪带到三阴三阳的认识里面来。
忘记运气学说,不能把运气学的名词概念引用到六纲辨证中。

3.忘记目前中医界的各家各派,不能把他们对伤寒论的观点见解带到六纲辨证中。


第二件事就是学习
要使脑袋一片空白,然后从新接纳六纲辨证理论。从新接纳新的概念,新的辨证思路。
只有掌握好六纲辨证理论,才能在目前混杂中医界辨清真伪。才能在临床上取得佳效。


作者: 医者仁术    时间: 2010-4-7 11:18
用未洗干净的臭菜坛盛酒,茅台五粮液也得变味。
作者: 风在飘    时间: 2010-4-7 17:33
赞成!!!
作者: 同尘居士    时间: 2010-5-24 22:28
可是一味重视某一学说,抛弃其他学说的话!就很难再有大的超越了!想要超越前人的话,还是要广泛涉猎才行吧!博采众家之长嘛!
作者: 434516267    时间: 2010-9-7 08:27
可是一味重视某一学说,抛弃其他学说的话!就很难再有大的超越了!想要超越前人的话,还是要广泛涉猎才行吧!博采众家之长嘛!
同尘居士 发表于 2010-5-24 22:28

个人认为,只有在学好了经方的基础上才能去涉猎,也才谈得上超越吧。
作者: yjpl    时间: 2010-10-2 16:45
本帖最后由 yjpl 于 2010-10-2 16:48 编辑

你就会心知肚明,犹如透视眼一样将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下药时就会胆大心细,疗效迅捷。    目的正确,好象方法不对。重一家之言,是不是目光有点狭窄。好不好是疗效说话,不是某人说话。各种辨证方法各有适用的场所,放了那一种某天都要吃亏的。相信来这里的同志都是来要求解惑的,不是来受道的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10-10-2 19:15
你可以去同时学千家之言,那是你的自由,我们不敢干涉。希望你能成就,然后给我们启迪与教诲,我们洗耳恭听。
1/2/3/4/5/6/7/8/9/0。
十个数字,地球人都认可,都没有异议,这是一家之言还是千家之言?
真理无言!还有什么一家千家之说?
要学究竟法,不要学迷惑思维的东西。是否究竟,要验证了再发言也不迟。
作者: 沈杰--回归三坟    时间: 2010-10-2 19:47
你就会心知肚明,犹如透视眼一样将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下药时就会胆大心细,疗效迅捷。    目的正确,好象方法不对。重一家之言,是不是目光有点狭窄。好不好是疗效说话,不是某人说话。各种辨证方法各有适用的 ...
yjpl 发表于 2010-10-2 16:45

请端正您的态度!希望您在其他领域学业有成,本论坛俱不干涉。
作者: 无所执着    时间: 2010-10-2 20:18
你就会心知肚明,犹如透视眼一样将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下药时就会胆大心细,疗效迅捷。    目的正确,好象方法不对。重一家之言,是不是目光有点狭窄。好不好是疗效说话,不是某人说话。各种辨证方法各有适用的 ...
yjpl 发表于 2010-10-2 16:45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一个爱好者——中医乃至经方的外行,有资格对研究深奥经方的学者进行说道吗?
好不好是疗效说话,要疗效还不简单——践行就是了。
作者: 张景xp    时间: 2010-12-2 14:24
真想早日拜读刘老师的专著,我是信奉知至。希望早日拜读门下,我所信奉是很好的疗效,而不至于临证时无所适从,我相信刘老师,愿早日师事之。
作者: 无忧阁主    时间: 2010-12-6 13:20
更坚定了我学习经方的决心
作者: zhaohaha    时间: 2010-12-16 12:36
可是一味重视某一学说,抛弃其他学说的话!就很难再有大的超越了!想要超越前人的话,还是要广泛涉猎才行吧!博采众家之长嘛!
同尘居士 发表于 2010-5-24 22:28

个人一点想法:其他理论,没有严格的用于实际的方证。可博采众长来辅助理解伤寒论,但要一门深入
作者: qinqingshu2011    时间: 2011-3-19 15:41
佛度有缘人   我喜欢经方
作者: 小处学医    时间: 2011-3-29 12:01
可是一味重视某一学说,抛弃其他学说的话!就很难再有大的超越了!想要超越前人的话,还是要广泛涉猎才行吧!博采众家之长嘛!
同尘居士 发表于 2010-5-24 22:28



这话挺幽默的
作者: yycmu4    时间: 2011-8-18 22:37
收藏了谢谢
作者: 骆驼刺经方学子    时间: 2012-3-1 15:04
学习了!
作者: HGSA667788    时间: 2012-3-12 13:08
学习了!
作者: 青云    时间: 2012-5-20 23:25
学习了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4-4 17:11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