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cijit 发表于 2009-4-25 18:42:24

闲谈茯苓甘草汤和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闲谈茯苓甘草汤和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之所以说是闲谈,主要在于这是个人学习时不成熟的体会,怕因此影响诸位同好。
   表病,宜汗解。但汗不得法或用下法,伤了胃气,就有可能造成表邪不解,同时里也虚了,水饮上逆。或者本里有水饮,外有表邪,不以治水为先兼解表为原则,同样会有此结果。
试看《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其方证属太阳太阴合病。
   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第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从这两条条文,可以看出治不得法不但可以造成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太阳太阴合病的方证,也可以造成少阴太阴合病的茯苓甘草汤方证。茯苓甘草汤饮逆同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结果一样不重,造成的是‘心下满微痛’或‘心下悸’。治疗原则都是治水为先兼解表。茯苓甘草汤由于是少阴太阴病了,饮逆也不重,因此茯苓、桂枝减量除饮降逆,生姜温胃稍兼解表,毕竟利水太过也会伤津液,不单解表也。
    或问:如果饮逆重呢?私下认为太阳太阴合病的方证有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等,少阴太阴合病的苓桂味甘汤等。再重者可有真武汤等。
    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这条有解释说“不渴”后,似脱落“而呕”二字,不然则无法理解。茯苓甘草汤是少阴太阴合病饮逆不重,呕不是必然症。倘若执着于此,何异于固步自封。自从问学恩师刘志杰后,幡然醒悟读条文不能执著表面,而应看它的实质,既要进的去,还要出的来。

[ 本帖最后由 经方—cijit 于 2009-4-25 18:43 编辑 ]

laidoctor 发表于 2009-4-25 20:23:05

学习了。希望以后能多点看到这种文章。:) :)

[ 本帖最后由 laidoctor 于 2009-4-25 20:32 编辑 ]

封狼居胥 发表于 2009-4-26 10:30:15

最近正好在思考不同方剂的对比!学习了!

许家栋 发表于 2009-4-26 12:53:49

茯苓甘草汤是太阳太阴合病方证

经方—cijit 发表于 2009-4-26 19:26:45

谢谢师兄指点。
第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显然已是津液不足致手足逆冷。师父在课堂上讲过,茯苓甘草汤,看似桂枝汤的变方,其实是对少阴、太阴共有的厥阴病表里并存而设的。

许家栋 发表于 2009-4-27 17:08:02

356: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浅见: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茯苓甘草汤是治标的,却治其厥,当用四逆辈。
从本条来说,少阴太阴是成立的。

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浅见:在这里,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的方证就是个太阳阳明太阴和太阳太阴的区别了。

所以,把方证放到条文中和放到药症中会有一些微妙的异同。

经方—cijit 发表于 2009-4-27 19:04:47

谢谢师兄解惑!我当再重新理理。

laidoctor 发表于 2009-4-27 20:33:46

原帖由 许家栋 于 2009-4-27 17:08 发表 http://www.zhongyi999.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356: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浅见: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茯苓甘草汤是治标的,却治其厥,当用四逆辈。
从本条来说,少阴太阴是成立的。
...
受教了。但“却治其厥,当用四逆辈”好像和书上分析的厥是“少阴伤寒而四逆”有些不同。用四逆辈的应该是太阴之四逆吧。

laidoctor 发表于 2009-4-27 20:39:48

当然,后来出现“水渍入胃,作利”,还有“厥”当然还没好,那就是用四逆辈了。

经方—cijit 发表于 2009-5-1 22:42:28

茯苓甘草汤是太阳太阴合病方证!
理解条文和方证除了六纲提纲症,不能脱离六纲实质,以及参合阴阳营卫三焦理论。
再次谢谢风语师兄指点!

wei.xu 发表于 2010-1-3 15:17:58

受益很大. 谢谢指教.

学思悟 发表于 2012-3-8 12:15:36

学习了

紫罗兰 发表于 2012-6-6 16:04:57

学习了,谢谢

zhangjiancheng 发表于 2012-7-18 10:26:17

学习了

ab4928 发表于 2012-7-18 23:19:40

受益了

汉传经方学子 发表于 2012-7-18 23:36:20

好好学习

听雪堂 发表于 2014-7-1 21:37:44

水饮这几个方,还有点不清,我还得继续学习啊

淡淡的竹枝 发表于 2014-7-4 19:41:45

,我是缺少临床经验,不好啊

84539 发表于 2018-8-5 12:01:29

“既要进的去,还要出的来。”境地高

三叶 发表于 2018-9-17 12:38:40

“幡然醒悟读条文不能执著表面,而应看它的实质,既要进的去,还要出的来”说得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闲谈茯苓甘草汤和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