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诊
六纲:少阴太阴阳明属厥阴
五证:饮滞烦燥
方证:温经汤合栀子干姜汤
少阴太阴阳明属厥阴,饮滞烦
温经汤+栀子干姜汤
六纲辨证:厥阴
五证:滞
方证:温经汤+黄连阿胶汤
六纲:厥阴
五证:饮滞
方证:原方再服
回复 袁超明 的帖子
六纲: 少阴 太阴 阳明 属厥阴
五证:烦 饮 滞
方:温经汤去生姜加干姜,去桂枝加肉桂+栀子 药:当归30克 吴茱萸30克 川芎20克 赤芍20克 人参20克 肉桂20克 东阿胶20克 丹皮20克(去心) 栀子20克干姜20克 甘草20克 生旱半夏60克 麦门冬90克 上十三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渣,纳阿胶,分温三服。 痞证已不明显,尚有饮滞凝聚上焦,形成湿热扰于胸中,此上焦“微烦”,乃是厥阴虚烦,而下焦“寒”才是病机所在!故温经汤去生姜加干姜,去桂枝加肉桂+栀子 ,亦是合栀子干姜汤义。
本案一诊
六纲:少阴太阴阳明属厥阴(少太为主)
五证:燥、滞、饮。
病机:水胜血虚、津随血脱。虚寒则滞、水饮上逆。上凌心脑,失眠多梦。上逆心下,水多热少。水痞也。
温经汤+真武汤绝对正确。
袁版那个“心下痞”是在忽悠人。那个不是真正的痞。乃假痞。
二诊:为巩固疗效或一诊原方继续服。或血证已除津液得复,只剩下滞饮。真武汤断后足已。
袁版学的扎实,赞叹!
这才是刘师经方思路医案,我喜欢。欢迎袁版继续。:victory:
六纲:阳明 少阴 属厥阴
五证:饮 滞
方:真武汤 合黄连阿胶汤合当归,川芎
六纲辨证:厥阴病
五 证:痞、饮、滞
方 证:真武汤、温经汤
处方如下:
吴茱萸70 当归20 川芎20 白芍20 赤芍20 人参20 桂枝20 阿胶20 生姜60 炙甘草20 半夏60 麦冬90 茯苓30 白术30 附子10
六付水煎服。
三诊:2011年8月8日
刻诊:诸症消失,自我感觉良好,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滑。
患者告知,此次前两付服药仍出现全身疼痛难受,原因是其夫经常打她,全身都是伤痛血瘀,今服药得药力打通因此全身俱痛,现全身感觉非常轻松。并带一个月经失调患者过来就诊。
为巩固效疗处方如下:
大通脉散一个月。
袁师兄
大通脉散,方呢??
{:2_105:}秘方
哈,大通脉散所治,痞、烦、燥、滞、饮。五证都全了。好方子!:lol
本帖最后由 平常 于 2011-8-11 18:43 编辑
太阴少阴阳明属厥阴
饮,滞,微烦
桂枝附子汤+真武汤+水蛭
回复 袁超明 的帖子
2诊
太阴阳明属厥阴
饮,滞
真武汤
回复 袁超明 的帖子
袁版已经给出了大通脉散的适应症。这就足够了。
希望袁版把经方堂丸散秘方就这样用适应症形式给出就行了。待俺一一研究探索。不奢求秘方方药。谢谢!
回复 jfsj 的帖子
支持 jfsj 兄!
虽说大道至简也不可能没心法/没历炼噢!
六纲:厥阴
五证:痞滞阴
处方:温经汤+茯苓白术
虽然没有参与讨论,但是,已经将超明师兄的医案全部录下,这一个学习的机会是不能放过的。的确佩服师兄的魄力,魄力惊人啊,定力也了得,学习了!
向超明老师学习。这样发医案好!!!